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中奇  杨辉  张坤鹏  付雅婷 《自动化学报》2014,40(11):2625-2631
以高速铁路普遍采用的动力分散式动车组为研究对象.针对动车组由若干动力单元相互耦合组成的结构特点,以各动力单元为智能体.结合动车组牵引特性曲线和实际运行数据,应用减法聚类和模式分类算法建立各智能体多模型集.依据各智能体网络拓扑结构和相互耦合约束关系,建立动车组多智能体模型.针对各智能体的耦合约束,采用PID和GPC相结合的平稳起动切换控制策略和基于邻域优化的多智能体分布式协调控制算法,实现各智能体对给定速度的同步跟踪.基于CRH380A型动车组运行数据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法从工业过程中获得准确状态空间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辨识的状态空间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利用子空间辨识方法得到的状态空间模型作为系统模型,给出约束条件下的预测控制算法。以CD播放器机械臂系统为例,通过状态空间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实现对系统输出的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韩放  李宏光 《信息与控制》2016,45(6):699-706
流程雁阵(process goose queue,PGQ)是一种新颖的流程工业系统分解协调优化方法.针对在过程干扰下多级流程雁阵的阵形调整问题,采用递阶求解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利用输入输出数据的Hankel矩阵,通过子空间辨识方法直接获取流程雁阵的脉冲响应序列,建立了预测控制算法.将此算法应用于一个氧化铝碳酸化分解过程,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串联结构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星  谢磊  苏宏业  古勇 《自动化学报》2013,39(5):510-518
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istribu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DMPC)是一类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的大规模系统的控制方式.每个智能体通过相互协作完成整个系统的控制. 已有的分布式预测控制算法可以划分为迭代式算法和非迭代算法:迭代算法在迭代到收敛情况下,具有集中式预测控制(Centraliz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CMPC)算法的性能,但迭 代次数过多,子系统间通信量大;非迭代算法不需要迭代,但性能有一定损失.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串联结构的非迭代分布式预测控 制算法.本文算法在串联结构系统中可以有效减少计算量,并结合氧化铝碳分解(Alumina continuous carbonation decomposition process, ACCDP)这一串联过程,通过仿真验证了算 法的有效性;同时分析了算法运用在串联结构下的性能并证明了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四旋翼无人机编队在巡航飞行过程中队形形成和保持问题,采用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将该问题转化为在线滚动优化问题.建立线性时不变的编队运动模型,进而在考虑状态和输入约束,不考虑时延、外界干扰、噪声的情况下,利用领航跟随策略设计一种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引入自身和邻居的假设状态轨迹设计代价函数.其中邻居信息的交互是在有向、时不变通信拓扑结构下进行的.基于该控制器,无人机能够在跟踪目标轨迹的同时,快速形成预先设定的队形并保持队形飞行.通过引入终端等式约束保证系统稳定,进而将目标函数作为Lyapunov函数,给出编队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利用6架无人机仿真验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类具有预先指定切换序列的切换非线性系统,研究了具有通信信道干扰和时滞测量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问题.在每个子系统都存在镇定控制器的假设下,利用基于Lyapunov函数的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了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器,并给出了闭环切换非线性系统最终有界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仿真结果表明了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客车侧翻稳定性,解决单独差动制动控制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主动转向/差动制动联合控制方法。针对计算侧翻指标LTR难度较大的问题,建立了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 UKF)状态参数估计器对LTR值进行估计。基于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主动转向、差动制动下层控制器。通过Truck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对客车在鱼钩试验和阶跃试验典型工况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MPC控制器相比单独差动制动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和控制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提升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并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将短期综合能源系统内部协调控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实时更新综合能源系统的状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预测误差对系统产生的影响。通过比较MPC控制策略和DMPC控制策略的控制性能可知,DMPC控制策略的控制性能更优,符合系统对经济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高速动车组是由多节车辆与钩缓装置链接而成的复杂系统. 将钩缓装置等效成弹簧 − 阻尼器系统, 分析动车组运行过程中钩缓装置对相邻车辆作用的动力学机理, 明确作用方式, 建立高速动车组的强耦合模型. 根据列车模型动力或制动力输入的分散特征, 设计分布式神经网络滑模控制策略, 对高速动车组进行速度跟踪控制. 为减小速度跟踪过程中未知因素对高速动车组控制精度的影响, 利用列车历史运行数据, 采用历史工况数据中心对当前控制律输出进行补偿以提高控制精度与实用稳定性. 采用高速动车组运行仿真平台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建模方法较以往多质点模型更能体现高速动车组运行特性, 且采用补偿规则的控制策略优于传统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网络信息模式下分布式系统协调预测控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郑毅  李少远 《自动化学报》2013,39(11):1778-1786
工业系统中广泛存在一类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 尽管分布式控制结构的性能没有集中式控制好,但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容错性,相对于集中控制更加适合控制上述系统.在保持容错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是分布式控制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预测控制(Distribu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DMPC)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各子系统预测控制器的性能指标中加入输入变量对其下游子系统的影响的二次函数,来扩大分布式预测控制的协调度,进而在不增加网络连通度,不改变系统容错性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性能.另外,本文给出了基于该协调策略的带输入约束的分布式预测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在初始可行的前提下,该方法相继可行并可保证系统渐近稳定.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我国火电机组对于先进控制软件的迫切需求,结合子空间模型辨识和预测控制技术开发出一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火电机组多变量预测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子空间辨识方法离线辨识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多模型切换适应火电机组部分控制回路的非线性特征,最后使用预测控制器完成对象的在线控制;在电厂协调控制回路的实际应用中,负荷升降速率4%,压力偏差小于0.18MPa。所以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控制回路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中奇  周靓  杨辉 《自动化学报》2024,50(1):194-210
同许多复杂系统一样, 动车组(Electric multiple unit, EMU) 运行过程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以及非线性等特性, 这严重影响着列控系统的性能. 针对包含外部扰动的动车组自动驾驶系统, 提出一种新型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multi-output, MIMO) 数据驱动积分滑模预测控制(Integral sliding mode predictive control, ISMPC)算法. 首先, 该算法基于与动车组运行过程等效的全格式动态线性化(Full format dynamic linearization, FFDL)数据模型, 设计一种离散积分滑模控制(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 ISMC) 律. 为了使系统能够获得更高的输出跟踪误差精度, 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代替ISMC的切换控制, 进一步推导出ISMPC算法. 同时, 通过对FFDL 数据模型的未知扰动、参数误差等不确定项进行延时估计, 提升了算法的控制性能和对系统的等价描述程度. 在提供两种算法的稳定性证明分析之后, 以实验室配备的 CRH380A 型动车组仿真实验台对提出的ISMC和ISMPC算法进行仿真测试, 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 仿真结果表明ISMPC算法控制性能较好, 动车组各动力单元速度跟踪误差均在 ±0.132 km/h 以内, 满足列车的跟踪精度需求; 控制力和加速度分别在[−52 kN, 42 kN] 和 ±0.9249 m/s2 以内且变化平稳.  相似文献   

14.
MIMO系统的多模型预测控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针对非线性多变量系统提出一种多模型预测控制(MMPC)策略.首先给出一种多模型辨识方法,利用模糊满意聚类算法将复杂非线性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并获得多个线性模型,通过模型变换得出全局系统模型,接着对全局MIMO系统设计MMPC,并进行了系统的性能分析,最后以pH中和过程为例,通过仿真研究验证了辨识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proposes an adoption of slope, elevation, speed and route distance preview to achieve optimal energy management of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PHEVs). The approach is to identify route features from historical and real-time traffic data, in which information fusion model and traffic prediction model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accuracy. Then, dynamic programming combined with equivalent consumption minimization strategy is used to compute an optimal solution for real-time energy management. The solution is the reference for PHEV energy management control along the route. To improve the system's ability of handling changing situation, the study further explores predictive control model in the real-time control of the energy. A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to model PHEV under above energy control strategy with route preview.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fuel consumption of PHEV along the previewed route with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strategy can be reduced compared with optimal strategy and base control strategy.   相似文献   

16.
For large-scale networked plant-wide systems composed by physically (or geographically) divided subsystems, only limit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for local controllers on account of region and communication restrictions. Concerning the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of such subsystems, a neighbor-based distribu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NDMPC) strategy is presented to improve the global system performance. In this scheme, the performance index of local subsystems and that of its neighbors are minimized together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optimal control input, which makes the local control decision also beneficial to its neighboring subsystems and further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the convergence and control performance of overall system. The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is proved. Moreover, the parameter designing method for distributed synthesis is provided. 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llustrat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