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迄今已通过公约下七个条款的实施指南.公约实施指南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社会各界存在模糊认识.本文拟从条约内涵角度,结合实施指南的特征,综合分析论证公约实施指南不是条约,没有法律约束力.  相似文献   

3.
4.
5.
May 2003 marked a critical achievement in efforts to stem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 as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unanimously endorsed the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 (FCTC). However, the adoption of the FCTC signifies only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of effective global action to control tobacco. Over the next several years the utility of the FCTC process and the treaty itself will be tested as individual countries seek to ratify and implement the treaty's obligations. Significant barriers to the treaty's long term success exist in many countries. It is crucial that the international tobacco control community now refocuses its efforts on national capacity building and ensures that individual countries have the knowledge, tools, data, people, and organisations needed to implement the convention and develop sustained tobacco control programm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model of national tobacco control capacity and offers a prioritised agenda for action.  相似文献   

6.
章对“吸烟与健康”的早期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的历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制定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公约》的主要目的进行了分析,为烟草业全面研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探讨在未来履行公约具体义务的前提下,烟草业可采取的有关措施提供背景资料和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正确引导不同文化身份人群认知《公约》并正确履约,分析了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进程中出现的认知差异,不同的烟草发展历史区隔出履约的实际边界;从对烟草的文化认知,特别是从企业性质及其内在规定性等角度,系统解析了烟草企业与其社会责任的辩证关系,对烟草社会责任认识矛盾的根源是对烟草客观存在认识的矛盾,认知的客观差异将影响《公约》实际边界的形成。通过对烟草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观察,明确了烟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履行公约义务不存在根本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9.
章在对“吸烟与健康”的早期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的历史,以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制定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见本第1部分),全面概括了其主要内容,并就其对烟草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在未来履行公约具体义务的过程中,烟草业可采取的有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吸烟与健康"的早期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的历史,以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制定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见本文第1部分),全面概括了其主要内容,并就其对烟草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在未来履行公约具体义务的过程中,烟草业可采取的有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时焦 《中国烟草科学》2021,42(3):100-108
杂草防除是农业生产所面临的持久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实现烟田杂草的有效控制,本文介绍了我国烟田杂草种类和发生规律研究概况,简述了烟田杂草调查的量化参数,回顾了杂草种子库的研究,综述了杂草防除方法,分析了除草剂药害问题,同时对未来烟田杂草绿色防控对策,如植物化感物质研究与利用、杂草生物防治及杂草生物学研究等进行了展望。期望为我国烟田杂草的研究与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烟草侵染性病害发生趋势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近年来我国主要烟区病害发生情况,分析了目前我国烟草侵染性病害发生的趋势,形成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欣闻《中国烟草通志》于2006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心中不免涌起无限感慨。该志书从1999年7月启动,到2005年11月定稿,历时6年多的时间。其间经历了篇章节目的设计、志书框架结构的拟定、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资料长编的编辑、初稿的撰写与多次审改等环节,最后由编委会严格把关审定而问世。在《中国烟草通志》的编修中,笔者曾有幸审读了该志的篇目、初稿和评审稿,亲眼目睹了编纂者为之所付出的心血,所做的大量细致的工作,尤其是该志编纂委员会和审稿委员会的领导、专家重视的程度和审慎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风范,深令笔者折服感动。  相似文献   

15.
化学除草对烟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施用除草剂对烟田杂草进行了化学防除试验.结果表明,所用的除草剂均能有效地防除双予叶杂草,如茴茴蒜、西栖蓼和碎米荠等,平均防效均高于88%.随着除草剂的连年使用,引起烟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变化,原以茴茴蒜为主的杂草群落,演变为以马唐、稗草、胜红蓟、两栖蓼和茴茴蒜为主的单、双子叶混生杂草群落,并且马唐和稗草的发生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3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3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001起,累计发病14 413人,死亡90人,微生物性因素引起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32.0%(320/1 001)和49.7%(7 162/14 413),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52.2%(47/90)。结论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仍是引发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毒蘑菇中毒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4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事件的致病因素、原因食品、发生场所和引发因素。方法 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网收集的2014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31个监测地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480起,累计发病17 651人,死亡111人。已知原因事件中,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38.0%(437/1 151)和58.1%(8 181/14 093);毒蘑菇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占56.5%(61/108);已明确的原因食品(除误食毒蘑菇外)中,主要为肉类和蔬菜类食品,其事件起数分别占14.7%(186/1 265)和13.5%(171/1 265)。发生场所主要为餐饮服务场所,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37.1%(549/1 480)和51.0%(9 008/17 651)。引发因素明确的事件中,主要引发因素为误食误用和对食品的加工不当,事件起数分别占31.1%(348/1 118)和27.3%(305/1 118)。结论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食品安全问题,家庭误食毒蘑菇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宾馆饭店和集体食堂等餐饮服务场所对食品加工不当是引起暴发的常见原因,误食误用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5年中国大陆(除西藏)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事件的致病因素、暴发场所和原因食品等。方法 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网收集的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全国31个监测地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 401起,累计发病21 374人,死亡139人。已知病因事件中,毒蘑菇导致的事件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6.2%(794/1 717)和60.3%(79/131),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发病人数最多(51.5%,7 861/15 250)。暴发的主要场所为家庭和餐饮服务场所,事件起数分别占50.9%(1 222/2 401)和43.8%(1 051/2 401),发病人数分别占22.6%(4 823/21 374)和68.9%(14 727/21 374);明确的原因食品(除误食毒蘑菇外)中,主要为蔬菜类和肉类食品,其事件起数分别占11.1%(235/2 122)和10.5%(223/2 122),发病人数分别占14.5%(2 561/17 696)和15.6%(2 768/17 696)。结论 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毒蘑菇,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是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主要发生场所是家庭及餐饮服务场所,家庭误食毒蘑菇和对乌头加工不当(食用量或加热温度和时间)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1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809起,累计发病14 057人,死亡113人,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26.2%(212/809)和37.6%(5 292/14 057),化学性因素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39.8%(45/113)。结论 微生物性因素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化学性因素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外,应不断加强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建设,增强报告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2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17起,累计发病13 679人,死亡137人。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暴发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27.81%(255/917)和50.03%(6 844/13 679),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55.47%(76/137)。家庭和餐饮服务单位是主要发生场所,暴发事件起数分别占41.77%(383/917)和34.68%(318/917)。结论 微生物性因素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毒蘑菇是导致食源性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