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川盐古道的研究,有助于扩展盐业史研究的新视野,是盐业史、盐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学术生长点。但是,目前对川盐古道的概念、路线和辐射范围、盐运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还欠缺大量的基础性和学理性研究,对其基本面貌还缺乏整体的了解。应采用多学科视野下的整合研究,注重人类学田野调查、社区研究及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并且需有区域社会史、区域文化史的观照,准确把握川盐古道的历史和现状、形成背景、具体路线、内涵、特征及其价值构成和文化遗产体系。  相似文献   

2.
川盐古道在中国盐业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国交通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地位。基于此,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组织编写了“中国古代文化线路——川盐古道”丛书,分别为《自贡古盐道》《川滇古盐道》《川黔古盐道》《川鄂古盐道》。这套丛书是作者在大量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基础上撰写而成,是系统研究川盐古道的最新学术成果,对于川盐运输遗产、文化线路、道路交通型遗产的考察和研究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盐业史研究》2014,(1):F0002-F0002
<正>为集中探讨川盐古道与区域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展现川盐古道区域内丰富的文化遗产及多元文化互动、交融、共生的文化生态系统与社会变迁情景。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将在10月24日至26日举办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会务组特向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征稿,并诚邀各位专家学者届时拔冗莅会。具体事项如下:一、会议议题1.川盐古道线路(川、滇、黔、鄂、湘、陕、甘、康等线路)  相似文献   

4.
川盐济楚是在突发事件之下,在清王朝所允许范围内所实行的食盐销售制度,采取市场化行为。太平天国起义后,两淮盐区受到巨大冲击,"川盐济楚"顺理成章地推广开来,成为清代盐业史的重要政治活动与经济活动。然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导致有关利益各方对此事件的态度前后迥异,充分显示了晚清盐政变革和地方财政逐步势大及相互纠葛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有着丰富的盐卤资源,迄今已探明岩盐总资源量为93万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四川是中国井矿盐业的发祥地,其盐业历史源远流长。早在遥远的巴蜀时期,古代先民就开始利用自然盐泉和裸露在地面的盐丘。四川盐业的发展,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秦汉较快、唐宋鼎盛,明清较快、民国较慢。但在八年抗日战争时期,应战时需要而急速发展。抗战胜利后,又急剧衰落的畸型状况。到1949年下半年,全川28个盐场已是奄奄一息,大批盐工失业,销区食盐供应紧张,人民苦于淡食,整个行业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6.
川滇黔古盐道与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证了川滇、川黔古盐道概况,分析了川滇、川黔古盐道旅游开发价值和开发的 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川滇、川黔古盐道,尤“五尺道”、“永宁道”、“合茅道”等 重要古盐道旅游开发策划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峡地区井盐业由于战争与移民的推动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促进了该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达,从峡江流域城镇建设与变迁的状况即可窥知这一点。从文化视角看,由战争所导致的连续不断的移民活动反而使中原、荆楚、巴蜀三大文化在该地区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碰撞、大融合,其中,盐业经济则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盐业是运城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撑,从解放前的运学到解放后各级学校的创办,都离不开运城盐业的支持。同时,围绕运城盐池展开的各种经济、文艺活动以及有关文学作品,也促进了运城群众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自贡盐业会馆的兴起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自贡盐业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会馆的沿革,论述了自贡盐业会馆的兴起与建筑形制。通过考析自贡盐业会馆“迎神庥、联嘉会、襄义举、笃乡情”的社会功能,论证了盐业会馆的行帮属性、经济运作和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盐业企业需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高员工素质,更新观念,针对盐业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建盐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位于赤水河上的贵州土城镇历史悠久,数百年来,一直是赤水河上川盐人黔的重要码头和商埠,建筑处处都留有盐业和航运业的投影.以传统民居为代表的土城镇,凝聚着丰满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黔北小镇民居的特点和淳朴的建筑风格.其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永恒的长征文化和灿烂的历史文化,为解读黔北风情民俗提供了宝贵的实证,具有重要的文物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考察罗城古盐镇的盐文化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罗城古镇盐文化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罗城古盐镇旅游良性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分析了黄姚古镇的建筑风格,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黄姚古镇建筑的屋顶、檐下、门面、门窗及室内空间等装饰艺术特征,旨在启发人们对古镇资源加以全面保护,让黄姚古镇本土文化的经脉以建筑装饰的形式得以传承,为建筑装饰设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笔根据三峡库区的盐业考古成果,结合对古盐井的考察研究后,认为:渝东长江流域地区是井盐开发最早的区域,盐的利用与早期聚落的起源密切相关。手工业、商业从农业分离以后,盐作为商品利润极高,因利而聚众,聚众而成邑,汉代川东城市分布特点就是以产盐地为中心,呈分散状态。盐铁专卖或私营政策的变迁,贯穿了汉代社会始终,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关系到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的权力之争。东汉末三巴的形成,即是地方大姓采盐而富,权力分化的结果,并奠定了今日重庆行政区划和城市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5.
古代盐业与城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中国盐业活动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盐业经济在封建王朝中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决定了盐业生产行业的特殊性。凭借这种特殊的生产行业的发展,催生了中国古代著名的盐业城镇,诸如自贡、扬州、盐城、运城等。与传统的古代城镇不同,盐业城镇既非政治文化中心,也不是商品聚散之地,而是以盐这种元素渗人到城镇的经济、管理和文化发展中,盐业的荣枯深刻地影响着它们的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16.
开县温泉镇井盐生产历史攸,源远流长。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温泉镇劳动人民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生产工艺。温泉镇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掏沙作凼、匝进建灶、烧笼炼咸和烧不打卤差。  相似文献   

17.
方便面川味调料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菜菜式有着独特的风格体系,将传统的川味菜系引入到方便面的风味产品开发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研发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几款具有浓重川味特色的风味产品,希望能为方便面生产厂家在研发新产品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盐是中国古代最稳定、最重要的专卖商品,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没有任何一种商品能与之相提并论,而且盐业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盐业史不仅是中国经济史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私盐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私盐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不合理的食盐专卖制度的直接产物。它的出现大约在春秋末和战国时期。其发展可以中唐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中唐以前的初步发展时期和中唐以后的泛滥时期。中唐以前,私盐问题虽已出现,但并不突出。这与这一时期政府财政对盐利的仰赖尚不强烈和制盐技术的不发达。制私成本较高有很大关系。而中唐以后。私盐之所以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经济问题,则主要在于政府对盐利控制的加强、制盐技术的进步和制私成本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