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跨文化翻译层面,例析《板桥家书》英译本中译者对中国文化特有元素、中国传统节日元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元素及寓言典故元素等的翻译处理策略,鉴评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相关中国古代文化元素翻译的传真与失真,探讨了跨文化翻译中如何实施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原典故蕴含着中原悠久的历史文化,典故的正确翻译,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生态翻译学指导下译者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语言、文化、交际三维视角出发,在典故翻译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适应性选择和选择适应,实现原文本和译语文本的平衡一致,从而创造出"生态化"的译文。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典故,充满着丰富的互文性。翻译过程中的互文指涉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从互文性角度探讨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所译《红楼梦》中典故翻译。认为译者充分发挥了主体性,把保留原语互文关系和文化特色放在首位,这对提高翻译质量和更好地传递典故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由于诸种原因,其文化地位在中国多元文化系统中却一度被边缘化。其实,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文章以《红楼梦》两种译本为例,探究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如何进行文化改写,论证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意识形态、政治动机以及语言文化等因素影响,创造性地将原作以源语转化成目的语。译者即如架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外宣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传递。在翻译时,译者不仅要打破语言的壁垒,更要跨越文化的鸿沟。这就要求译者充分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试从外宣翻译的特点入手,从文化、政治、思维、历史及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词五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差异,指出外宣翻译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使译文能够达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6.
翻译研究进行文化转向反思后,译者的主体性开始成为翻译研究的重点。译者主体性研究与译者、读者、目标文本密切相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平衡、协调各种文化因素,进行主观性地创造和阐释。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路径下,以客家民俗的汉英翻译为例,分析译者在译前、译中和译后的主体性。研究发现,基于"文化功能等价"的原则,运用平行文本比较模式,合理运用直译加注、意译、音译加注等方法,译文既符合英语读者语言习惯又保有客家的文化身份,有助于客家民俗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在多重文化语境制约下的语言转换活动。为实现跨文化交流目的,古诗英译者需要选择恰当的翻 译策略,妥善处理中西文化语境的差异。本文以皮特·哈里斯的英译《长恨歌》为例,考察译者如何依据源语诗 学特征与译语读者需求,在诗歌的音、形、意三方面采取折中翻译策略,从而顺应双重文化语境,最大化地传达 原诗的语言与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围城》以其幽默、机敏的语言受到中西方文学界的大力推崇,其英译本也成为了广大翻译研究者的研究阵地.然而,鲜少有研究者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探究其中大量的生态文化负载词翻译.本文从译者意图、文化意识与译者创造性对《围城》中的生态文化负载词翻译进行讨论,认为译者应当充分发挥其主体性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与策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在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中,加注是一种常见的辅助翻译方法。以人人影视翻译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网络字幕翻译中的译者加注现象有三种:语言注释、文化注释和术语注释。网络字幕翻译加注的三个原则是从受众的角度来确定加注对象、确保译者的客观立场、保持注释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语言。因此,在翻译中,译者除忠于原文外,还应更好地把握特定的异域文化,加深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领悟,才能准确有效地传词达意。从中西文化差异入手,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宗教信仰、文化表达等方面提出了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翻译中应该采用一定的翻译策略,进行合理得体的文化转换,以提高源语的可译度。  相似文献   

11.
广告翻译并不是一味地将原文信息忠实地转换到目的语中的纯模仿性行为,而是一种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诠释过程。借鉴一则汉文广告的两个不同英译的对比分析,汉文广告的英译应根据英文广告的文体特点与翻译标准,遵循功能相似、意义相符、KISS及可接受性原则,灵活地采用直接传译法、调整性译法或二者揉合译法的策略,才能实现汉文广告英译在目的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即呼唤功能,产生最佳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将中国传统诗歌翻译成英语,与国际友人们一起分享我们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是新时代的目标之一,这样就使格律诗英译成为一大重点与热点。格律诗的产生,是基于一系列基础要求的完善而形成的。因此,在对格律诗进行英译的同时,很难顾全其所有内容、形式,必然存在取舍问题。因而,格律诗的具体英译方法需要探索和尝试。无论是形式上的格律平仄、声韵特点、阅读特点,还是内容上的对仗修辞、典故运用、文化习俗,都要进行一定的比对与研究。可以说,格律诗的翻译方法探讨,既是对中英诗歌的共同点进行考校,也是对对等翻译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的杨译本和霍克斯译本在文化因素的处理上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杨译《红楼梦》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非常时期完成的,所以译文不得不体现出当时国内政治需要。又因为译者希望体现出原书中的文化成分,所以主要采用了语义翻译法,以忠于原文为首要考虑。而霍译《红楼梦》为了适应西方读者的口味,舍去了原书中一些次要的细节,注重翻译归化,主要采用了交际翻译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印刷史》英文版入选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重点图书翻译出版资助项目。以该著作的英译工作为出发点,探讨在“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指导下中译外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翻译工作者弘扬祖国文化的重大责任。具体分析了为尊重原文的文化身份,翻译汉语典籍和专著时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英国著名小说Jane Eyre的两个风格迥异的中译本,探讨译者用以指导各自翻译实践的策略,重点比较归化、异化在句子翻译层面上的不同应用。在比较译作的过程中,发现两位译者采用了截然不同的策略进行翻译,即在把握归化、异化的"度"的方面各有偏重。这是导致两部译作风格各异的重要原因,也是文学翻译中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川菜本身富有文化蕴涵,其中的菜名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味或历史典故,在翻译这些菜名的时候,译者在理解环节要考证清楚菜名源流、文化蕴涵,明确菜名中的名物训诂,才不至于陷入误解。表达环节要力争传递丰富的文化信息,才能准确地把川菜的饮食文化表现出来,实现真正信达雅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语义对等、风格对等和读者反映三方面通过举例来逐一对许渊冲的《离骚》英译本和霍克斯的《离骚》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各个译本的得失,领略两位译者不同的汉英翻译技巧,许译本更加注重形式对等,而霍译本更加注重语意对等和读者反映。对于《离骚》这样的典籍,两位译者的翻译都有不完美之处,只有肯定功能对等对汉英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注重功能对等的同时更加注重形式对等,才能使译本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传统理论认为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应当努力成为一个隐形人.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和《爱玛》的两个汉译本分别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在文学翻译中应当提倡译者风格的结论.此外,读者也将从具有不同风格的译者所翻译的文学作品中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9.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本文从荚汉两种语言比喻性词语的喻体和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着手,以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方法。比喻性词语可以通过成语,俗语,典故,谚语,惯用语,格言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同一本体设喻时,采用的喻体却有同有异,喻体和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同,有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非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印刷史>英文版入选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重点图书翻译出版资助项目.以该著作的英译工作为出发点,探讨在"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指导下中译外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翻译工作者弘扬祖国文化的重大责任.具体分析了为尊重原文的文化身份,翻译汉语典籍和专著时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