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一个农村和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且交通比较闭塞的山区大县,要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就必须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城镇意识和市场意识,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城镇,走向市场。 农民进入城镇走向市场的必然性 农民进入城镇走向市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趋势,其主要表现: 第一,农民进入城镇走向市场是农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农民自觉和不自觉的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参与市场竞争而首先富裕起来。从安化的情况看,主要有最早参与市场竞争,从事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的农民;有较早瞄准木材市场,从事木材贩运的农民;有利用公路、水路交通条件,从事个体车船运输的农民;有运用自己技术优势,从事建筑业承包的农民;有利用山区资源,从事办厂开矿的农民;有利用沿海开放发展形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城镇化速度从"高速"进入"中高速",城镇规划从"简单增量"进入"优化存量",城镇建设从"生存空间"进入"复合空间"的阶段。以建筑学与城市设计为基础的物质规划典型传统教学体系培养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已不适应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文章以重庆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近十年办学历程为例,综合国内众多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改革情况,分析该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国内整体办学规模趋于饱和、毕业生就业优势逐步减弱的情况,提出构建科学的学科体系、营造地方专业特色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等专业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房地产业从1998年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发展规模和速度持续增长,城镇住宅年竣工面积已从"十五"末期的5亿平方米增长到"十一五"末期的9亿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城镇化快速增长的同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2000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城镇体系演变成为焦点.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将研究对象从城市扩大到县城和国家级重点镇,城镇人口规模从行政区非农人口精确为建成区人口,从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职能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山东省城镇体系演变过程,总结发展趋势,为城镇化道路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新世纪我国的城镇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为适应经济转型、社会转轨以及人们思想观念急剧转变的新形式 ,真实实现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有序发展 ,形成合理完善的城镇体系 ,新世纪的城镇体系规划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具有弹性的、高效实用型的、综合协调型的规划 ,规划的基本思路可归结为实现四大转变。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本文同时提出了新世纪城镇体系规划的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规划要先行,加强城镇规划工作,对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城镇经济、社会、人口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自治州的城镇建设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城镇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只有把握住这个大方向,才能为城镇建设和发展创造前提。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土空间开发进入底线约束、绿色发展的新阶段,城镇空间从弱约束下的快速增长模式转型为强约束下的内涵式增长模式。城镇开发边界作为城镇空间增长的核心管控抓手,其功能不应仅停留在规模及底线管控上,更应具有主动塑造美丽国土空间的作用。文章以滇池与流域国土空间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从湖城生态、湖城空间等多个角度出发,探索了以自然和谐、国土安全为前提,环境影响、舒适艺术、低碳高效为控制导向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新方法。结论显示,在综合多因素下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具有降低环境影响、塑造景观格局、提升城市开发效率等作用,为新阶段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提供了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万民  杨光 《中国园林》2021,37(2):37-42
随着空间治理转型,三峡地区历史城镇保护在主动寻求新视角.进入后三峡时期,地域历史城镇面临景观特征衰败、社区构成异化、保护规划失焦等诸多问题:保护需从活态遗产的视角,分析三峡地区历史城镇社会变迁与景观演变之间协同变化的原因,构建以功能、空间与社区持续性为核心的活态保护方法与应对策略;龚滩古镇保护性搬迁是这一时期典型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污水管道旱季高水位、低流速导致的颗粒物沉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也是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低、碳氮磷比例失调的根本原因;入渗/入流污水管道的清水、低浓度污水排口截流,以及排入雨水管道并经末端截流进入污水管网的施工降水或基坑排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旱季进水污染物浓度偏低、处理水量远超污水排放量的重要原因;降雨期间大量雨水涌入污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冲刷并携带旱季沉积物进入城镇水体,是水体雨后黑臭、底泥问题无法彻底根除的核心缘由,也是大部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偏低的直接根源。结合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的实施,从污水处理行业监管、收集设施效能评估、雨污水管网建设改造、降雨污染控制和工业废水管控等方面提出了重点工作方向。明确指出,全面恢复市政污水管网旱季流速、降低清水入渗入流量、推进降雨污染控制是根治现阶段我国特有城镇水环境问题的最现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房地产业从1998年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发展规模和速度持续增长,城镇住宅年竣工面积已从"十五"末期的5亿平方米增长到"十一五"末期的9亿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城镇化快速增长的同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到2009年已超过30平方米,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  相似文献   

11.
数字城市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城市文明的新愿境(new vision),这个前景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本文探讨了数字城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二者的协调性和冲突性。本文认为,数字城市既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科技革命的时代成果,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它们将被赋予不同的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影响福州市人口空间变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敏敏  魏樊 《规划师》2006,22(9):60-62
福州市人口仍不断向中心集聚,但中心区人口已有向外扩散的趋势.影响福州市人口空间变动的有地理环境、文化环境、政府的政策导向、城市规划等宏观因素,产业调整、土地供给等经济因素,以及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具体到城市空间环境创造上,应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体现在设计上,注重人在广场上活动的环境心理、特征并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及生存、发展及内心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董丽 《风景园林》2012,(4):83-84
中华民族自古热爱自然,钟情草木,形成了具有深厚植物文化底蕴的园林传统。当代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城乡绿化也得到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为代表的我国风景园林教育机构也对植物景观的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改革,经历了分散的传统植物景观设计教育、植物景观设计相关独立课程的设置到课程体系的构筑及专门教学团队的组建等三个不同阶段。应对当前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和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刘峰  吴梓豪 《城市建筑》2013,(13):142-144
技术进步正大跨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亦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尤其是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对建筑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建筑材料类型的丰富、建筑结构技艺的更迭、建筑设备性能的升级都直接或者间接地牵制着建筑形态。本文通过对技术变革剧烈的近现代时期典型建筑界面形态在结构技术及计算技术两个层面的解析,厘清其在技术演进路线上的演绎步进,探讨建筑界面发展趋势,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技术因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高静 《中外建筑》2011,(4):48-49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城市的人居环境,回归自然成为人们的追求。本文通过论述生态城市建设,反映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民居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而在这过程中,民居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本文拟从民居建筑结构变化,建筑材料的变化、生活价值观及不同文化融合形成的民居四个方面粗浅地谈谈民居对传统文化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丽  梅青 《住宅科技》2012,32(4):52-56
建筑作为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地域环境和人文因素限制的影响.阿姆赫斯特第一教堂经历了从1739年至2012年270多年的历史,通过对阿姆赫斯特第一教堂建筑历史的发展追述和利用改造,以及对该教堂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挖掘和认知,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第一教堂建筑的改变是如何适应人类的需要,以及它们与时代文化的关系,最终使我们懂得如何利用我们的智慧创造更多更美好的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9.
Economists have opined that decentralization of governance promote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discourse continues to embrace citizen participation as a fundamental mechanism for building local capacity towards poverty reduction and socio-economic interface. The decentralization process – as well as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in particular – has brought about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context of central and local-level relationships, which in turn have generated a tremendous impact on local-level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he planning process has been continuously changing over different period of time since the independence of Indi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se the planning decentralization and change in planning processes.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planning results in the grass-root-level development with active as well as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of people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local governments. The paper provides a generalized model for achieving development from grass-root level through an integrated plan which in combination will result in development at bigger spatial unit, popularly known as bottom-up planning.  相似文献   

20.
本空间是设计师的新作,除了建筑外壳之外,内部所有楼层及空间均由设计师一手规划,堪称为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结合体。 梅陇镇会所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住宅会所的惯性期望。“设计风格”不再是风格,取而代之的,是设计师、规划师突出的个人口味的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