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振动主动控制中次级通道的存在会对控制效果造成影响,为了减小影响,采用Fx LMS(Filter-x Least Mean Square)自适应滤波算法,通过调整步长更新滤波器参数进行自适应控制。平台使用Compact-RIO控制器并采用Lab VIEW对其进行编程,通过设置参数对不同系统进行主动控制。控制分为三部分:参数设置、次级通道辨识、误差信号的控制。在自适应算法的理论和仿真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在c RIO实时控制平台上进行实验研究,对双层隔振平台采用自适应算法实现主动控制,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自适应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最佳效果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推导了自适应结构振动控制中不同控制目标函数下,次级力源的最优强度以及所能获得的最佳振动和声幅抵消化计算公式,通过理论和计算分析讨论限次级振源和误差传感器的选择和布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次级振源和误差传感器的位置选择中,结构模态振型间的相位关系与幅度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3.
自适应多通道主动隔振系统中,次级通道间的耦合会影响控制算法稳定性,且任一误差信号均参与所有控制信号的更新。针对通道数较少(n4)的控制系统,提出一种矩阵解耦优化算法,主要思想是基于前馈补偿,在次级通道矩阵前插入解耦矩阵,实现次级通道解耦,使控制信号与误差信号之间一一对应,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同时,为增强作动器与临近传感器之间传递函数的影响,解耦矩阵主对角元素被设为1,文中给出了解耦矩阵工程实现的具体方法。对算法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矩阵解耦优化算法对双频线谱振动控制效果明显,同时使计算量减小,控制精度提高,平均振动衰减分别可达21.6 dB和10.9 dB。  相似文献   

4.
针对前馈管道非线性有源噪声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通用切比雪夫滤波器的次级通道建模方法和通用切比雪夫滤波x最小均方误差算法(GCFXLMS,general Chebyshev filtered-x least mean square)。通用切比雪夫滤波器由第一类切比雪夫滤波器扩展获得,交叉项部分可通过对角结构实现,根据对角结构的性质,可以采用减少通道信号的实现策略以降低结构复杂度;使用该滤波结构建模次级通道,并给出了稀疏虚拟次级通道模型,基于此模型推导了GCFXLMS算法。该方法性能比较包括计算复杂度对比和控制效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非线性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中,通用切比雪夫滤波器可达到与Volterra次级通道建模类似的建模效果,相比于传统的前馈滤波器,通用切比雪夫滤波器具有更优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前馈式自适应有源降噪系统次级通道在线建模问题,首先分析比较已有的在线次级通道建模方法,给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Fx LMS算法的在线次级通道建模方法,该方法使次级通道建模步长随干扰信号和建模白噪声信号功率自适应更新,降低了初级噪声对建模的不利影响,并利用误差信号相关值和初级噪声能量来更新控制滤波器步长,有效降低了突发随机噪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次级通道模型的精度和系统收敛速度,取得更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中次级通道的非线性因素和时变特性,设计一种基于有源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With Exogenous Inputs Neural Network,NARX-NN)的次级通道系统辨识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中。首先,使用NARX神经网络对次级通道进行辨识得到准确的次级通道模型;其次,采用FIR滤波器重构初级通道的输出,从而获得作动器的输出信号,基于重构得到数据对辨识的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可以避免由白噪声激励在系统中带来的随机振动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最后搭建仿真模型以及实验平台,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可以克服次级通道的时变性导致的次级通道失真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15、20 Hz的线谱分别取得30.1、40.4 dB的能量衰减效果,能够有效地实现振动主动控制。  相似文献   

7.
阐述自由声场中基于多点声源阵的有源噪声控制策略.结合实验测量的某型号110kV变压器噪声数据,运用多声源阵有源控制策略对其低频噪声进行有源控制.通过对仿真结果分析,总结出控制系统中次级源与误差传感器个数、它们的空间排布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理论上次级源与误差传感器的个数越多,控制效果越好.但过多的次级源与误差传感器必然...  相似文献   

8.
管路脉动有源控制系统中,泵源工作时产生的线谱噪声会对次级通道辨识结果造成较大误差。为解决泵源运行状态下次级通道建模的问题,理论分析了泵源关闭和启动两种状态下给次级通道建模造成的影响。设计了邻频插值次级通道建模的方法,有效地避开了线谱噪声源。该方法首先辨识得到待建模频率点ω_0处相邻两侧频率点的次级通道模型,并提取两侧频率点处模型的幅值和相位,对其线性插值作为ω_0处次级通道的幅值和相位特征。在管路脉动有源控制实验系统中,利用邻频插值建模方法进行了建模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并将模型应用在改进后的FxLMS算法中,在实验系统中取得了多根线谱均在25 dB以上稳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中次级通道对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次级通道的辨识精度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的有效性。实际的被控系统经常是时变的,因而次级通道的在线辨识成为有源控制系统的关键。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自适应和容错能力,可以将其用于次级通道的在线辨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在线辨识方法的有源控制系统完全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振动控制算法的误差通道辨识问题,提出一种在实施该控制算法中进行误差通道模型实时在线辨识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振动主动控制器输出端引入一个白噪声信号,采用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作为误差通道模型进行实时在线辨识,利用性能判别器实时控制辨识环节的停止与否,同时振动主动控制采用滤波-X算法.给出了具有在线辨识功能的控制器结构与算法过程,并结合实验模型结构和测控平台进行了实验分析与验证.基于MATLAB进行相关算法仿真,分析引入白噪声信号对辨识模型误差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辨识模型误差判定准则,并分析对振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基于实验平台进行了压电机敏柔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控制通道模型实时在线辨识策略是成功的,由此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器及其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电视台风机及风机房减振降噪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与振动本上消除振动和噪声.本文通过对电视台转播设备噪声与振动源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案,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噪声与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研究主动控制振动传递的效果。采用频率在线估计和跟踪滤波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将以分量型式抑制谐波干扰引起的振动。在控制过程中,通过递推计算进行频率估计,用中心频率随动的带通滤波器进行信号跟踪,并在基本LMS方法的基础上形成自适应控制器。建立了多点控制试验台,实施跟踪滤波的自适应对消。结果表明:自适应方法能够很好地抑制谐波干扰的影响;对于多点隔振,控制通道之间存在强烈耦合作用,整体隔振效果与被控结构的振动模态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并联机构和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多维减振装置,实现对车辆行驶中面临的多维振动半主动控制。对减振装置进行结构设计、系统控制模型分析和控制算法研究,并制作样机进行实验研究。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半主动控制多维减振装置能实现车载设备多维减振,且减振效果好、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段线性吸振器的振动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提出一种基于刚度分段线性动力吸振器的振动半主动控制方案,通过调节弹性元件的间隙使吸振器工作频率跟踪外激励频率的变化。根据基波平衡导出了使主系统近似完全消振所需的间隙调节规律。数值仿真表明:这种半主动控制方案对于单自由度主系统和多自由度主系统均有很好的吸振效果和相当宽的工作频带。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减振CRTS-Ⅲ型无砟轨道桥梁振动噪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减振CRTS-Ⅲ型轨道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车辆、轨道、桥梁系统二维模型,利用动柔度法分别计算车辆和轨道系统的动柔度,建立频率域的车辆-轨道耦合模型,计算桥梁振动加速度并与常规CRTS-Ⅲ型轨道系统相比较。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桥梁结构近场点和远场点噪声,探讨桥梁各子结构板对近场点和远场点噪声的声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与常规CRTS-Ⅲ型轨道系统相比,减振CRTS-Ⅲ型轨道系统下,桥梁的振动峰值加速度减小69.9%,加速度平均值降低60.4%;近场和远场噪声计算点声压级分别降低8.4、8.5dB;桥梁顶板声贡献率分别达65.28%,68.30%。采用减振CRTS-Ⅲ型轨道系统能够有效的降桥梁结构噪声。声贡献率计算表明顶板振动是导致桥梁噪声的主要噪声源。  相似文献   

16.
有源声学结构:概念、实现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有源声学结构是近10年来在有源控制和功能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噪声控制的新型声学结构,具有低频响应好、通用性强、工程应用前景好的特点。本文就有源声学结构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实现方法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问题给予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系统振动最优控制问题的优化方法。首先给出最优线性二次控制的控制力 ,然后根据实际控制目标建立关于权值的约束条件 ,优化控制性能指标 ,以达到最优控制效果。最后 ,通过一个简单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大尺寸空间薄膜结构形状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形状精度要求与形状易变性之间的矛盾是限制大尺寸空间薄膜结构空间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本文主要从技术层面论述大尺寸空间薄膜结构形状保持和振动抑制的方法。首先,阐述薄膜结构形状误差源及形状控制必要性分析;然后,论述国内外空间薄膜结构形状控制的研究现状,包括控制方案、传感器及执行器;最后,提出大尺寸空间薄膜结构形状控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超高斯伪随机振动激励信号的生成技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振动激发试验和振动模拟试验的最新发展都需要产生超高斯分布的随机振动激励信号。然而,目前基于功率谱均衡的数字式随机振动控制系统只能产生高斯分布的随机振动激励信号。研究具有指定功率谱密度分布的超高斯伪随机振动激励信号的生成技术,从而使现有的数字式随机振动控制系统可以同时具有频域和幅值域的双域控制及均衡能力。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潜艇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动和噪声控制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潜艇的声学特征,使其难以被声呐探测。对潜艇振动与噪声源进行分析;对振动控制技术和主、被动消声技术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报道;并对潜艇的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