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研究聚酰亚胺纤维在保暖面料中应用的可能性,以线密度为14.6 tex的聚酰亚胺、棉混纺纱(30∶70)以及其他保暖面料常用纱线[精梳棉纱线,莫代尔、棉混纺纱(40∶60),腈纶、黏胶混纺纱(60∶40)]为原料,制备4种纬平针针织保暖面料,并对其基本性能、透气性、透湿性、保暖性和弯曲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 表明:所制...  相似文献   

2.
文中优选细旦醋青纤维进行纺纱、织造、染整、成衣等产业链的加工技术研究,开发醋青纤维功能性针织面料。以15.6 tex腈纶与黏胶混纺纱(60∶40)×3股、25.5 tex棉与锦纶混纺纱(78∶22)×2股为表层,以8.3 tex/72 f(75 D/72 f)涤纶为中间层,以11.8 tex醋青纤维、莫代尔纤维、维勒夫特纤维赛络纺混纺纱(50∶30∶20)为里层交织开发菱形格织物,详细介绍醋青纤维纺纱工艺、针织编织工艺、染整工艺,并对面料的抗静电性、保暖性等功能性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开发的醋青纤维系列产品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和保暖特性,符合人们对多功能服装产品的穿着需求。  相似文献   

3.
探讨Dralon细特异形腈纶纤维纯纺、混纺纱线捻系数和混纺比对强伸性能的影响。在棉型纺纱试验机上,纺制了7种不同捻系数的Dralon细特异形腈纶14.5 tex纯纺纱、6种不同混纺比例的Dralon细特异形腈纶/棉14.5 tex混纺纱,并测试了纱线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对其捻系数、混纺比例与纱线拉伸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4.5 tex细特异形腈纶纯纺纱线的临界捻系数在338左右。Dralon细特异形腈纶/棉混纺纱混纺比例为40/60左右时,混纺纱断裂强力最低、断裂伸长率较差;随着Dralon细特异型腈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呈上升趋势。认为:纺制Dralon细特异型腈纶/棉混纺纱时,Dralon细特异型腈纶的含量最好大于40%。  相似文献   

4.
《丝绸》2017,(12)
罗布麻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其功能保健性混纺产品的开发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欢迎。文章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对罗布麻/腈纶/莫代尔混纺针织物与亚麻/棉混纺针织物的综合性能进行研究,优选出罗布麻/腈纶/莫代尔混纺针织物性能良好。采用线性加权和法建立一种多目标化函数的优化模型,求解出用于不同生产用途的织物的最佳混纺比。结果表明:罗布麻/腈纶/莫代尔织物的综合性能优于亚麻/棉混纺织物与纯棉织物;当罗布麻纤维理论含量为20%、29%及50%时分别可以达到织物加工性能优良、外观效应佳、保健性好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了解新型内衣针织面料的服用性能,通过测试织物的悬垂性、耐磨性、透气性、透湿性、保暖性和毛细效应,对相近规格的棉、棉/氨纶、莫代尔/氨纶、珍珠纤维/氨纶、甲壳素/丽赛/氨纶和棉/莫代尔/氨纶针织内衣面料的服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莫代尔、珍珠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综合服用性能优于棉织物,适合作内衣面料.  相似文献   

6.
探究了玉石纤维的保暖性、透湿性,以及空气层厚度变化对其保暖性能的影响。选用热阻为保暖性的指标,蒸发散热效能为透湿性指标,对玉石纤维织物在干燥状态和汗湿状态下的热阻和蒸发散热效能进行测试,并与相近规格的涤纶、莫代尔、涤棉、棉+超细丙纶织物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显示,5种织物中玉石纤维织物的热阻值最小,蒸发散热效能最大,就不同空气层厚度对玉石纤维在干燥状态和汗湿状态下的热阻影响进行测试,得出热阻值随着空气层厚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空气层厚度为15mm时热阻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市场中的功能性整理剂多是通过对织物表面涂层进行功能附入,织物经水洗后功能会明显减弱,且会出现手感不佳等问题,采用将粒径为5 nm左右的远红外抗菌功能晶体镶嵌到羊绒纤维鳞片结构层中的方法,使纤维具有永久性抗菌功能。采用功能性羊绒纤维、莫代尔及舒弹丝,通过精梳毛纺工艺系统与棉纺工艺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纺制功能性莫代尔/羊绒/舒弹丝45/30/25混纺纱,并对纺纱设备的重要部件进行改造,较好地解决了混纺纱毛粒问题。测试结果表明:该混纺纱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保暖性及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Dralon超细旦腈纶、黏胶和棉为原料,开发新型轻薄保暖面料,并进行浸轧防水整理。对防水整理前后的织物进行透气性、保暖性、防水性能、抗起毛起球等试验。通过模糊综合决策确定性能最优的面料原料配比。结果表明,织物在经过防水整理后,纤维较好地被防水层弹性膜包裹;防水等级均在4.0级以上,多次水洗后防水等级略有下降;织物的透气性和保暖性能变化较小,抗起毛起球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9.
将6种不同混纺比例的牛角瓜纤维混纺纱织成纬平针织物,分别测试针织物的拉伸力学性能、保暖性、透气透湿性和耐磨性能,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牛角瓜纤维/棉/涤纶混纺织物在拉伸力学性能、透气性和耐磨性能方面较优,而牛角瓜纤维/棉混纺织物在保暖性和透湿性能方面较好。指出:不同牛角瓜纤维含量的织物性能不同,牛角瓜纤维含量为30%的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较好,可用于针织袜子产品开发;牛角瓜纤维含量为40%的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稍差,但保暖性能较好,可用于针织保暖内衣面料;牛角瓜纤维含量为50%的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较低,但保暖性优异,需要进一步优化其力学性能,使其满足保暖性要求的同时更耐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蚕蛹蛋白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的织物性能,将其分别与50%的莫代尔、天丝、腈纶、长绒棉混纺作纬线,桑蚕丝作经线,试制了20只不同组织的织物试样用于纱线断裂强力、织物透气性和抗起毛起球性2个服用性能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蚕蛹蛋白纤维与长绒棉混纺纱线具有良好的断裂强力和韧性;5种组织下蚕蛹蛋白纤维与莫代尔、天丝混纺织物的透气性优于蚕蛹蛋白纤维与腈纶、长绒棉的混纺织物,平纹组织织造透气性相对较好的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织物时,可优先选用蚕蛹蛋白纤维与莫代尔、天丝的混纺纱线,更优组织可选4/1斜纹、8枚缎纹;蚕蛹蛋白纤维与莫代尔、天丝、腈纶和长绒棉混纺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良好,5种组织下抗起毛起球等级均达到3级及以上,适合用于开发抗起毛起球织物,其中平纹、斜纹组织的莫代尔、天丝混纺织物抗起毛起球性最佳。  相似文献   

11.
分别研究了莫代尔/棉、莫代尔/黏胶和莫代尔/聚酯混纺针织物在坯布、漂白和后整理阶段的尺寸特性,各混纺织物的纱线密度有2种:24 tex和20 tex,莫代尔质量分数有3种:30%、50%和70%。对线圈长度、线圈密度和紧度系数也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与细纱相比,粗纱具有更高的线圈密度和紧度系数;与坯布织物相比,成品布具有更高的线圈密度和紧度系数;与30%和70%莫代尔混纺针织物相比,50%莫代尔混纺针织物具有更高的线圈密度和紧度系数。与棉混纺织物和黏胶混纺织物相比,聚酯混纺织物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更高的线圈密度和紧度系数。研究表明,纤维种类、莫代尔质量分数和湿松弛处理对织物的尺寸特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选择黏胶、涤纶(65∶35),黏胶、腈纶(65∶35)涡流纺混纺纱线,全黏胶涡流纺纱线,编织3种典型针织物:单面集圈、双罗纹、涤盖棉,通过测定织物回潮率、透湿量、透气率,以及芯吸爬高等性能,对织物的湿传递性能进行研究,并选择棉涤混纺(65∶35)环锭纺双罗纹织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纱线和织物吸湿性能主要由纱线中纤维成分决定;透气率关系为单面集圈﹥涤盖棉﹥双罗纹;透湿性关系为单面集圈﹥双罗纹﹥涤盖棉,表明织物厚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液态水传递方面双罗纹织物芯吸效应显著,3种组织结构中,各纤维芯吸高度关系为黏腈混纺纱黏涤混纺纱全黏胶纱。该研究为选用涡流纺纱线开发新型导湿快干针织面料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混纺比对Outlast改性腈纶棉混纺纱调温性能的影响。使用Origin7.5软件拟合出Outlast改性腈纶棉混纺纱调温性能与混纺比的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Outlast改性腈纶棉混纺纱的调温性能随着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含量的增加呈线性递增,且当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含量大于40%时,混纺纱的调温性能较明显;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纯纺纱的热焓值明显小于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的热焓值,由此认为纱线纺制过程对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纱线的调温性能也有影响。因此,只有采用适当的纺纱工艺参数配置,才能保证纱线较好的调温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木棉/棉混纺织物与纯棉织物服用性能的差异,选用相同线密度的木棉/棉混纺纱和纯棉纱,测试其条干、毛羽、强力等参数。采用相同织造工艺织造不同组织的木棉/棉混纺织物和纯棉织物,对比其透气性、保暖性、耐磨性、折皱回复性和悬垂性认为,木棉/棉混纺织物已符合服用面料的基本要求,且在透气性、保暖性、悬垂性方面较纯棉织物性能更加优异,尤其是平纹木棉/棉混纺织物的保暖性较纯棉织物提高87.82%,但木棉/棉混纺织物在耐磨性和折皱回复性方面较纯棉织物略差。建议制作夏季用轻薄型木棉/棉混纺织物选择较疏松的缎纹组织,冬季用织物选择平纹组织,从而充分利用木棉纤维的中空腔获得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暖性。  相似文献   

15.
纺制纯阻燃黏胶纱和混纺比分别为8:2、7:3、6:4、5:5的阻燃黏胶和聚乳酸纤维混纺纱,并将各混纺比纱线合股后,在电脑横机上编织5种纬平针织物,探讨混纺纱及阻燃织物相关性能。结果表明,混纺纱断裂强度和伸长率都随聚乳酸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阻燃黏胶、聚乳酸纤维混纺针织物极限氧指数随阻燃黏胶含量的减少而降低。综合考虑纱线和织物性能,阻燃黏胶、聚乳酸纤维混纺比为6:4时针织物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6.
抗起球腈纶/棉混纺织物起球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混纺比及细纱捻度对国产抗起球腈纶/棉混纺纱的性能及混纺织物起球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国产抗起球腈纶/棉混纺纱在不同的捻度下存在不同的断裂强度临界混纺比.综合考虑织物的起球性能和生产成本,抗起球腈纶/棉混纺比为50/50、纱线捻度750捻/m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7.
对生物质石墨烯黏胶纤维针织物的保暖、透气、透湿、抗静电和防紫外性能进行测试,并与普通黏胶针织物、棉针织物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织物的密度、厚度、面密度与织物组织是影响织物保温、透气和透湿性能的主要因素,加入少量石墨烯的黏胶织物仍表现出较好的保暖性;加入石墨烯后对织物透气性没有显著影响;石墨烯黏胶织物与普通黏胶织物的透湿性均较好;添加石墨烯可以明显提高黏胶纤维的抗静电和防紫外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超细特腈纶莫代尔涡流纺纱的生产工艺,针对纤维性能特点对超细特腈纶进行加湿预处理,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中静电问题。以超细特腈纶莫代尔涡流纺18.5tex针织纱为例,采用条混工艺保证混纺比准确,各工序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选择合适关键器材,优选工艺参数;指出针对纤维和涡流纺技术特点,在生产过程中要减少纤维损伤,防堵,防绕,控制温湿度,保证正常纺纱,使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线密度分别为18.5 tex和14.8 tex的棉、木混纺纱(混纺比均为80∶20),在日本福原单面机(机号为28针/25.4 mm)上编织纬平针织物,设计4因子3水平正交实验,优化织物前处理煮练工艺,并给出染色和柔软整理工艺配方及曲线。对棉、木棉,棉、莫代尔混纺织物分别进行保暖性能测试,包括热阻性、湿阻性、色牢度和抗起毛起球性。结果表明:棉、木棉混纺织物比保暖内衣最常用的棉、莫代尔混纺织物具有更好的保暖性和相同的湿阻,同时棉、木棉混纺织物的干摩擦色牢度比湿摩擦色牢度好,并且有很好的水洗牢度,但是该织物抗起毛起球性比较差。可以采用紧密纺等工艺来改善棉、木棉混纺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使其适用于保暖内衣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基于Dralon细旦异形腈纶的特性,针对性设计了Dralon细旦异形腈纶与粘胶纤维的混纺纱及针织面料,对混纺纱线的主要质量进行了测试,对其针织及其染整工艺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Dralon细旦异形腈纶纤维相比其他腈纶纤维,具有强力高、断裂强力均匀性好的特点;毛羽多,纱体蓬松,具有良好的保温效能;吸湿性好,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感;针织织物的保温性、透湿性、透气性均优于对比产品,服用性能、耐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