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扶沟大程书院园林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书院园林是在书院发展成熟的基础上产生的。扶沟大程书院是一座距今约千年的古书院,本文在对扶沟大程书院初步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考证了大程书院的建造背景及历史沿革,分析了其艺术特色。揭示了该书院园林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并对其始创者-程颢的理学思想对大程书院以及后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期弘扬传统书院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古代哲学“虚与实”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士园林的美学特征;运用了一些哲学与美学的观点对已经熟知的园林进行了美学特征的分析,并从“自然之美”、“运动之美”、“空间之美”和“意境之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与阐释,证明了“虚与实”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影响和意义;试图透过中国古典园林表面的形式美,发现其内质的美。  相似文献   

3.
老龄化社会下的园林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老年人口为世界之最、老龄化高速增长和老龄人口中残疾人占有较高比重的基本国情。从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分析出城市园林是老年人最期望的活动场所,提出了老年人重视园林的保健性和能弥补其生理机能的衰退。从规划服务于老年人完善的园林系统、营造弥补性园林和创建治疗性园林3方面阐述了老龄化社会下的园林规划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我国古代教学、研究的重要教育机构,书院与书有着密切的关系。藏书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书院藏书是为书院的教学、研究服务的。本文从书院类型划分入手,分析了客家梅州地区不同类型书院藏书的种类特征,并指出无论何种书院,其藏书最终目的都是为科举服务的。  相似文献   

5.
园林二题     
园林的发展决定了园林的环境功能,而强化这一功能旨在使园林更能满足当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的要求,以达到园林和环境的新的和谐。而在园林内部,作为园林主要要素之一的园林植物,不仅有其植物性功能,更具有园林空间的限定、构景、组合、生态感应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我校园林专业学生为对象,以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探索了园林(景观)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改革了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一个由条件体系、课程体系、H标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五个部分组成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7.
园林是社会文化重要的物质性体现,园林风格的演变反映了不同社会背景下文明的变迁。本文从西方文明发展的角度对西方园林演变历程进行探索,研究分析了从古希腊古罗马的柱廊园到现代城市公园,西方园林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体现,及其与历代社会变革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颐和园位于北京城西北的海淀区,距老城区约15公里,是清廷最后修建的一座行宫御园,是世界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园林的建造,依循自然山水,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集中了园林建筑精华,融合了不同的园林风格。整座园林宛白天成,既凸显了湖光山色的美妙自然景观,又尽现了金碧辉煌、大气磅礴的皇家气派,令人心仪,令人震撼,百游不生其厌。  相似文献   

9.
从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意义和构景作用两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亭的审美意义就在其“虚”,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虚空纳万境”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在亭的构景作用方面,探讨了亭在大、中、小型园林及在园林竖向布局中不同的构景作用,以及亭与其它建筑形式相结合产生的新的构景方式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我国古村落中保存完好的园林景观实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乡土园林”的概念 ,并从对比的角度对“乡土园林”的界定、特点以及进行“乡土园林”研究的意义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以求拓展和深化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诗经》和乐府诗歌有着深刻的渊源,它为乐府诗歌提供丰富的艺术营养,乐府诗歌在继承和发扬它优良传统的同时也拓展了民歌的艺术空间。出于《诗经》中的"赠物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在乐府诗歌中的盛行便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2.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柳宗元的《江雪》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对这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意境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有其相似性,都是由于怀才不遇促就而成。同时,两首诗歌从各自独特的角度写出了同样的孤独和超越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清初著名的戏曲家、园林设计与室内设计家李渔所生活的时代为背景,以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成就为环境,历史地分析了促进传统室内陈设艺术发展的因素。文章将渔关于传统住宅室内陈设艺术的论著——《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中陈设品的“制度”和“位置”理论与设计作为评析对象,站在现代设计的角度,结合艺术理论和系统观点,以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李渔的传统住宅室内陈设艺术理论与设计,总结其艺术风格、设计作风及艺术精神,进而提出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观念和新技术手段,在传统与现代化的双重作用下,发展中国室内陈设艺术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佛教强调禅定,即安静地沉思,这是佛教修养的重要途径。北宋时期,禅宗的思维方式渗入文学领域。禅学的研究给苏轼的诗歌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苏轼借鉴禅家的"机锋",以禅家的空静观作镜,观察、体味人间的"群动"、"万镜",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5.
"仰韶龙山富盛唐,洛阳文物久隆昌。瓷坛独擅一枝秀,三彩交辉华夏光。"唐三彩是中国唐代流传至今的宝贵的艺术品,它吸收了中国绘画、石刻、雕塑等工艺美术品的优点,它的审美价值不仅仅只停留在是一件陶制品上,它更能反射出制作者的艺术层次,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因此,对于唐三彩的研究就显得有很大意义。文章介绍了唐三彩的历史,制作及艺术价值等。  相似文献   

16.
汉画像石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与汉以后的部分绘画名作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惊人的相近。以汉画像石中汉代车马出行图以及出土于徐州燕子埠东汉彭城相廖宇墓出土的《狩猎图》与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比较 ,就其内容与表现形式而言 ,汉画像石显然是长卷社会风俗画的集大成者 ;就连环画的定义、汉代画像石艺术表现内容与形式而言 ,汉画像石艺术又是中国连环画艺术发展的源头 ,中国绘画艺术史的重要丰碑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出土的织物为资料,分别对史前、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等时期新疆地区的纺织艺术发展概况作了研究。新疆出土的古代各类纺织品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纺织艺术的发展慨况,它丰富了中国古代纺织标本的宝库,为研究纺织艺术和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18.
对福尔斯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莎拉的文本形象及查尔斯的同名电影中莎拉的影视形象从艺术表现的方式上作了比较性的解读,以期揭示沙拉这一艺术形象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宋代画意论     
宋代是中国诗歌与绘画艺术高度繁盛并交融的时代,“尚意”的美学思潮决定了“意”被奉为诗歌与绘画创作的规范.通过宋代画论中的“画意与画形”、“诗画一律”等重要理论的考察,以期对宋代诗画理论的特点及其美学影响进行深入认识.宋代诗话多处提到“画意不画形”,欧阳修、苏轼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同时,以诗句入画也为宋代文人画家所重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为当时诗画艺术的一种创作追求和审美理想.宋代诗话中揭示出的诗学观念深刻影响和渗透到了绘画当中,从而提升了宋代绘画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饮茶品茗是古今中国人的一大嗜好,本文旨在通过对唐宋茶文化内涵及其演变过程 的介绍来探索中国茶文化之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