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促进高分子聚合物栓塞微球向更高载药率、药物可控释、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综述了栓塞微球的作用机制,以及壳聚糖、海藻酸盐等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材料的制备特性;介绍了乳化交联法、离子凝胶法等栓塞微球制备技术,装载水溶性、脂溶性等药物的载药微球的制备特点。最后指出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或者多种材料复合的方式可提高微球载药率,使得药物可控释放,根据所负载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微球制备方法可实现高载药率。认为未来栓塞微球的研究应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如负载靶向化疗药的微球、具有靶向性的微球、缓解栓塞疼痛感或癌痛的微球、具有光热效应的微球、降解速度可控的微球等,可为促进栓塞微球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粮食与油脂》2015,(12):33-36
该文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以溴化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C16mim Br)和正丁醇为表面活性剂,采用W/O微乳液交联法制备淀粉纳米微球。然后以淀粉纳米微球为载体,广谱性抗肿瘤药物盐酸米托蒽醌为模型药物,采用物理吸附法,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对载药时间、载药温度和药物浓度进行优化筛选,并且对载药淀粉纳米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进行评价。实验表明:载药温度、载药时间和药物浓度对淀粉纳米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有极大的影响,在载药时间为2 h、载药温度为27℃、盐酸米托蒽醌浓度为0.08 mg/m L时,包封率达到最大值,为23.7%。当释药时间达到10 h时,淀粉纳米微球的体外累积释药率达85.53%,因此其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给药中,传统的给药方式存在药物释放过快,药物浓度难以维持,难以定向给药等问题。而采用微球载药的方式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壳聚糖因其优良的成球性能,天然的抗菌效果,成为备受青睐的壁材。详细介绍了壳聚糖微球以及壳聚糖与明胶等其他材料的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综述了以壳聚糖为壁材,各类不同药物为芯材制备载药微球的研究情况,总结了近年来壳聚糖载药微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同时也对壳聚糖载药微球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做出了一些预测。  相似文献   

4.
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被生物降解。丝素纳米球在载药系统和细胞摄取等方面有广阔的潜在开发和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丝素蛋白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仲谨  杨威  刘艳  赵燕 《粮油加工》2010,(11):86-8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芦丁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载药微球,以L9(3^4)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回归分析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分别用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芦丁β-CDP载药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β-CDP微球1 g、芦丁0.03 g、蒸馏水60 mL、反应时间3 h、温度60℃;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芦丁的浓度〉β-CDP微球与芦丁投料比〉载药时间〉载药温度;按优化工艺参数制得的载药微球的总载药量为2.45%,包封率为81.67%;鉴别试验结果表明已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一种简单制备姜黄素丝素蛋白缓释微球的方法,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动态光散射、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丝素蛋白载药微球的形成、形态大小、药物包覆及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姜黄素丝素蛋白微球呈圆球形,粒径在210~320 nm,分散指数为0.17左右;随着丝素蛋白质量分数增加,载药微球粒径增大;而姜黄素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可使微球粒径略有减小;载药微球的包封率及载药质量分数分别可达40.27%及1.22%;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姜黄素的释放速率可以通过控制释放介质中乙醇的体积分数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制备载药淀粉微球的3种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反相悬浮法,综述了载药淀粉微球的性质及其不同给药部位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氟苯尼考淀粉微球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仲谨  田晓静  杨威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2):205-207,210
以可溶性淀粉作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包埋法制备了氟苯尼考淀粉微球,通过响应曲面实验设计,以载药量和包封率的综合得分为指标,优化了氟苯尼考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进一步采用体外动态释药法评价其释药特征;分别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和扫描电镜对载药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4g、氟苯尼考0.18g,交联剂0.94g,反应时间1.46h;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氟苯尼考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时间;按优化工艺参数制得的载药微球载药量28.1%,包封率为64.2%;氟苯尼考淀粉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一级释放方程和Korsmeyer-Peppas模型方程;氟苯尼考载药微球具有一定缓释效果,其制备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将聚乳酸载药微球附载到聚乳酸缝合线上。测试聚乳酸载药微球附载前后聚乳酸缝合线强力的变化情况,以得到载药微球附载对强力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结果:当溶液浓度为5 g/mL、震荡时间为25 min、浸轧次数为3次时,附载效果最好,此时强力增加最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柞蚕丝素蛋白微纳米颗粒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控的体内降解行为以及温和水溶液下的加工等特点而广泛用于药物控释领域。通过Ca~(2+)诱导柞蚕丝素蛋白水溶液组装的方法,并以5-氟尿嘧啶(5FU)作为模型药物,制备出一种柞蚕丝素蛋白载药纳米微球。通过冷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紫外分光浓度测试以及体外释药等测试发现,Ca~(2+)诱导形成的柞蚕丝素蛋白微球粒径为200~400nm,微球载药率与微球自组装过程中5-氟尿嘧啶的使用量呈正相关,包覆率相反,并在m5Fu/mASF为12/100达到较为理想的载药率(3.76%)与包覆率(30%)。体外释药表明,载5FU柞蚕丝纳米微球后期释药缓慢,特别适合长时间需要微量血药浓度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模拟人体胃肠环境,对淀粉微球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使其在人体中的可控降解成为可能;借助FT-IR对微球降解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粒度分析仪跟踪微球降解过程中的粒度变化;以亚甲基蓝为药物模型,考察了淀粉微球的载药及释药行为。结果表明:可以控制微球在3h内基本不降解,12h内缓慢降解;微球载药率约20%,包封率可达90%;微球在0-2.5h释药迅速,释药量31%,2.5-12h均匀释放,释药量40%,12-24h平衡缓释,释药量10%。  相似文献   

12.
淀粉微球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淀粉微球是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材料,诸多优良特性使其应用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对淀粉微球的性能、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概述,并提出淀粉微球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载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从而提高蛋白药物的稳定性,控制其释放速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方法:以高分子天然材料壳聚糖为载体,以离子凝胶法制备载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载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微球具有明显的球状结构;其最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分子量为300 ku、三聚磷酸钠浓度为10 mg/m L、壳聚糖浓度为3 mg/m L、牛血清白蛋白用量为30 mg,制备的微球载药率可达30.13%,体外释放可持续48 h,累积释放率达到70%,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载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微球具有较高的载药量,缓释效果明显,为壳聚糖作为药物缓控释载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淀粉微球的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马铃薯淀粉为主要原料所制得的淀粉微球的性能进行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马铃薯淀粉微球呈圆形,表面粗糙;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显示淀粉微球明显交联;在pH=7.4的磷酸缓冲液以及0.9%的生理盐水中淀粉微球也表现出较好的载药、释缓性能.  相似文献   

15.
对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所制得的淀粉微球的性能进行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木薯淀粉微球呈圆形,表面粗糙有孔,粒径约100μm;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淀粉微球明显交联;在0.1 mol/L的盐酸、pH7.4的磷酸缓冲液以及0.9%的生理盐水中淀粉微球表现出较好的载药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取海藻酸钠为载体材料,氯化钙为交联剂,采用离子转移乳化凝胶法制备叶黄素-海藻酸钠微球,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海藻酸钠浓度、叶黄素浓度、氯化钙(CaCl_2)溶液浓度对微球的影响,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微球制备工艺,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表观形态,并对微球的粒度分布、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及温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依据优化处方制得的微球表面较粗糙,有细小微孔,外观圆整、分散性好;平均包封率及平均载药量分别为36.86%和5.24%;平均粒径为145μm,且粒径在110~160μm范围内的微球个数占81.90%;pH 7.4环境下,累积释放率达到74.98%。结论:采用离子转移乳化凝胶法制备微球重现性较好,操作简单易行;通过包封叶黄素的稳定性被明显提高,且微球体外释放过程较缓慢。  相似文献   

17.
玉米淀粉微球的载药性能和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亚甲基兰为模型药物,选取0.1mol/L的盐酸、pH7.4的磷酸缓冲液(PBS)、生理盐水(PS)为介质,分别模拟人体的胃、肠、体液环境,考察淀粉微球的载药性能。以淀粉微球为修饰剂制作修饰碳糊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以电活性的抗坏血酸为模型药物,采用伏安扫描法研究淀粉微球对药物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有机和无机耦合材料包埋固定化苯酚降解菌构建固定化微球,研究了固定化微球对造纸废水中苯酚的生物降解能力.结果表明,细菌KlebsiellapneumoniaeZS01固定最优条件为:1.0%海藻酸钠,1.5%蒙脱土,1.0%琼脂,25%细菌接种量,苯酚初始浓度为1000 mg/L.此时固定化微球的苯酚生物降解率...  相似文献   

19.
以可溶性淀粉作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茶碱淀粉微球,利用正交实验得出了制备茶碱淀粉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和粒度分析仪对微球的微观结构和物相以及粒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浓度10%、淀粉和茶碱的质量比20:1、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0g、油水比3:1,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最佳工艺条件下的载药量为32.6μg/mg,包封率为58.7%;淀粉微球表面稍显粗糙,平均粒径为110μm,粒度分布范围较窄,呈正态分布;载药后淀粉微球的结晶能力下降,结晶度约为6.2%。  相似文献   

20.
制备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进行制备工艺与药剂学性质考察。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载体,虾青素为芯材,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制备工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虾青素微球的体外释放度。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外观形态良好,包封率为93.28%,载药量为9.91%,平均粒径为39.75 μm,虾青素微球最佳工艺为载体与药比4∶1,明胶阿拉伯胶浓度15%,乳化温度60 ℃,工艺重现性良好。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为以药剂学技术改善虾青素气味并制备虾青素固体类功能食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