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现代散文由于其独特的时代背景,语言表达和文本特征,在英译过程中可从形式系统与非形式系统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根据语域中的语场和语旨要素考察原语文本的形式系统与非形式系统要素:根据语场要素的指导,译者可分析规划译文的语篇性质,进而在译文中再现原语文本的音韵词句等形式系统要素;同时,根据语旨要素的指导,译者可考察原文的非形式系统,确保原文意象在译文中再现的完整性和意境传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为测评不同翻译系统产出的海洋科技文本英译汉译文质量,为海洋科技文本的译者更好地利用翻译系统、提高译文质量提供参考,针对有道翻译、百度翻译、谷歌翻译和搜狗翻译这四个机器翻译系统,提出以下问题:1.四个主流机器翻译系统产生的通用文本译文质量是否高于海洋科技文本译文质量;2.四个机器翻译系统翻译的海洋科技文本译文质量有无显著差异,有何差异。采用人工测评和自动测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四个机器翻译系统的海洋科技文本英译汉译文质量进行测评,并对人工测评和自动测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四个机器翻译系统产生的通用文本译文质量高于海洋科技文本译文质量。2.自动测评中,将四个翻译系统的BLEU分值进行正态性检验后发现,各机器翻译系统产生的译文质量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但其平均值显示有道翻译高于其他三个系统;人工测评中,有道翻译在准确性和充分性方面均优于百度翻译、谷歌翻译和搜狗翻译。这说明,人工测评和自动测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古典意境说以“用”代“体”,缺乏逻辑的自治;近代意境说以西方逻辑思维为方法,摈弃中国传统诗学中蕴涵的“直观悟象”思维,两都各执一端,这是造成现今意境研究误区的根本原因。本探寻意境说的源流,力图将两结合起来,并从静态的本体分析和动态的传播学分析两个角度探寻意境的内外结构。  相似文献   

4.
"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情论是19世纪中后期以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为代表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理论,它的主要观点是强调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对客体情感的灌注、移置.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本体特征是"境生象外".从主客体的角度来将这两个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而探索两者的本质,可以得出两者都是具有积极审美态度的审美主体对各自心灵世界的诗意的抒写.  相似文献   

5.
意境对诗歌的重要性早已为文学理论家所强调,但如何在译文中实现对源语文本意境的重构一直是困扰诗歌翻译的未解难题。研究认为,成功的翻译必须经由阅读的不同境界,突破诗歌的语言层面,以译者的个人经验和世界知识对原作意境进行反复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发挥目的语优势,实现对原诗意境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译文与注解的矛盾、语境与意义、人物形象的塑造、遣词造句等四个方面讨论了《大学英语·精读·教师用书》第二册参考译文的错误与不足,认为应及时、全面地修订这样一套在目前同类教材中最受欢迎的教材。  相似文献   

7.
南岳衡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本文对南岳楹联的特色进行分析,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南岳楹联的意义、意境、意象以及技巧等方面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探讨其翻译策略,使楹联译文尽量再现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8.
从译文与注解的矛盾、逻辑、词语的误译、遣词造句等四个方面讨论了《大学英语》第一册参考译文的错误与不足,认为应及时、全面地修订该目前同类教材中最受欢迎的教材的参考译文。  相似文献   

9.
古诗翻译是文学翻译中较难的一项工程.译者必须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创造性的翻译技巧,对诗歌进行形式和意义的变通,要在充分发掘原作的内涵上通过美的形式传达美的感受,让读者在欣赏译文时犹如身临其境.通过运用创造性的翻译技巧进行古诗词翻译,可达到译文和原文在意境、文化背景和情感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在古典诗歌鉴赏中引导学生体味诗歌意境美的必要性,并提出从捕捉意象、抓住诗人情感、了解写作背景、再创意境四个方面入手来引导学生体味诗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1.
古诗插图自动生成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使用注意力机制的生成对抗网络,输入古诗文字和草绘图,经由网络输出古诗插图。该模型在利用编码与解码的图片生成结构的同时,结合注意力机制,将图像色彩及轮廓特征进行了提取,生成器中加入了残差网络模块,增加了网络深度,同时提高了网络模型的效果,最终生成图像质量更高的古诗插图。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对比方法,在图像质量和色彩渲染方面均有优势,输入的古诗和草图经过网络模型,生成了较为符合古诗意境的插图。  相似文献   

12.
苏东坡“和陶诗”艺术成就颇高,它是“绚烂之极”后而造的“平淡”,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和色调:诗风平淡,感情真笃;超然淡泊,意与境合;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景传神,时见佳句。研究苏东坡“和陶诗”的艺术风格,对于了解诗人晚年诗歌创作的全貌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高原山水意境塑造西宁城市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越来越趋同的城市风貌,解决城市特色危机之道,在于从地域自然和人文特色中去寻找本源。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提出要用中国山水文化的艺术创作手法,提炼青藏高原的山水意境,塑造西宁城市新特色。只有抓住高原特色意境,建设高原山水园林城市,才是西宁城市特色危机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4.
古今山水画杰作无不从中溢出浓厚的诗意美,正是诗意美使得山水画具有"韵外之致"、"境外之情",深化了山水画的意境。山水画的意境即是指画的情与景的结合达到了高度的完美,即情景交融,构成一种发人联想、耐人寻味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意境关,构成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意境美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修辞格的运用。诗人毛泽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不落俗套,从而创造了诗词的独特意境。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遭到扭曲。因此,修辞格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对毛泽东诗词当中叠字、对偶、转品三种修辞格的英译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意境美,构成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意境美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修辞格的运用。诗人毛泽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不落俗套,从而创造了诗词的独特意境。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受到扭曲。因此,修辞格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对毛泽东诗词当中比喻、拟人、夸张等三种修辞格的英译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试论诗歌翻译中意境的传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诗歌必须把握好艺术意境的传达。情感是意境的主导因素,要传达原诗的意境,必须译出“情”。另外,要传达原诗美妙的意境,译者还应注意文学形象的移植及语言的形象化,并坚持以韵译韵,以歌译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兴”的内涵非常广泛、丰富,它已涵盖了艺术构思和审美鉴赏两大领域。文章试从文学创作论角度来探究“兴”与意境生成的关系。认为“感兴”状态下情景的交感、浑融必然影响意境美的生成,而“兴”作为修辞手段所具有的“曲包”技巧并由此而产生的“余味”和“味外之重旨”,也足以显现意境的美感特征。  相似文献   

19.
苏州园林是我国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古典的私家园林,也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私家园林,它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艺术地位。它的美学特征主要有3点:一是自然之美;二是艺术手法之美;三是意境之美。这3种美学特征相互结合,共同创造了苏州园林之美。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课本有相当数量的新诗,给中学生了解新诗,欣赏新诗提供了重要途径。 本文从诗情美、诗境美、形式美三方面就中学范围内的新诗略作分析,揭示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