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山苍子果皮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GC-MS鉴定出5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1.95%。主要成分有D-苎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a-柠檬醛、β-柠檬醛、香叶酸、石竹烯氧化物。  相似文献   

2.
细风轮菜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风轮菜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显示,从细风轮菜挥发油中鉴定出3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7.60%。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细风轮菜挥发油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是反-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21.81%)、1-辛烯-3-醇(16.99%)、顺-3-己烯醇(9.80%)、丙二醇(6.19%)、石竹烯(6.18%)。  相似文献   

3.
涂永元 《化工时刊》2022,(8):25-27+47
目的:分析沉香挥发油化学组分,为挖掘沉香药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提取沉香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沉香挥发油成分。结果:分析并鉴定出63个沉香成分,其中倍半萜类成分是沉香挥发油含量最大的组分,主要成分包括柏木脑、α-布藜烯、α-柏木烯、广藿香萜醇、(3R,3aR,4aS,5R,9aS)-3,5,8-三甲基-3a,4,4a,5,6,7,9,9a-八氢化薁并[6,5-b]呋喃-2(3H)-酮、(+)-β-柏木烯、沉香螺萜醇、石竹烯-(I1)、2-乙基己醇等。本文基于GCMS技术对沉香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可为沉香药用研究及功效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侧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固相微萃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贵州产侧柏叶挥发油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8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72个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成分总峰面积的96.60%。其主要成分是白菖油萜(12.07%),α-紫惠槐烯(10.89%),1S,顺-去氢白菖烯(8.90%),α-雪松醇(7.32%),表-双环倍半水芹烯(5.92%),反-石竹烯(5.23%),α-古芸烯(4.43%),γ-依兰油烯(3.14%),别罗勒烯(3.10%),α-姜黄烯(2.69%),(-)-α-古芸烯(2.05%)等。  相似文献   

5.
蒋小华  谢运昌  李娟  宁德生 《精细化工》2012,29(4):326-329,35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得到新鲜和干燥红丝线叶挥发油,并结合GC-MS对所得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显示,从鲜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8.81%,主要成分是反式植醇(43.29%)、橙花叔醇(7.07%)、石竹烯(4.91%)、亚麻酸甲酯(3.81%)和植酮(3.74%)等;从干叶挥发油中鉴定出4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6.23%,反式植醇(33.50%)、橙花叔醇(7.75%)、石竹烯(5.14%)、1-辛烯-3-醇(7.20%)、植酮(4.45%)和樟脑(4.07%)等为主要成分。两者的共有成分有23种,其他化学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环己烷捕集馏出物的方法提取香椿叶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香椿叶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分离鉴定出51种化合物,占总组分相对含量的 76.313%,其中主要成分是石竹烯 14.752%,石竹烯氧化物 9.218%,芳樟醇 6.266%,桉-4(14),11-二烯 5.916%,棕榈酸 5.585%,叶绿醇 4.140%,龙脑 3.796%、异龙脑 2.671% 和2-甲基-3-对异丙基苯基丙醛 2.427%。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MAE-HS-SPME)分析葎草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与Kovats色谱保留指数相结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在葎草的茎、叶和花中分别鉴定出86、90和103个组分,分别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6.697%、96.455%和94.213%;在茎中主要成分是1,3-二甲基双环[3.3.0]辛-3-烯-2-酮(14.010%),百里酚(9.407%),β-石竹烯(6.884%),反式-β-金合欢烯(5.965%),β-甜没药烯(5.798%),香芹酚(5.702%)和α-佛手柑油烯(5.511%);叶中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12.704%),α-佛手柑油烯(8.588%),1,3-二甲基双环[3.3.0]辛-3-烯-2-酮(7.487%)和反式-β-金合欢烯(6.662%);在花中主要是反式-β-金合欢烯(11.906%),β-石竹烯(8.201%),α-葎草烯(5.515%)和β-蒎烯(4.719%);而相对质量分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干艾叶中挥发油进行提取,测得干艾叶中含挥发油的质量分数为2.6%,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主要含桉树脑(21.90%)、2-莰醇(6.04%)、樟脑(5.97%)、2-蒎烯(5.52%)、β-石竹烯(4.80%)等。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干艾叶挥发油在900℃的条件下进行热裂解,并分析其热裂解物的化学组成,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γ-古芸烯(9.58%)、β-石竹烯(6.91%)、α-松油醇(6.89%)、马鞭烯醇(6.61%)、4-萜品醇(6.35%)等。  相似文献   

9.
香叶天竺葵鲜叶挥发油的镇咳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水蒸气蒸馏香叶天竺葵鲜叶,提取香叶油,并用GC-MS法对从香叶油中分离出的40多种组分做了分析,鉴定了其中24个化学组分,其GC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5.45%含量最高的是香茅醇(30.69%),其它依次为甲酸香茅酯(11.89%)、异薄荷酮(9.73%)、β-古芸烯(6.89%)、芳樟醇(3.52%)、顺-玫瑰醚(3.38%)、大牛儿烯(3.13%)、香叶醇(3.05%)、α-石竹烯(2.55%)、α-蒎烯(2.43%)、β-石竹烯(2.31%)、α-二去氢菖蒲烯(2.21%)、β-榄香烯(2.19%)、丙酸香茅酯(2.08%)等。研究结果还表明,香叶油含有13.89%镇咳平喘药用功效的成分,如香叶醇、石竹烯、α-蒎烯、α-水芹烯、愈创木醇、β-月桂烯、柠檬烯等。本研究为香叶油的利用开拓了思路,也为其药用价值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与回流提取法萃取山稔子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组分的测定和分析比较。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鉴定出了35种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为α-蒎烯(52.17%)、石竹素(7.55%)、反式石竹烯(4.28%)、马鞭烯醇(4.08%)、广藿香烷(3.26%)等。回流提取法所得挥发油鉴定出了38种化合物,主要为4-羟基茉莉酮(15.33%)、棕榈酸(13.41%)、α-蒎烯(11.58%)、石竹素(10.26%)、愈创蓝油烃(7.25%)等。二者的化学成分中既有共同组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颜色呈黄色,平均出油率为0.55%,回流提取法所得挥发油颜色呈棕黄色,平均出油率为2.47%,回流提取法的提取率高于水蒸气蒸馏法。  相似文献   

11.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黄皮果皮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共分离出60个峰,鉴定出57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89%。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β-月桂烯、肉豆蔻醚、异松油烯、3-蒈烯、D-柠檬烯、(+)-2-蒈烯、β-水芹烯、α-水芹烯、石竹烯、丁子香酚甲基醚、(2E)-2,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β-细辛脑,其质量分数分别为:51.50%、24.83%、12.82%、1.94%、1.15%、1.12%、0.55%、0.44%、0.43%、0.42%、0.38%、0.30%。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制备了广玉兰花香精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广玉兰花香精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质量分数。鉴定出包含醇、酮、脂肪烃及烯萜类化合物在内的相对质量分数大于0.10%的化合物80个,占香精油总量的96.42%。香精油主要成分为β-古芸烯,占总量的10.17%,其余主要成分为β-荜澄茄油烯(8.90%)、β-榄香烯(6.64%)、雅榄蓝烯(5.47%)、苯乙醇(4.20%)、金合欢醇(3.94%)、牻牛儿酮(2.96%)、β-雪松烯(2.85%)、反式橙花叔醇(2.85%)、别香橙烯(2.59%)、紫堇酮(1.95%)、丁香烯(石竹烯)(1.94%)、τ-衣兰醇(1.83%)、异杜松烯(1.81%)、杜松醇(1.77%)、香茅醇(1.59%)、α-榄香烯(1.34%)、金合欢烯(1.27%)、正十六酸(1.12%)、氧化石竹烯(1.10%)、杜松脑(1.10%)、长松香芹酮(1.09%)等。香精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活性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大果木姜子茎挥发油成分及其对卷烟吸食品质的影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果木姜子茎中提取挥发油,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GC-MS分析,并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0个化合物,主要包括芳樟醇、D-苧烯、柠醛、(Z)-柠檬醛、6-甲基-5-庚烯-2-酮、(1S)-6,6-二甲基-2-亚甲基二环[3.1.1]庚烷、(-)-4-萜品醇、氧化芳樟醇、(+)-α-松醇、1R-α-蒎烯等。评吸结果表明,大果木姜子茎挥发油对卷烟的香气质、香气量、余味、甜润感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研究实,大果木姜子茎挥发油含有多种香味成分,在卷烟加香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重庆含笑鲜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了重庆地区含笑鲜花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从含笑鲜花水蒸气蒸馏和同时蒸馏萃取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8种和36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928%和90.555%。两种方法提取的含笑鲜花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12%和0.26%,主要成分均为萜烯类、萜烯醇类、酯类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τ-榄香烯、石竹烯、β-榄香烯、大根香叶烯D、α-布藜烯、(Z)-5,11,14,17-二十碳四烯酸甲酯等。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与常规提取方法制备芹菜籽精油的比较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同步水蒸气蒸馏-溶剂萃取(SDE)和有机溶剂提取(SE)方法提取芹菜籽中的香味成分,对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芹菜籽精油进行了得率、制备工艺、闻香评价、化学组成和卷烟加香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FE-CO2方法萃取的芹菜籽油得率(11 15%)接近SE方法得率(12 80%),远高于SDE方法得率(0 6%);从中鉴定出21种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挥发油的92 98%。它们是瑟丹内酯、4,11 桉叶二烯、柠檬烯、1 (4 乙苯基)乙基酮、β 石竹烯、月桂烯、β 蒎烯、反 对 薄荷 2,8 二烯 1 醇、氧代石竹烯、罗勒烯、乙基芳樟醇、乙酸己酯、柠檬烯氧化物、反 香芹醇、顺 香芹醇、反 乙酸松香芹酯、反 乙酸香芹酯、α 石竹烯、β 芹子烯、β 榄香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评香和卷烟应用实验显示:SFE-CO2萃取芹菜籽油的香气更自然浓郁,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优于SDE和SE方法制备的提取物,能有效改善卷烟吸味。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鹅不食草挥发油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各个色谱峰定性,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鹅不食草挥发油中共检测到66个色谱峰,占挥发油总量的95.106%,鉴定出5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1.668%。鹅不食草挥发油主要的成分为反式乙酸菊稀酯(41.361%)、10-acetoxy-8,9-epoxythymol isobutyrate(5.422%)、百里酚(3.389%)、3-异丙基-4-甲基-3-戊烯-1-炔(2.644%)、(-)-环氧石竹烯(2.509%)、(1S)-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基甲醇乙酸酯(2.613%)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假臭草花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GC-MS共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1.82%。其主要成分为:1-甲基-5-亚甲基-8-(1-甲基乙基)-[s-(E,E)]-1,6-环癸二烯(31.98%)、石竹烯(11.75%)、己酸(6.25%)、3-甲基戊酸(6.10%)、α-毕澄茄醇(4.37%)、二叔丁基对羟基甲苯(3.98%)、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3.48%)。  相似文献   

18.
茗荷嫩茎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志伟  余爱农 《精细化工》2008,25(3):234-237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茗荷嫩茎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各成分及相对质量分数。共鉴定出4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6.5%。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w(正十六烷酸)=17.39%、w(石竹烯氧化物)=11.21%、w(4-异丙基-2-环己烯-1-酮)=10.93%、w(二十三烷)=7.81%、w(桃金娘烯醇)=4.54%、w(三环[5.4.0.0(1,3)]十一烷)=3.55%、w(松香芹醇)=3.05%、w(1,2-15,16-二环氧十六烷)=2.77%、w(9,12-十八碳二烯酸)=2.41%、w(对-1-薄荷烯-8-醇)=2.34%、w(9-油酸酰胺)=2.20%、w(对二甲苯)=1.85%、w(冰片)=1.56%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