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大学校园建设已成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为了探索在雨水循环系统理念下的海绵化校园改造,将雨水循环系统的设计设施途径进行分析梳理,将其运用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园景观上。在此基础上,结合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景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更加细致、科学、有效地挖掘研究区的景观结构特点和所具有的景观功能,从而全面治理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校外道路,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资源需求的扩大,各地区均在大力推进中小学校园建设.基于传统校园设计硬化面积较大,不注重对场地雨水的控制和利用,有悖于当前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分析了中小学校园的特点及其对海绵城市设计的影响,并结合厦门某中学的设计案例,提出中小学校园海绵城市设计应以安全为主,兼顾景观要求与经济实用,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海绵措施加强对学... 相似文献
3.
4.
国内对于英国可持续排水系统的研究相对有限,广大研究设计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设计理念及常用技术措施等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仅仅注重对该方法的原理等概念性的叙述,没有体现该方法的可持续性排水理念。因此,本文对英国可持续排水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介绍了英国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发展历程,重点叙述了可持续排水系统的设计原理、体系构建以及对雨水蓄存水箱、屋顶绿化、渗透路面等常用技术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力图使研究设计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对可持续排水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及全面的掌握,对我国正在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起到帮助和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海绵城市规划是当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缓解城市内涝、改善水资源匮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大学校园作为城市有效载体,在城市规划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以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为例,针对校区内涝问题,探讨了海绵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及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8.
9.
海绵城市是基于现代居住环境要求下提出的新理念,通过城市内部水的调节,完善对城市水的优化和高效控制,从而提高城市雨洪管理效率,其中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占有重要地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不仅是城市排水系统的关键组成,同时也关系到对城市道路本身的保护.文章分析了海绵城市下道路排水系统的建设要求,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施... 相似文献
10.
11.
以空间句法的原理与方法为研究工具,以空间句法在大学校园空间研究中应用可行性论证为研究基础,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浙江大学紫金港东校区为例,对大学校园的户外交往空间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与实际状况进行实效比对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和梳理校园户外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在空间系统层面的内在机理。研究的价值在于针对存在问题的消极影响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PSPL调研法是依托空间与人群行为的互动关系进行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关系研究并用以指导设计实践的主要方法。开放式大学校园具有社会共享性和公益性,能集中体现公共空间类型与人群行为特征。选取山东建筑大学15处校园公共空间,从空间包容度和空间承载力两个维度进行7项16个指标的活力评价。结果表明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力主要受可达性和空间设施数量的影响,受空间整洁度、意象化等感官要素影响不大。结合校园开放包容度调查,从开放意愿、空间要素、导览设施、空间组群等方面提出了校园空间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叙事性建构——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空间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性空间通过回归人体意识,将意义与本质融入体验,实现了主体与场所的合并。本文通过对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分析,论述了叙事性空间作用于体验者心理时间的机制,探讨了以空间叙事为出发点的一种动态的外部空间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5.
16.
中小学生与成年人在行为、心理和性格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中小学校园建筑在设计时也应该符合学生的特点。而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园建筑在设计阶段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这一人性化的因素。这样的建筑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会降低学生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针对以上问题,建筑设计者在设计中小学校园建筑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行为特点、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我国城市内涝问题频发,其中有城市快速扩张、排水系统老化等表面上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在集中收集、快排为主的雨水排放指导思想下,应对超过管道排水能力的雨水问题时捉襟见肘,而"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给解决内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分析内涝产生的原因及可能的应对手段,结合我国古代城市内涝管理及国外城市建设的经验,提出应把排水与蓄滞结合起来统一考虑,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管网、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地三个要素的布局,绿地的低影响开发结合管道排水系统应对普通降雨,以提高河网等地表排水通道密度,结合地下大型排放设施、地面安全洪泛区和天然水体等调蓄设施应对超量雨水,是防止城市内涝的有效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民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噪音扰民问题,从增压设备、给水管道、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四个方面进行了噪声来源剖析,并针对性地给出治理方案,在重点问题上通过实践案例阐述了解决方案的思路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