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连续运行的浓缩池中,压缩区的沉淀特性,有别于沉降柱试验中压实区的沉淀特性。因此在设计浓缩池压缩区压缩时间时,就不能完全依据沉降柱试验的沉降过程曲线,还要考虑浓缩池的连续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2.
以范家村选煤厂直径30 m的落地式浓缩池结构设计为例,对浓缩池底板整板设计和分离式设计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总结出两种设计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并提出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计干泥量的计算方法,确定排泥水处理规模。根据排泥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对排泥水收集、调节、浓缩和脱水工艺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排水池、排泥池、浓缩池、平衡池和脱水工艺的设计要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采用内置式污泥浓缩池的SBR池,在不影响SBR操作的同时,进行污泥的浓缩,使污泥的沉淀与压缩时间由1-2h延长至整个运行周期,因此排出的剩余污泥浓度由原来的0.6%-0.8%提高到1.5%-2%,减少了排泥量和设施的占地面积。将该污泥回流至前端与原水混合时,由于污泥的吸附作用,提高了有机物的降解速率。本文通过工程实践,给出了内置式污泥浓缩池的设计步骤以及运行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直径30 m的钢结构浓缩池结构设计、布置、节点连接及防火、防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和比较,认为钢结构浓缩池虽然造价居中,但其具有安装简便、施工周期短、材料可以循环利用、设计改造简单、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具有累积特性,其长期的富集效应不容忽视。浓缩池上清液是水厂尾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回用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研究通过构建中试试验装置,对水厂尾水处理系统中的浓缩池上清液进行连续直接回流,探究水处理工艺中PFASs潜在的富集风险,判断上清液安全回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浓缩池上清液中总PFASs质量浓度在14.6~36.0 ng/L,平均质量浓度为27.3 ng/L,与以长江为水源的原水PFASs组分特征基本一致,多数情况下总PFASs含量优于原水。在15 d的中试试验周期内,上清液直接回用对排泥水和炭砂滤柱反冲洗水总PFASs浓度水平未有明显改变;回用后出水总PFASs质量浓度为2.2~3.6 ng/L,未回用时为3.1 ng/L,上清液连续直接回用对出水中的PFASs组分影响甚微,未出现明显富集现象,甚至表现出了改善出水水质的效果;出水中PFASs的健康风险可忽略不计。总之,以PFASs为风险控制指标,浓缩池上清液进行连续直接回用具备一定可...  相似文献   

7.
污泥浓缩是污泥处理的重要一环,对污泥处理设施、投资、处理效果和运行费用产生重大影响,为了减少污泥处理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提高处理效果,笔者根据污泥浓缩原理设计出一种新型污泥浓缩池——浮箱集水槽式污泥浓缩池。浮箱集水槽式污泥浓缩池是利用泥液的浮力使浮箱集水槽随池内液位升降而升降,  相似文献   

8.
《工业水处理》2007,27(12):89-89
截至目前.马头岗污水厂主体工程初沉池、生物池、二沉池施工已全部完成,相关设备也已陆续到位。厂前区的水源热泵房等工程均已完工。生产区除浓缩脱水机房主体结构正在施工外,其他工程均基本完成。厂区内综合管线现已完成近万米,占全部管线任务的70%以上,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马头岗污水处理厂预计到9月上旬进行通水试运行。  相似文献   

9.
本设计主要任务是根据宾县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等实际情况,选择CASS工艺,做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该污水厂的污水处理流程为:从进水到格栅,沉砂池,进入CASS反应池,消毒接触池,最后出水;污泥的流程为:从CASS反应池排除的剩余污泥首先进入浓缩池,进行污泥浓缩,然后将经过浓缩的污泥送至贮泥池,经过压缩机之后处置。要求处理的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排放标准,其中进水指标:BOD5=200mg·L-1,COD=300mg·L-1,NH3-N=30mg·L-1;出水指标:BOD520mg·L-1,COD60mg·L-1,NH3-N8mg·L-1。  相似文献   

10.
金海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自2011年投入运行后,斜板浓缩池运行遇到过很多问题,特别是冬季温度较低和藻类暴发的时候,澄清池排泥水浓度约在1%~2%,无法满足快速沉降和浓缩的需求,浓缩池上清液无法保持稳定,严重影响排放水水质。经技术人员的不断调研、试验和对运行工艺的优化调整,逐步摸清了排泥水特性,并得出了几种成熟的运行方案:(a)高浓度的澄清池排泥水经稀释后进浓缩池浓缩;(b)澄清池排泥水走超越管不经过浓缩直接进离心脱水。稀释后二次浓缩能确保上清液排放水质,增大PAM的投加剂量至4~5 mg/L能加快泥水分离速度,并且上清液中丙烯酰胺单体的含量对受纳水体水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申请号:CN201610878284.3申请日期:2016年9月30日一种化工废水处理站尾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收集调节池、水解酸化池、一沉池、A/O池、二沉池、芬顿氧化池、混凝沉淀池和曝气生物滤池,所述的一沉池与水解酸化池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所述的二沉池与A/O池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所述的一沉池与二沉池还分别与污泥浓缩池一连接,所述的芬顿氧化池和混凝沉淀池还分别与污泥浓缩池二连接,所述的污泥浓缩池一和污泥浓缩池二均与压滤  相似文献   

12.
周玉红  杨威  任重远 《广东化工》2014,(5):225-225,216
通过对A2/O和MBR工艺剩余污泥浓缩过程磷释放的模拟,对比两种工艺磷释放的差别,以及是否合适采用污泥浓缩池工艺脱水,研究表明MBR工艺后期磷释放程度要比A2/O工艺高,但24 h内上清液磷浓度仍小于进水总磷浓度,所以在采用脱氮除磷工艺中也可以设计污泥浓缩池来进行污泥浓缩。  相似文献   

13.
余承烈 《工业水处理》2005,25(11):54-54
山西阳光焦化(集团)公司位于山西省河津市,最近决定对洗煤厂重选车间的煤泥水浓缩净化工艺进行改造。洗煤厂重选车间排出来的煤泥水悬浮物质量分数为4%~5%;水量800m^3/h。现有耙式浓缩池3座,厢式压滤机4台,加药设施齐全,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耙式浓缩池刮泥耙架运转不正常.溢流水浓度高,厢式压滤机进液浓度低。改造工程预计投资50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丁集煤矿选煤厂由于煤泥水处理工艺中浓缩系统缺乏事故浓缩池,经过改造,原来的2台二段浓缩机既可以作二段浓缩,也可以作一段浓缩,从而满足了选煤厂的生产需要,并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环保和可持续意识的加强,给水厂的排泥水必须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浓缩池是排泥水处理工艺中的关键环节,作者在传统的重力浓缩池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池体高度和有效水深,加快了污泥压缩速率,浓缩池污泥含固率可高达4%~8%。在中山市某给水厂实际应用中表明,该工艺方案能大大提高污泥浓缩效率,运行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生产质量分数为72%片碱的新装置,采用旋转薄膜蒸发器将质量分数为30%的碱浓缩至50%的液碱,再采用外热式蒸发器将50%的碱浓缩生产至72%的片碱。在1m^2旋转薄膜蒸发器装置上进行了烧碱浓缩试验,考察了流量、转速、黏度等对传热系数的影响。生产实践表明,一套50m^2装置生产72%片碱能力为1万t/a(折100%为7000t/a)。  相似文献   

17.
李宇龙 《净水技术》2020,39(2):109-113
介绍新型"U"型板溶气气浮装置以及"U"型板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U"型板溶气气浮对生化污泥的浓缩效果。在不同的污泥负荷、溶气回流比、PAC以及PAM加药量的情况下,进行气浮中试试验,寻找最佳的试验工况。试验结果表明,当污泥负荷为57 kg/(m^2·h)、溶气回流比为35%、PAC加药量为30 mg/L、PAM加药量为8 mg/L时,气浮出泥的污泥含固率能稳定在5.55%左右,"U"型板溶气气浮对生化污泥的浓缩效果很好。这对实际生产中气浮工艺取代二沉池以及重力浓缩池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效沉淀池,是一种高速一体式沉淀/浓缩池。高效沉淀池工艺依托污泥混凝、循环、斜管分离及浓缩等多种理论,通过合理的水力和结构设计,集泥水分离与污泥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沉淀工艺。该工艺特殊的反应区和澄清区设计,尤其适用于中水回用和各类废水高标准排放领域。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与动态     
山西阳光焦化(集团)公司(位于山西省河津市)最近决定对洗煤厂重选车间的煤泥水浓缩净化工艺进行改造。洗煤厂重选车间排出来的煤泥水悬浮物浓度4%~5%,水量800m3/h,现有耙式浓缩池3座,厢式压滤机4台,加药设施齐全,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20.
平流池反应格是关系全公司生产的重要制水设备。详细介绍了反应格改造的原因、方案、实施情况以及改造后的效果,并对平流池改造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