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微米二硫化钼(micro-MoS2)和纳米二硫化钼(nano-MoS2)为催化剂,在一定温度(250℃)和一定压力(2MPa)下,在间歇反应釜中进行生物质油的催化加氢实验,考察了不同粒径二硫化钼对生物质油催化加氢效果以及它们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同时,与生物质油催化加氢常用催化剂(Pd/C)进行对比,以期获得较佳的加氢催化剂。结果表明,在此温度条件下,nano-MoS2催化获得的精制油具有相对较高的H/C比值,由初始生物质原油的2.35增加到3.38;而Pd/C和micro-MoS2催化所得精制油具有相对较高的产率,分别为58.1%和55.7%。  相似文献   

2.
以商品MoS_2为原料,采用正丁基锂嵌入层化法制备了具有大比表面积的MoS_2催化剂,比表面积高达10.20 m~2/g。BET、XRD、SEM等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改进层化法,能够制备出堆叠层数较少的MoS_2催化剂,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不能促进层化效果。MoS_2催化对甲基苯酚加氢脱氧反应(HDO)的主要产物为4-甲基环己烯、甲基环己烷和甲苯。层化MoS_2催化剂中具有2个催化作用的活性位:"侧边"位(Edge)和"棱边"位(Rim),加氢脱氧反应更容易发生在"棱边"位上。层化MoS_2催化剂中加入助剂Ni或Co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其催化对甲基苯酚加氢脱氧反应的转化率提高幅度为10%左右,助剂Ni的引入可以促进甲苯转化为甲基环己烷,更有利于提高以生物油为原料制备燃料油的品质。总体上,加入Ni或Co的层化MoS_2催化剂,其HDO反应活性仍不高,可能是由于MoS_2本身所具有的特定结构和化学活性的有限性而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汪芃  刘圆圆  武钰  刘晓文 《生物化工》2021,(2):133-136,150
1T型二硫化钼(MoS2)具有较高的导电率和较宽的离子扩散通道,有利于电化学储能中的电子传输和离子扩散,因此光电催化性能优异,但因亚稳定性而导致实际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归纳了1T型MoS2的制备及改性方法,介绍了1T型MoS2在超级电容器、电池及电催化析氢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FDS-4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勇  郭蓉  汤德铭 《工业催化》2003,11(5):19-22
以混合氢氧化铝粉为载体原料,采用部分混捏、部分浸渍法负载CoMo活性组分制得FDS-4型加氢脱硫催化剂。将该催化剂用于高硫中间馏分油深度加氢脱硫及重质馏分油加氢精制时,显示出优良的加氢脱硫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均相催化剂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晓东  刘亮  税蕾蕾 《化工学报》2005,56(4):642-645
引 言柴油脱硫技术分为加氢脱硫和非加氢脱硫两大类[1]. 传统的加氢工艺能够满足柴油的低硫要求,但存在装置投资大、操作条件苛刻 (温度>300 ℃,压力>4 0 MPa, 需要氢源) 和操作费用高等技术经济问题. 非加氢脱硫技术在常温或低温、常压和无须氢源条件下操作已受到国内外广泛的重视, 得到很大的发展. 非加氢脱硫技术主要有吸附法[1,2]、萃取法[3,4]、络合法[5]、生物脱硫法[6]、H2O2 氧化法[7,8] 和催化氧化法[9], 其中 H2O2 氧化法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如美国 Petro star公司、日本 PEC、中国石油大学、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等均在大…  相似文献   

6.
贵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对含硫化合物加氢、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和卤代硝基化合物加氢等方面有特殊应用,选择性高,不易失活.总结了国内外贵金属硫化物制备方法,综述了各类贵金属硫化物在催化加氢方面的应用,并对贵金属特别是Pd的不同种硫化物种间相互转变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二维二硫化钼(MoS2) 因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多活性位点等优异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领域。介绍了MoS2的结构和性能,MoS2作为光催化材料的应用及提高光催化活性的方法,MoS2的几种制备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寻找合适的制备方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9.
《化学工程》2021,49(9)
综述Pd-Fe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和应用研究进展,分析制备工艺、载体、金属质量比、反应条件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浸渍法生产方法简单、生产能力高、成本低且活性组分利用率高,但存在活性组分分布不均的缺陷;沉淀法杂质含量低,活性组分结合紧密,但存在工艺过程冗长、活性组分分散均匀程度低的劣势;控制条件并添加表面分散剂时,液相还原法可制备粒径均匀、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的催化剂。在传统的制备过程中引入超声、微波等强化手段,可以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度,缩短制备时间,降低生产成本。Pd-Fe双金属催化剂在脱氯、加氢和氧化上都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反应体系中添加单宁酸等辅助试剂可提高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加氢转化催化剂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续 《大氮肥》2000,23(2):103-106
综述了国内外加氢转化催化剂的开发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尤其对近年来研究开发成功的用于焦化干气,催化干气等含烯烃较高原料的加氢转化催化剂作了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二硫化钼超细粉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胡坤宏  胡献国 《广东化工》2006,33(10):20-22
以钼酸钠与硫代乙酰胺为原料,利用两步法制备出二硫化钼超细粉体,并对制备二硫化钼超细粉体的优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为:反应温度为900C、[H ]=0.8 mol.L-1、摩尔配比为8∶1、钼酸钠初始浓度=0.03 mol.L-1。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结果显示,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二硫化钼粉体平均粒径约为140 nm。  相似文献   

12.
类石墨烯二硫化钼(MoS2)是一种具有超薄层状结构并具有直接带隙约为1.9eV的新颖二维半导体材料,因其特殊的六方晶系结构而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电化学等方面的性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简单介绍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MoS2)的几种常用制备方法及优缺点,总结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MoS2)在纳米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和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对类石墨烯二硫化钼(MoS2)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高比表面积的γ-Mo2N的制备方法,阐述了γ-Mo2N的生成机理,讨论了原料气空速、升温速率、氮化温度和恒温时间对γ-Mo2N结构及其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后处理方法、载体和助催化活性组分对γ-Mo2N的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二硫化钼纳米微粒及其单层悬浮液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硫化铵与钼酸钠为原料,制备出非晶态三硫化钼微粒,在氢气氛下煅烧晶化该非晶态三硫化钼,得到30-50nm的片状二硫化钼微粒.将制备的纳米二硫化钼微粒与正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反应48小时,然后将固体产物浸入水中,在超声分散下获得了稳定的纳米二硫化钼悬浮液,最后用XRD、TEM及HR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焦炉煤气加氢脱硫催化剂的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彩霞  周晓奇  李军 《煤化工》2008,36(2):23-26
焦炉煤气生产甲醇的技术关键之一是其深度净化技术,有机硫的加氢净化精度是转化催化剂和甲醇催化剂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关键。介绍了焦炉煤气加氢净化催化剂的组成、使用条件及批试验结果,以及研制的JT-8和JT-1型焦炉煤气两级加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结果,可使出口总硫小于0.1×10-6,达到工艺设计要求,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液相化学法合成纳米二硫化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硫化钼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是一种优良的固体润滑剂。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采用液相化学法合成纳米二硫化钼和使用表面修饰剂对二硫化钼进行表面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且对纳米二硫化钼制备过程中颗粒团聚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活性相结构和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位上的吸附—催化反应机理两个方面阐述了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研究进展,并对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机理研究存在的争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二硫化钼进行改性,通过乳液法和熔体法制备改性二硫化钼/丁腈橡胶(NBR)复合材料,并对其物理性能和耐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二硫化钼/NBR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耐磨性能好于未改性二硫化钼/NBR复合材料;与熔体法相比,乳液法制备的改性二硫化钼/NBR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耐磨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9.
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志果  郭振美 《化工进展》2002,21(8):552-555
介绍了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制备技术和最新应用技术领域。阐述了溶胶-凝胶法技术制备非晶催化剂的基本原理、特性和活性比较;对非晶催化材料在不饱和化合物加氢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提出:研究功能载体、添加助催化剂或改性剂以及降低还原成本是研究非晶态催化剂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应用领域应首先加强在乙烯裂解馏分选择加氢除炔烃技术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