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制了聚磷酸酯核径迹微孔滤膜,并测试其孔形、孔径及其分布,孔的重叠性、流速、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膜的放射性、抗拉强度等特性,其性质已达到美制核孔滤膜水平。已应用于超纯试剂净化、红细胞变形性研究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3.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 射线衍射仪和图像分析仪分析了 AUC 晶体、UO_2粉末和烧结芯块的微观结构,研究了 AUC 的还原条件对 UO_2粉末和烧结芯块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BiSrCaCuO系超导材料微观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试样中存在两种超导相,即T_c为110K的Bi_2Sr_2Ca_2Cu_3O_3相和T_c为80K的Bi_2Sr_2Cu_2O_y相。超导转变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两相含量比及其分布状态。掺杂少量Pb有利于高T_c相生成和稳定。烧结工艺影响试样的微观结构,从而影响到超导电性。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电镜法测量了自制核孔滤膜的平均孔径,用流速法测定平均有效孔径,对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孔隙率对孔径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1.电镜法和流速法的比较 用这两种方法测定了孔隙率1—2%、孔径范围0.3—8微米的核孔滤膜的孔径,结果列在下表。当孔径小于2.5微米时,两种方法测得结果基本一致,孔径超  相似文献   

6.
人的微血管管径为7~12μm,在输液中经各种途径污染的直径相近的非代谢性微粒进入微血管后便会停留下来,这种堵塞会使细胞受损坏死,引起血栓、动脉炎、静脉炎、肉芽肿等。我国现用的静脉输液与国外一样也用了预过滤,并生产了纤维素滤膜输液终端过滤器。为了改进过滤器性能,我们将聚碳酸酯或涤纶核孔滤膜用于终端过滤器,通过几项主要指标(截留微  相似文献   

7.
在核诊断和核保障技术环境样品分析中,对含铀气溶胶微粒(极少的微米级粒子)进行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扫描电镜(SEM)和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的联用是公认的微粒同位素分析技术路线之一,它需要用扫描电镜对样品垫上感兴趣的微粒进行快速查找和准确定位,最终用SIMS对同一微粒进行再定位和同位素分析。本文报导在直径为25mm的石墨垫片上利用核孔膜作参考标记并进行SEM-SEM微粒精确定位的试验方法和结果。研究表明,用核孔膜作定位标记,平均定位偏离为(5.8±2.6)μm,其精确度不亚于国外采用的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室温和液氮温度(77 K)下,利用中子粉末衍射方法研究了NdFe10.5Mo1.5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磁结构。采用Rietveld峰形精修方法对衍射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NdFe10.5Mo1.5在77 K时晶胞参数a比室温时的大,晶胞参数c比室温时的小。NdFe10.5Mo1.5的热膨胀反常现象只用最近邻铁原子间距离和最近邻原子数来解释是不全面的,还应考虑Nd-Fe之间的相互作用,甚至是Nd-Nd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ODS-Eurofer钢的微观结构及辐照硬化现象。首先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ODS-Eurofer钢的初始微观组织结构,发现基体中不仅存在几nm至几十nm的氧化物弥散颗粒,还存在具有壳 核结构的大尺寸(直径大于100 nm)颗粒,并观察到纳米颗粒对位错线的钉扎作用。随后用能量为5 MeV的Fe2+离子在300 ℃和500 ℃下辐照样品至25 dpa以模拟中子辐照,并用纳米压痕仪和TEM测试表征了辐照所致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温度下辐照均引起硬度上升,500 ℃时由于辐照产生的点缺陷发生复合,导致硬化效应弱于300 ℃。用TEM观测辐照水平为25 dpa的损伤层发现有少量纳米尺寸位错环,这些位错环是辐照硬化的主要原因。ODS-Eurofer钢初始微观结构对辐照硬化有重要影响,其中晶界、纳米颗粒与基体界面、位错线等能捕获辐照过程中产生的点缺陷,从而抑制辐照位错环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SEM)对低能离子(N+)注入纤维素粉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能离子辐照使纤维素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均发生了断裂;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纤维素相对结晶度逐渐减小,当注量增加到1500×1014cm-2时,相对结晶度较对照减少6.84%;纤维素颗粒直径逐渐变小,纤维变得越来越不完整,纤维表面出现较明显分层脱落现象,大多呈现的是细小碎片。  相似文献   

11.
正常红细胞(~8微米)具有高度的变形能力,能通过3—5微米的小孔;若红细胞“变硬”,则不能通过上述小孔,这样就会影响血流及红细胞的运氧实效。红细胞通过一定孔径的核孔德膜小孔的能力——可滤过性,能够反映出红细胞的变形性。 1.原理和方法 在一定的负压下,使红细胞悬浮液通过孔径5微米的核孔滤膜,测量一定容积该悬浮液的滤速FR和红细胞比积PCV,按(1)式计算红细胞的滤速EFR。  相似文献   

12.
核孔滤膜用于净化处理油田注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祖惠  郭士伦 《核技术》1991,14(7):439-442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老化引起的核级浸渍活性炭性能、结构上的变化,对现场应用老化及同批次自然老化后的浸渍活性炭,开展了吸附效率、关键物理性能、微观结构、热稳定性等变化特征的实验分析。研究发现,自然老化54个月的浸渍活性炭各性能指标变化不显著,但对于现场老化后吸附放射性甲基碘效率降至不足60%的浸渍活性炭,其CCl4吸附率由初始的近60%显著下降至15%,pH值从9.7下降至7.2,碘吸附值下降至新浸渍活性炭的3/4,与除碘效率的下降趋势一致;SEM、N2吸附测试表明,现场老化后的样品微观孔结构变化显著,孔道堵塞、磨损严重,比表面积减小,孔径增大;TG(失重实验)结果表明,现场老化后的浸渍活性炭在200~500 ℃失重约10%。这些理化性能及自身结构的变化是造成浸渍活性炭老化及除碘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硅对CLAM钢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研究了合金元素硅对CLAM钢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在CLAM钢中添加0.2%的Si会使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明显提高,同时使CLAM钢的韧脆转变温度升高,韧性降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CLAM钢呈现回火马氏体组织,Si的添加使奥氏体晶粒细化,致使CLAM钢的强度升高、韧性降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回火板条马氏体是其主要结构,存在针状和颗粒状两种形态的碳化物;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选区衍射方法可知,呈颗粒状的碳化物是M23C6型碳化物。Si的添加使马氏体板条的宽度变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活性炭吸附放射性氙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核电项目的尾气处理中。活性炭对氙的动态吸附系数与其孔结构关系甚大,而相关研究却很少,因此有必要研究二者的关系,为活性炭的选择与开发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动态吸附平台测定温度为25C、表压为0时的四利活性炭对氙的动态吸附系数,并利用氮气吸附以及扫描电镜对活性炭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比表面积为991.9 m~2/g的JH12-16活性炭对氙的动态吸附数最大,且活性炭对氙的动态吸附系数不和比表面积或孔容成正比关系。中孔和大孔对吸附氙只是起着通道作用,最佳吸附氙的孔径在0.55-0.60 nm。  相似文献   

16.
核孔滤膜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过滤膜,其孔形规则、孔径均匀、膜薄而透明、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它可以对真菌和疫苗进行分离和浓缩;对血液、脑脊髓液等体液进行细胞学诊断;在除去液体、气体中的固体颗粒、杂质获得超净试剂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核孔滤膜可适用于11种超纯试剂的净化。已完成了对过氧化氢、负型光刻显影剂和盐酸三种试剂的中间试验,各自达到BVI和MOS级超纯试剂水平。结果表明,自制核孔德膜可直接应用于超纯试剂工业生产上。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废离子交换树脂特种水泥固化体的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特种水泥 (ASC)树脂固化体的微观结构。用压汞实验比较了ASC特种水泥的树脂固化体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OPC)固化体多孔性能 ,通过电镜扫描 (SEM )观察比较了ASC和OPC的微观晶体结构。分析结果发现ASC水泥固化体具有较好的孔形结构 ,这是ASC固化体浸出率低的原因 ;ASC水泥固化体晶体呈针状结构 ,OPC水泥固化体晶体呈片状结构 ,针状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强度要比OPC的片状结构好 ,该结构是ASC固化放射性废树脂包容量大、强度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以四甲基硅烷、反式二丁烯和氢气为工作气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高温热解法成功制备了壁厚约21μm的非晶SiC微球。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Raman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白光干涉仪和X射线照相机对SiC微球的化学成分、结晶状态、表面形貌与粗糙度以及密度与球形度等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无氧环境下,通过450~900℃的高温热解及致密化可将在聚α甲基苯乙烯芯轴上沉积的掺硅碳氢聚合物涂层转变成致密的SiC微球。SiC微球呈非晶态,其C/Si原子比约为1.3,主要含有C—Si键和C=C键,微观结构呈无规则状且颗粒分布均匀,密度、球形度和壁厚均匀性分别为2.62 g/cm~3、99.8%和9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