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硫酸钙晶体自发沉淀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建立了精确测量硫酸钙过饱和溶液在析晶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变化的实验一计算系统。通过测定临界时间与过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得到硫酸钙晶体的表面自由能为21.5mJ/m^2。基于热力学基本理论和经典的沉淀动力学理论,从实验测定值进一步推导出一系列临界状态时的热力学常数。无量纲时间指标Id与时间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硫酸钙的析晶过程主要受扩散机制控制。  相似文献   

2.
RDX表面能及其分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Washburn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测定了RDX粉体的接触角和表面能及其色散、极化、电子受供体分量.选用非极性的二碘甲烷和1-溴萘作为测定RDX表面能色散分量的探针液体,极性的乙二醇和甲酰胺作为测定RDX表面能极性分量和酸、碱分量的探针液体.通过测定不同探针液体的渗透曲线,发现基于不同探针液体分子的接触角获得的RDX粉体的表面能成分彼此一致,RDX的总表面能(40.20 mJ · m-2)与理论计算结果(40.60 mJ · m-2)基本一致.测得的色散分量为23.71 mJ · m-2,极性分量为16.49 mJ · m-2,电子受体分量为1.149 mJ · m-2,电子供体分量为51.87 mJ · m-2.结果表明,在RDX的表面能中,色散分量占主要部分,而且在极性分量中电子供体碱性分量明显大于电子受体酸性分量.  相似文献   

3.
固液界面接触角对膜状冷凝传热强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学虎  陈晓峰 《化工学报》2003,54(6):850-853
引 言冷凝有两种形态 :膜状冷凝和滴状冷凝 .当液固表面自由能差Δσ≥ 33.3mJ·m- 2 [1] ,即液体完全不润湿固体表面时 ,蒸气在表面上将呈现滴状冷凝 ,其传热系数是膜状冷凝的几倍到几十倍 .这已是公认的事实 .但是 ,当表面自由能差在 0~ 33.3mJ·m- 2 范围内时 ,表面强化冷凝传热的效果将取决于表面自由能差值的大小 ,差值越大强化效果越明显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冷凝传热特性随冷凝液与表面自由能差的变化关系 ,把 0和 33.3mJ·m- 2 分别作为第 1临界值和第 2临界值 .当固液表面自由能差小于第 1临界值时 ,冷凝形态为传统的膜状冷凝 .…  相似文献   

4.
蒸汽冷凝型态的表面自由能差判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蒸汽在固体表面上冷凝方式的表面自由能差判据 ,即冷凝温度下液体表面自由能与固体表面的表面自由能差大于 33.3mJ·m-2 时蒸汽在该表面上呈现滴状冷凝的必要条件 .当表面自由能差在 0与 33.3mJ·m-2范围内 ,表面强化冷凝传热的效果将取决于表面自由能差值的大小 ,差值越大 ,强化效果越明显 .这对深化表面涂层强化冷凝传热的机理以及选择传热表面涂层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与文献报道实验结果的比较证实 ,该判据排除了静态接触角判据中测量温度的影响 .  相似文献   

5.
表面自由能差对乙醇-水混合蒸气冷凝传热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常压下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混合蒸气的冷凝传热过程.发现在不同的乙醇含量和过冷度条件下,冷凝形态呈现膜状、过渡态和滴状的变化.相应传热系数也发生变化.基于该冷凝过程实质为薄液膜表面上的冷凝过程,以及蒸气冷凝传热系数随表面自由能差渐进变化的机理,首先确定了其表面自由能差为液-液表面自由能差,并以此解释了乙醇-水混合蒸气冷凝过程传热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冷凝液与薄液膜二者的表面自由能差的增大,冷凝传热系数逐渐增大,并且冷凝形态发生变化,当表面自由能差小于(14±1)mJ·m-2时为膜状冷凝,大于(21±1)mJ·m-2时为滴状冷凝,介于二者之间时为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6.
毛细上升法研究水处理滤料的表面热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斌武  常青  何超 《化工学报》2007,58(2):269-275
基于Washburn方程用亲油亲水比(LHR)比较了0.9~1.2 mm无烟煤、锰砂和石英砂滤料的润湿性; 同时以正己烷、1-溴萘、甲酰胺和去离子水为探针液, 用Washburn方程和van Oss-Chaudhurry-Good(vCG)理论对滤料表面自由能成分进行了估算。实验测得无烟煤、锰砂和石英砂的LHR值依次为1.93、0.75和0.69, 说明无烟煤的亲油性较好而锰砂和石英砂表现出了亲水性; 估得无烟煤、锰砂和石英砂滤料的表面自由能非极性成分和极性成分依次为38.8、38.0、37.7 mJ·m-2和0.73、6.8、8.7 mJ·m-2,初步说明水处理滤料的表面润湿性与其表面自由能极性成分γABs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而后者归因于滤料的表面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用传统法和微波法浸取高炉渣的效果。研究发现,微波辐射大大加快了高炉渣浸取的速度。测定了微波辐射对高炉渣表面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波辐射提高了高炉渣的表面能,降低了其与液相的接触角。  相似文献   

8.
周勤  金鹏  周火鹏  邱亮  朱传龙 《粘接》2010,31(4):47-50
在微波辐射下,以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乳化剂,2,2-偶氮2甲基丙基脒-二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将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O-4)以及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乳液聚合,成功制备了Zeta电位在315mV左右、粒径为55~75nm的阳离子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通过测定乳胶膜中氟元素含量,发现微波辐射能提高含氟单体共聚效率,使乳胶膜中氟元素含量增加。用固含量1%的阳离子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处理棉布织物,结果发现,棉布对水和正十六烷的接触角可分别达到111.3°、60.6°,表面自由能降至1581mJ/m2,棉布的静态吸水时间可以超过4h。  相似文献   

9.
采用复合表面活性剂作分散剂,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了较大比表面积的纳米复合半导体材料WO3·NiO·0.33H2O,利用XRD、TEM、BET和UV-Vis漫反射光谱技术对固体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制备的材料晶粒小,孔隙率大,结晶度高,比表面积大,为66.37m2/g;材料WO3·NiO·0.33H2O光响应波长达600nm,增强了光能利用率及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波接枝CPVC复配偶联剂处理秸秆纤维表面,采用光学法液滴形态分析系统测定处理前后秸秆微粉的动态接触角及表面能变化,并制备相应的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接枝CPVC复配偶联剂界面改性方法对秸秆纤维有较好的改性效果,改性后秸秆纤维的平衡接触角θe由74.65.上升至98.96.,从明显的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而表面能则有不同程度减小,改性后秸秆纤维表面能(23.68 mJ/m2)低于HDPE基体(28.61 mJ/m2);经微波接枝CPVC改性后秸秆纤维复合材料保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较透彻地了解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复合界面特性及其复合机理,设计和制造不同性能、满足不同应用领域要求的纤维复合材料产品,是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研究工作者至今仍在继续探索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移动通信所使用的微波器件,基于微波的传导特性而对器件的表面特性有很高的要求,如表面光亮度和表面金属组织结构。通常都是采用电镀来获得这种表面结构,致密细小的结晶有利于微波的传导。微观观测表明,温度对镀层的结晶大小有明显影响。例如镀银,只有当温度在30℃以下时,才能获得细致的镀层。这也是微波器件镀银工艺需要采用低温控制系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影响微波加热的因素,与蒸汽烘干、射频烘干相比,微波加热比蒸汽烘干节能40%,比射频烘干节能20%,仅每年运营维护费用比射频烘干节省4.5万元。提出应重点加强微波与物料间相互作用理论、微波场中物料的传热、传质机制,微波加热工艺与设备、微波加热技术与其它技术的有机结合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辐射强化脱附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吸附剂再生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介绍了微波辐射强化脱附技术的原理、综述了国内外微波再生吸附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实现微波脱附技术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存在的关健问题,并展望了微波脱附再生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只有尽快开发微波适用型吸附材料和设计大型的微波加热器件,才能更好地将微波辐射强化脱附技术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松香深加工的传统工艺存在耗时、耗能、污染大、产率低、后处理困难等缺点,而微波辐射技术可使反应环保、快速、简单、安全地进行.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波技术在松香深加工中的应用,展望了微波技术在松香深加工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赵闯  蒋立敬 《当代化工》2013,(12):1706-1710
随着石油能源储量的日趋减少,清洁煤转化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将现有的低阶煤炭资源进行高效转化及利用,对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和带动当地经济迅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论述了国内外传统煤加热技术现状及微波热解煤的技术进展,微波热解的工艺特点和反应机理,最后对微波热解应用于煤炭低温干馏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煤热解技术日后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光催化技术能够利用太阳能生成自由基对有机污染物进行矿化降解,具有绿色、节能、无污染的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高级氧化技术,目前研究集中于提升光催化技术的降解效率。而采用电场、超声场等外场辅助的方法能够通过提高溶液传质效率、抑制载流子复合、提高自由基产率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光催化效率。综述了电场、热场、微波场、超声场、磁场5种外场各自辅助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外场提升光催化降解效率的主要机理,归纳了每种外场辅助技术的优缺点,对其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The microwave energy absorption behavior of the linear alkylbenzene sulfonate (LAS) surfactant detergent agglomerates was studied while considering changes i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Microwave heating was used to chang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agglomerates to make a reduced density (fluffy) product. The absorption of energy within LAS samples indicated fluctuating trends as microwave heating progressed. Thi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which are strongly dependent upon the nature (“free” or “bound”) and quantity of water present in them at any instant which changes during heating. Therefore, complete profiles of the energy absorbed by the samples have been recorded to determine their actual power absorption behavior/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ver time. The bulk density of the agglomerat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exposed to microwave fields. Hot air drying can be combined with microwave heating to reduce the total heating time.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the pre-heating of the samples reduces the total heating time and microwave energy requirement. This is due to 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decomposition of hydrates releasing more “free” water.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作为可再生资源具有低成本、分布广泛且易得等优点,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可有效缓解能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微波热解技术是生产燃料油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有效方法之一,与传统的热解相比,微波热解具有加热速率快、均匀性好、选择性加热、节能与易于控制等优点。在简单分析微波热解产物分布的基础上,详细综述了近年来微波热解生物油产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热解温度、功率、吸波剂、催化剂、原料预处理、加热时间、原料性质和物料尺寸等因素;最后,总结和展望了微波技术在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备生物油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微波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丽  靳鹏  戴志鹏  王向宇 《广州化工》2010,38(8):17-18,31
微波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绿色环保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多个领域。本文综述了微波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领域初步实现节能减排所取得的成果,讨论了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微波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