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硅烷偶联剂对超细滑石粉(Talc)改性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乳酸/滑石粉(PLA/Talc)复合材料,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核磁共振波谱仪(NMR)、热失重分析仪(TG)、偏光显微镜(POM)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alc粒子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PLA/含量3 %Talc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分别比纯PLA增加了102.56 %和47.83 %,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也明显提高;Talc促进了PLA结晶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力学性能,复合材料降解速率比于纯PLA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2.
超细滑石粉填充聚乳酸共混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双螺杆挤出共混法,将聚乳酸(PLA)、超细滑石粉(Talc)及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熔融共混制备生物降解粒料,并通过吹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共混薄膜,研究了PLA共混薄膜材料的旋转扭矩、力学性能、稳定性及结晶形态。结果表明,随着超细Talc用量增加,PLA共混薄膜材料的旋转扭矩逐渐下降,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先增后降,直角撕裂强度基本不变;60℃体系增塑剂迁移率逐渐变小;125℃随Talc用量的增加,晶核数目增加、结晶速率增大且球晶尺寸变小。 相似文献
3.
4.
以钛酸酯偶联剂为改性剂对滑石粉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将其填充到聚丙烯(PP)中,制成PP/改性滑石粉复合材料。考察了滑石粉用量对PP/滑石粉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滑石粉改性前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添加滑石粉可提高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耐热性能。另外,未改性滑石粉的添加降低了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而适量改性滑石粉的添加(≤20 phr)则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6.
聚乳酸/酯化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气固反应利用马来酸酐(MA)对纤维素进行酯化改性,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乳酸(PLA)/酯化纤维素复合材料。红外分析表明纤维素与MA发生了酯化反应。力学性能测试、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等分析表明,PLA/酯化纤维素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随酯化纤维素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热稳定性随酯化纤维素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复合材料的Tc相对纯PLA较高,说明酯化纤维素的加入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使结晶速率提高。酯化纤维素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充分,但两者的界面黏结力较弱。 相似文献
7.
8.
使用相同矿石原料粉碎成不同粒径的滑石粉填充聚丙烯,经过混合、挤出造粒、注塑,制成分散均匀的滑石粉/聚丙烯复合材料。测试了滑石粉的粒径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探讨了滑石粉粒径对复合材料力学和加工性能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滑石粉碎的越细,粒径越小,滑石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刚性和韧性同时增强,收缩率减小,熔融指数减小。 相似文献
9.
在聚乳酸(PLA)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聚己内酯(PCL)和滑石粉,同时添加增容剂柠檬酸三丁酯(TBC),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一系列PLA/PCL/滑石粉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PCL、滑石粉以及TBC对PLA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CL提高了PLA的韧性,但降低了强度,滑石粉主要起到了增强作用,但降低了PLA韧性,而将两者共同添加到PLA中可以起到一定的增强增韧作用,其异相成核作用也提高了PLA的结晶度。增容剂TBC的加入,改善了PLA和PCL的相容性,提高PCL的增韧效果以及复合材料的结晶度,但略微降低了PLA的拉伸强度。当PCL和滑石粉质量分数均为10%且加入0.5份的TBC后,PLA/PCL/滑石粉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结晶度分别为13.3%,61.6 MPa,43.0%,相比纯PLA分别提高了533%,2%,73.4%。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DMSO增塑淀粉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乳酸分别和纯淀粉及二甲基亚砜(DMSO)塑化淀粉进行共混制备了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DSC测试,TG分析及SEM观察发现淀粉含量增加,材料力学性能降低,而经DMSO塑化淀粉共混物虽然其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降低,但冲击强度和弯曲应变均提高,且复合材料结晶度有较大提高,DMSO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冷结晶温度降低9.4℃,熔融温度降低2.2℃。纯淀粉和聚乳酸共混复合材料呈现明显的两相结构,加入DMSO之后,界面黏结加强,呈现均相特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液相还原法在壳聚糖醋酸溶液中以滑石粉为基底,利用保险粉还原硫酸铜制备了滑石粉/纳米铜复合粉体.分别采用XRD分析、FT-IR分析、TG分析、SEM分析以及压片电阻分析对滑石粉覆铜前后的理化性质、表面形貌以及电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滑石粉表面成功还原出铜单质,并且纯度高,结晶性好;壳聚糖基团的吸收峰出现在复合粉体的红外光谱中,并且推断Cu2+被壳聚糖吸附的机理是其与-NH2和-OH 中的N原子和O原子分离出的孤对电子发生键合反应,提高了Cu的分散性;复合粉体的热失重曲线接近壳聚糖的热失重曲线,在350℃时失重最快,佐证了复合粉体中壳聚糖稳定剂的存在;复合粉体表面的纳米铜呈现花团状结构,纳米铜颗粒粒径低于100 nm,包覆效果良好;复合粉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符合导电粉体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聚烯烃/霞石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表面硬度,并采用扫描电镜直接观察其冲击断面的形态结构以及霞石在基体材料中的分布状态和被包裹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硅烷偶联剂可以增进霞石与基体材料间的相互作用,有效地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其处理效果优于只能作为分散剂使用的磷酸酯和聚乙二醇;霞石可以在HDPE、PP中使用,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挤出加工制得热塑性淀粉(TPS)。再将TPS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加入亚麻纤维强化,制得复合材料。分析了TPS试样和复合材料试样的断面微观结构,研究了PBS含量、纤维添加量和硅烷偶联剂(KH-550)对TPS/PB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优化了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实验研究表明,丙三醇是制备TPS的合适的增塑剂,挤出加工能够较好地改变淀粉分子结构,使其具有热塑性。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随着PB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亚麻纤维和KH-550都能够明显地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但是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降低。对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来说,最优化工艺为:PBS质量分数60%、纤维质量分数0.5%、偶联剂质量分数0.2%,注塑加工温度(注塑机温控区温度)为155、160、160、150、145℃。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Talc/PP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提高滑石粉与聚丙烯相容性的方法,以及滑石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PP/Talc二元复合材料和PP/CPE/Talc三元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流变性能,熔体流动性能和形态结构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PE作为第三组分加到PP/Talc二元复合材料体系中,对其综合性能并未提高,似乎有下降的趋势。这表明Talc填充PP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体系,无需再加入CPE这类高分子抗冲改性剂作为第三组分。并从形态结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以聚乳酸(PLA)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LA/SPI复合纤维。采用FT-IR、SEM、XRD等分析手段对复合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LA/SPI复合纤维中PLA和SPI通过氢键缔合,纤维直径分布在100~300nm之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