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能减少电气自动化成本,提高系统运作效率。本文对人工智能应用理论进行了介绍,总结了人工智能控制器的研究及其特点,论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并以国内智能电网建设为例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2.
王涛 《能源科技》2021,19(2):34-40
本文根据胶带运输系统现有的安全防控技术,结合国内胶带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分析,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胶带运输安全防控技术.文中介绍了机器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将该技术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中,通过系统的设计、实施和应用,实现了煤矿运输胶带生产管控区域的人员违章检测、胶带堆煤检测、胶带过速检测、胶带防撕裂异物检测等报...  相似文献   

3.
虚拟原型技术在综采配套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虚拟原型 (VirtualPrototype)技术的基本概念 ,分析了国内综采配套设计的现状 ,详细阐述了虚拟原型技术在综采配套设计应用中的性能指标、虚拟原型的实现及关键技术。探索虚拟原型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CAD技术应用在矿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分析了该技术在煤矿开采设计、采掘过程,以及在煤矿相关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最后为优化国内煤矿地质工作中的CAD技术,提出此技术的不足之处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的工作原理,通过对国内外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技术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自动变速技术在工程车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为国内对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矿井水净化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大屯矿区矿井水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及其特点,通过效益分析比较,认为该矿井水净化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QJR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低压交流软启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瑞 《煤矿机电》2012,(4):71-74
在分析了国内使用各种软起动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QJR软启动器的技术性能、起动方式及工作过程。该软启动器不仅性能优良,而且便于维护,适于在煤矿井下得以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山特维克掘锚机在国内应用现状及其电气、液压、水系统特点和其他机械特征,得出山特维克掘锚机在技术层面的优势;根据当前我国矿井开采条件,分析掘锚机在我国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大功率采煤机的应用及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为适应大型煤矿建设需要,采煤机功率配置变化,大功率采煤机已作为煤矿高效开采的主要设备。介绍了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国内外当前应用情况,分析了国内大功率采煤机在总体技术、结构设计与传动技术、电气系统性能方面的差距及其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旋转式综采技术及其生产工艺,并根据该技术在城郊煤矿2405综采工作面的应用情况,从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十五”金属矿山采矿技术进步与“十一五”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运敏 《金属矿山》2007,37(12):1-10
为了促进金属矿山科技进步和“十一五”金属矿山科技工作的开展,对“十五”期间我国金属矿山采矿技术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十一五”我国金属矿山采矿技术的发展方向。总结认为“十五”期间我国陡坡铁路运输工艺的研制成功,大间距集中化无底柱采矿新工艺,深部矿床开采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极大地推动了金属矿山的技术进步;分析认为我国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技术研究工作已滞后生产实践的需求,深井矿山开采仍有大量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复杂难采矿床开采技术难度越来越大,采矿技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数字矿山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等;对此,提出了开展深凹露天矿新型运输设备与工艺研究、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研究、深部矿体和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技术研究、数字矿山研究及金属矿山循环经济研究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现代矿业系统工程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矿业系统工程的发展史,重点论述矿业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研究的方法、对象、范围及在矿山建设开采中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在新的理论方法指导下,矿业系统工程在若干重要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煤炭型独立工矿区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发展面临经济衰退、矿地矛盾尖锐、生态破坏等诸多挑战,矿区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热点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梳理已有文献,明晰煤炭型独立工矿区概念,追溯煤炭型独立工矿区发展历程及特征,总结其政策、经济、城市发展及生态方面的研究进展。煤炭型独立工矿区的转型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矿-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今后研究重点应在矿区概念界定的进一步明确、不同生命期的矿区转型路径探讨、矿区土地综合利用的推进、综合的空间协调规划体系构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扰动作用下深部岩巷长期大变形机制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万朋  高延法  王军 《煤炭学报》2014,39(5):822-828
巷道围岩本身存在一个抗扰动强度,当深部较高的集中应力超过其抗扰动强度时围岩会对外部扰动变得敏感,在围岩内会形成扰动影响区,围岩扰动影响区不断向内部的发育是扰动作用下深部岩巷长期大变形失稳的本质。针对深部开拓岩石巷道,提出以钢管混凝土支架为主体的复合支护技术。钢管混凝土支架具有承载力高、结构稳定等优点,能够给围岩提供一个较大的支护阻力,提高扰动影响区围岩的抗扰动强度,从而保持巷道长期稳定。根据某矿具体地质条件,设计了合理的支护技术措施,选用钢管混凝土支架型号为?194×8的钢管配合C40强度等级的核心混凝土,该支护体系能够给巷道围岩提供1.26 MPa以上的支护强度,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充填采矿技术因其充分利用尾砂充填采空区,减少矿山尾废的地表堆存,抑制采空区沉降,有效确保矿山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得以在地下金属矿山广泛应用。胶结充填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对金属矿山开采产生了深远影响,解决了矿山生产诸多技术难题。从不同胶结充填技术的发展情况入手,重点论述胶结充填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对胶结充填技术实际应用成果分析,预测其在地下金属矿山的发展趋势,并基于智能开采、绿色开采、深部开采的理念,展望胶结充填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国内露天采煤机应用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露天采煤机的工作方式、发展情况及其在露天采煤中的显著优越性。分析了国内露天采煤机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经过国内学者的多年研究,我国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制造露天采煤机。露天采煤机在国内发展前景广阔,提出了对其发展的4点展望。  相似文献   

17.
美国煤炭地下开采与自动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煤炭的地下开采分为长壁式和房柱式2种技术。地质条件较好、井田范围大的矿井,一般以长壁开采为主,否则以房柱开采为主。1994—2017年,美国井工矿数量减少了79%(2017年为237座)。但是单个矿井产量增加了230%,煤炭生产更加集中、高效。美国长壁开采以中厚煤层为主,采高一般为1.6~2.5 m(最大开采高度4.2 m,最小开采高度1.2 m)。长壁工作面均采用多巷布置、矩形断面巷道、锚杆支护。近年来,工作面尺寸、设备功率、设备尺寸逐渐增大,生产系统更加可靠。长壁工作面的自动化开采源于1984年的电动控制液压支架的研发与使用,此后开发了支架、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的单机自动化以及追机移架技术。2000年以后开发了半自动化工作面技术和采煤机远程控制技术。目前应用的主要是半自动化工作面技术,只有2个工作面应用了采煤机远程控制技术。这些技术解决了条件简单工作面的自动化开采问题,但遇到复杂地质条件时,仍需要人工干预。研发自动化开采的关键传感器和设备以适应地质条件变化、完善端部进刀系统,聚焦作业安全和粉尘与噪音防控,以及矿用大数据、高速通信与可视化技术是目前美国的重要研发方向。在近10 a来,房柱开采的工艺变化不大,但是开采装备的多样化和开采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相关技术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有色矿山低品位矿床开采技术进步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降低采选成本,是充分开发利用低品位矿产资源的主攻方向。开展低品位矿床新型采矿技术研究,既可大幅度降低回采成本和矿石损贫化,又能锻炼和培养科技骨干,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十多年来的应用研究表明,原地浸出是低品位金属矿床回收的有效方法,也是低品位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吴吟 《中国煤炭》2012,38(6):5-10
分析了煤矿充填开采的重要意义。从应用范围、工艺技术、装备材料系统配套、产学研用、经济社会效益的角度,客观评价了充填开采的初步成效。提出:强化规划引导,扩大应用充填开采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充填开采理论研究和先进技术攻关;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应用充填开采技术;加强行业管理,引导和规范充填开采健康发展是煤矿充填开采的发展方向。认为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推进机制、营造浓厚氛围、借助社会力量,能为充填开采推广应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