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碳钢钢丝在铅浴和CMC水溶液中的冷却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锐  罗新民 《热加工工艺》2006,35(12):29-32
利用钢丝探头分别测量了含碳0.70%的钢丝在铅浴和CMC水溶液中的冷却过程.用冷却曲线分析法阐释了钢丝的冷却过程和相变规律.钢丝的"体积效应"和在其冷却介质中的热扩散能力共同决定了铅浴淬火过程及钢丝的相变过程.高碳钢钢丝在0.25%CMC水溶液中可完全转变为珠光体组织,但其转变温度由于其连续冷却转变特性而高于在铅浴中的转变温度.根据铅浴淬火的冷却本质和CMC水溶液的冷却特性,用于替代铅浴的淬火介质应设法加快初始阶段冷却速率.  相似文献   

2.
高碳钢钢丝在铅浴和CMC水溶液中的冷却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钢丝探头分别测量了含碳0.70%的钢丝在铅浴和CMC水溶液中的冷却过程.用冷却曲线分析法阐释了钢丝的冷却过程和相变规律.钢丝的"体积效应"和在冷却介质中的热扩散能力共同决定了铅浴淬火过程及钢丝的相变过程.高碳钢钢丝在0.25%CMC水溶液中可完全转变为珠光体组织,但其转变温度由于连续冷却转变特性而高于在铅浴中的转变温度.根据铅浴淬火的冷却本质和CMC水溶液的冷却特性,用于替代铅浴的淬火介质应设法加快初始阶段冷却速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探头法分别测量了含碳0.70%的钢丝在铅浴和CMC水溶液中的冷却曲线和相变过程.用冷却曲线分析法阐释了钢丝代铅韧化中的冷却和相变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含碳0.70%的高碳钢丝在熔融铅浴和0.25%CMC水溶液中都能完成珠光体型转变;但钢丝在熔融铅浴中的初始冷却速率远高于在0.25%CMC水溶液中冷却速率;钢丝在高浓度CMC水溶液中的冷却相变是一种自适应的冷却转变过程,其转变开始和结束点均高于TTT或CCT曲线中的同类温度点,转变组织中的珠光体片层略厚于铅浴淬火,渗碳体有碎化倾向.根据高碳钢丝的韧化要求,要获得理想的韧化组织关键在于提高代铅冷却介质高温区段的初始冷速.  相似文献   

4.
用ABAQUS软件对70钢丝铅浴等温淬火过程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进行了模拟,得到了70钢丝的温度场、显微组织和残余应力的分布.结果显示,70钢丝铅浴淬火残余应力值总体上都不是很大;钢丝在铅浴等温淬火过程中发生了奥氏体-索氏体转变,转变时间与热膨胀法所测得的数据最大误差不超过5%.相变结束后最终的应力状态心部为压应力,表面为拉应力.模拟结果与实际吻合,这将为生产中淬火温度场和残余应力的计算以及淬火工艺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淬火剂SST101在其不同浓度下冷却曲线及40CrMn钢在该介质中淬火后的淬透性,变形开裂性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其冷却机制,所得结果对淬火剂SST101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高碳钢生产中终轧温度过高而出现二次碳化物严重析出问题,对高碳铬轴承钢GCr15进行了高温终轧后不同冷却速度的模拟实验。利用热力模拟实验机MMS-300在980℃变形40%条件下进行CCT曲线绘制,并与实验试样的显微组织分析相结合得出:高温终轧后随着冷却速度增大,二次碳化物开始析出温度降低,在晶界处的网状析出趋势减弱,抑制二次碳化物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大于8℃/s;而且适当增加冷却速度可达到细化珠光体晶粒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列举了行业内关于油与水性介质中淬火冷却方面的8种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简单介绍了四阶段理论和蒸气膜内气体的流动规律及其对工件冷却快慢与冷却均匀性的影响.采用这些新知识开发出了10项可用于控制淬火冷却过程的新认识和新技术.它们是:1.交界线借用技术;2.超前扩展点的诱导技术;3.倒立气体堆;4.工件正放与斜放的不同冷却效果;5.阻止交界线扩展的隔离堤技术;6.表面冷却过程的5种图线表述方法;7.外形对称的工件得不到具有相似对称关系的淬火冷却效果;8.两种蒸气膜厚度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对比;9.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不是探棒表面的冷却信息;10.应当向用户提供介质的冷却特性信息.  相似文献   

8.
82B高碳钢盘条的动态连续冷却组织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82B高碳钢盘条实际生产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应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测定82B高碳钢盘条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终轧温度和冷却速度对盘条组织的形成、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终轧温度在950 ℃时,盘条轧后冷却速度<1 ℃/s时,有网状渗碳体沿晶界析出,6 ℃/s时开始生成马氏体组织;终轧温度在700 ℃时,形成的珠光体组织更加细小均匀,冷速直到9 ℃/s时才产生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9.
用标准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测试仪,系统地测试了量化淬火参数对介质冷却特性的影响,并通过45钢试样进行了量化淬火畸变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量化淬火参数K、Ts和Q值,可有效控制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并且量化淬火试样的畸变量明显小于普通水淬和油淬试样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能谱(EDS)及电子探针(EPMA)、透射电镜(TEM)分析了高碳钢质焊缝金属中铌和钒及其碳化物的行为特点,结果表明,Nb可以强烈地改变C的分布和存在状态,导致C在基体固溶体中的显著贫化和高密度NbC质点的析出。改变Nb/C比,可使弥散的碳化物分布在板条马氏体、索氏体、铁素体等不同的基体组织上,与此同时,与Nb共存的Cr失去形成碳化物的倾向,成为固溶强化元素。V有与Nb类似的作用,但其碳化物易沿晶界析出。  相似文献   

11.
用MMS-3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含铌微合金低碳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实验钢变形和未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研究了加速冷却和热变形对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同静态CCT曲线相比,实验钢的动态CCT曲线整体向左上方移动,随冷却速度的增大,γ→α相变开始温度逐渐降低;高温变形促进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同时抑制了贝氏体相变,扩大了铁素体转变区;奥氏体变形对贝氏体转变有双重作用:当冷速较低时,变形抑制贝氏体相变;冷速较高时变形促进贝氏体相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膨胀仪测定了C-Mn-Al系TRIP钢在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并运用Thermo-Calc软件,进行了C-Mn-Al系TRIP钢相变的理论计算。结合金相组织观察,研究了其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结果表明,当冷速0.5℃/s时,组织由许多多边形先共析铁素体、少量珠光体和无碳化物贝氏体组成;冷速5℃/s时,组织为铁素体和贝氏体;冷速10℃/s时,开始出现马氏体和贝氏体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13.
为合理制定一种新型轧辊用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过冷组织中存在大量未溶碳化物和组织偏析,通过提高奥氏体化温度可使碳化物充分溶解,得到均匀的组织。  相似文献   

14.
通过膨胀法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了CSP低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通过金相试验分析了其室温产物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相变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均降低,晶粒明显被细化。  相似文献   

15.
Mn含量对高强度耐候钢连续冷却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leeble-2000型热模拟试验机及DT-1000膨胀仪研究了两种不同Mn含量(1号含1.42%Mn和2号含0.90%Mn)高强度耐候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分析了不同冷速下两种钢的组织转变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n元素可显著增加高强度耐候钢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在0.1~60℃/s的冷速范围内1号钢先共析铁素体析出温度比2号钢低约30~50℃.当冷速vNo.1<0.5℃/s、vNo.2<1℃/s时,得到F P组织.在整个冷却转变过程中,随着冷速的提高,1号钢逐渐得到以岛状马氏体、粒状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为主的组织,而2号钢始终是以铁素体为主的组织.同时,随着冷速的提高,两种钢的硬度、抗拉强度随之提高,其中1号钢明显高于2号钢.  相似文献   

16.
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高硅及高铝QP钢的临界点。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并对比Al元素的加入对QP钢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对制定高硅及高铝QP钢的热处理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碳硅锰系TRIP钢控制冷却热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高碳Si-Mn系(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TRIP)钢的控冷热处理工艺(油冷至一定温度+空气炉等温)对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冷后得到了高的强度(σb=1160 ̄1530MPa)和良好的塑性(δ5=14% ̄26%)。其组织主要是板条状贝氏体和10% ̄16%的残留奥氏体。组织和性能取决于油冷后的温度(即油冷时间),空气炉中等温温度的适当波动影响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