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2015,(8)
汉代织锦图案题材多样,大多为云气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祥瑞图案,但排列方式尚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大量织锦实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汉代织锦图案的构图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分析后发现汉代织锦图案的主要几种排列方式为连续式、对称式、骨架式和自由散点式四类,连续式又分为二方连续式和四方连续式,对称式又分为轴对称式和中心对称式,骨架式又分为菱形骨架式和波形骨架式,变化细腻多样。由此,可以看出汉代人们灵活成熟的设计方法和思想。  相似文献   

2.
王乐 《丝绸》2013,50(8)
敦煌发现的幡手和幡足上的手绘图案通常为单色,墨绘或者银粉绘,题材很丰富,主要包括散点花卉、花鸟、卷草、云纹、山林、蜂、蝶和人物.这些幡带上面的图案排列主要有三种:独立的散点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其中以独立纹样出现最多.单根幡纹样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而同一件幡的幡手和幡足上的手绘图案也相互呼应.从手绘图案的风格来看,这些幡的制作年代大多在晚唐至五代之间.  相似文献   

3.
安薇竹  赵丰 《丝绸》2020,57(5):62-67
"阿兹勒格"是印度代表性的凸版印花工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印染技艺。通过对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喀奇地区模版印花"阿兹勒格"印染技艺的调查,结合对纹样题材、布局、文化内涵的分析,发现"阿兹勒格"是借助防染剂和媒染剂套染而成的多色印花布,纹样受伊斯兰文化影响,以抽象几何纹和植物花卉纹为主,鲜见动物纹和人物纹样,排列方式有四方连续和二方连续两种,四方连续纹样的布局形式又有波形连缀式、几何骨架式、散点式、缠枝式。"阿兹勒格"与中国新疆地区的模板印花在工艺、纹样、布局形式、使用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孙弋  张毅 《丝绸》2020,57(9)
通过丝路贸易,西方禽鸟纹样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演变可谓是东西方装饰艺术融合的标志。文章对其源流的探析,梳理出东方禽鸟纹样经历了由装饰纹样到特定氏族象征的演化,西方禽鸟纹则呈相反态势。丝路通商后,西方团窠立鸟造型通过丝绸和洞窟装饰融入了中国纹样体系:最初的带状联珠团窠环,受唐代装饰影响,演化出了卷草花卉窠环;而禽鸟造型也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产生了新的装饰纹样。这一发展过程展现了传统纹样对异域文化的承接与吸收,对探寻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传播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旋涡纹     
此作品为胸针。纹样来源于马家窑型彩陶的漩涡纹、花瓣纹、鸟纹,借鉴了花瓣纹的形式和漩涡纹内彩的排列形式和三种纹样之间的联系造型。马家窑型彩陶有旋动、流畅的艺术特点,在点的外面围以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在马家窑文化的早、中期,漩涡纹成为彩陶图案中最常见的纹饰,表现为激流中的漩涡,一般以2个或4个或更多的漩涡为中心连续展开,漩涡之间由数道水流连接,呈现出一派循环往复、激荡汹涌、变幻无穷的气势。  相似文献   

6.
旋涡纹     
正此作品为胸针。纹样来源于马家窑型彩陶的漩涡纹、花瓣纹、鸟纹,借鉴了花瓣纹的形式和漩涡纹内彩的排列形式和三种纹样之间的联系造型。马家窑型彩陶有旋动、流畅的艺术特点,在点的外面围以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在马家窑文化的早、中期,漩涡纹成为彩陶图案中最常见的纹饰,表现为激流中的漩涡,一般以2个或4个或更多的漩涡为中心连续展开,漩涡之间由数道水流连接,呈现出一派循环往复、激荡汹涌、变幻无穷的气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绫织物之凤纹图案在古书画装裱中的使用情况,采用图像分析与装裱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凤纹图案类型、色彩、布局及使用情况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发现,用于装裱中国古书画的凤纹图案主要有云凤纹、云凤鸟纹、龙凤纹等几类,其中云凤鸟纹根据凤和鸟的数量及不同的排列布局,又可分为一凤一鸟、一凤二鸟、二凤二鸟及二凤四鸟四种形式;凤纹图案色彩主要有米色、黄色、灰色、绿色等,其中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米色调、黄色调使用最多;图案组织形式为散点式四方连续;凤纹绫织物多用于装裱手卷天头、隔水等部分。  相似文献   

8.
以黎锦图案为研究对象,深入海南省黎族聚居区,采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和专家访谈,研究图案文化内涵和构成形式,分析当代黎锦创作运用特征。最终收集335个图案,按照五大支系六大类图案类型统计分析得出黎族多用人纹、动物纹。内涵丰富的黎锦图案多采用二方连续的构成方式并在织锦时常用两类排列组合方式展现黎族审美。黎族人基于生活场景中的动物、人物、语言等运用智慧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黎锦图案,其内涵丰富,更是黎族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9.
王静  王宏付 《丝绸》2013,50(2):54-58
将佤族“万物有灵”宗教观中体现的物体崇拜和织锦纹样相结合,通过对佤族波形纹、十字纹、牛头纹、菱形纹、松鼠牙纹及茅草纹等织锦土布代表性纹样的来源、图案特征及色彩特征进行详细解说和分析,得出佤族宗教“万物有灵”说对佤锦土布图案的影响,认为“万物有灵”观铸就了佤族的纹样和色彩,彰显了极具特色的民族图案.既加深了人们对佤族“万物有灵”宗教观的了解,同时也使人们更加具体地感知了佤族丰富的织锦纹样和色彩运用,对现代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对施洞一带的服饰纹样进行分类总结与分析。得出:施洞苗族服饰纹样主要用于女上装、织锦围腰及银饰,题材以动物纹和人形纹为主,辅以植物纹、几何纹和宗教纹,组织形式包括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和适合纹样,工艺手法包括当地特有的破线绣、苗族堆绣、锁绣及铸银等。施洞苗族服饰的纹样不仅体现了当地苗民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的服饰艺术,更通过纹样不同形式的协调搭配和作为二次装饰的完美表现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体现了其独特的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11.
双色格纹是几何构图中被最早发现和运用的网格.文章介绍用不同的图形、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肌理填充到格图案里,以17种对称图案的结构为基础把它们有秩序地、对称地绕可能的轴线排列、系统地改变或颠倒纹样的方向,由于网格向所有方向无限延伸的特点,平面结构设计中几何风格化的四方连续图案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汉代丝绸之路大背景对汉代西域织锦上的走兽纹进行整理分析并与同时期中原地区的同类形象进行对比,同时选取汉代西域织锦中代表作品上的走兽纹形象进行复原并进行色彩分析,发现汉代西域地区走兽纹造型更为生动简洁,色彩多使用中中调的红色系。  相似文献   

13.
问:服装印花图案构成形式有哪些?答:服装印花的图案属于平面图案,它的组织形式分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两种,这两种纹样又有各种组织的形式,形成各式各样的组合。  相似文献   

14.
《丝绸》2021,(10)
铭文锦作为汉代最富特色的纺织品,是汉代铭文装饰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文章以发现文字在汉代织锦上的作用,以及织锦中的文字与图案选择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通过对西北地区主要汉代墓葬中出现的铭文锦进行整理,发现汉代铭文锦的主题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分为寓意性、叙事性和纹样性几种。且同类主题的铭文锦不仅有相近的文字内容,在图案选择上也会使用同一套动物组合,对各图形、文字在构图中的排布也常采用相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董波 《丝绸》2013,50(8):63-69
龟背纹是一种以六边形为基本单元连缀而成的四方连续纹样,中国古代龟背纹有不少与西来文化的影响有关,明代丝绸上至少有两种龟背纹来自中国以西的伊斯兰世界:一是六边形单元为长条形(沿尖头方向拉长)的龟背纹;二是等大的六边形环绕呈六角星形所形成的龟背纹。分析了伊斯兰六出形式与龟背纹的深厚传统,比较和研究了明代丝绸上的两种伊斯兰龟背纹,探讨了有关六出形式及龟背纹意涵。认为元明是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交流的鼎盛,明代丝质技术的发展,是伊斯兰纹样要素见于明代丝绸的原因。明代丝绸上的龟背纹借用了外来伊斯兰纹样的形式,其内涵却多是中国本土的。  相似文献   

16.
壮锦是壮族的传统手工织锦,是一种既有符号性又有艺术性的纹样,它是壮族人民对生活,对自然界长期思考的一种外在艺术表现形式。对壮锦的纹样色彩、图案进行分析,把壮锦纹图案等运用到现代家居饰品设计中,为现代家居饰品的设计寻找一种全新的表达语汇。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远东地区鄂伦春族自古以来生活在山岭地区,故被称作"住在山岭上的人",常年以渔猎为生。鄂伦春族的民族审美心理多倾向于他们所熟悉的山林,因此其传统装饰图案的形象多来自于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和一些自然现象,从而形成了具有鄂伦春族文化特征的传统装饰图案艺术。俄罗斯远东地区鄂伦春族传统装饰图案艺术独具北方渔猎民族特色,其构成形式为单独纹样或连续纹样组合而成,鄂伦春族传统装饰图案有着独特的造型、丰富的样式,独具渔猎民族特征的图案有植物图案、动物图案和几何图案,造型构成形式多为单排连续形式结构、四方连续形式结构或多方连续形式结构,鄂伦春族传统图案装饰特征较强,图案内容丰富、造型饱满圆润。俄罗斯远东地区鄂伦春族传统图案艺术是一种象征符号,是族民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积淀结晶,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福。鄂伦春族人常年以渔猎为生,与天、地、自然为伴,因此族人们对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有着特殊的情怀,族人们以动植物为题材,通过概括抽象的造型手法创作出了独具鄂伦春族特征的传统装饰图案。植物纹样、几何纹样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鄂伦春族传统纹样的主要形式,其中植物纹样多数以抽象形态表现,其图案构成线条流畅舒展,造型生动形象;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鄂伦春族传统纹样中动物图案与人物图案形象较少,但其造型简洁、概括,形态准确、生动,多采用剪影的造型手法来进行创作,人物与动物的造型具象与抽象相结合,写实与概括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充分表现了鄂伦春族人们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民族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从茱萸纹到缠枝纹”论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演变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茱萸纹、忍冬纹、卷草纹、缠枝纹四种不同历史时期的植物纹样为研究对象,依托它们的社会时代背景,从形式与意味两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从汉代茱萸纹的题材意味胜于结构形式,到明清缠枝纹的结构形式重于题材意味,梳理出存在于它们之间的生命轨迹。四种纹样经历了对表现题材本身神秘力量的敬仰,趋向对纹样结构样式的形式美感和象征寓意的显现,与它们之间结构模式从无定型期走向程式化相一致,而其应用也从相对的单一逐步多元化。从汉代"茱萸纹"到明清"缠枝纹",传统植物纹样的演变与应用,与人的智性发展及主体意识的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丝绸》2015,(8)
针对云纹图案在古书画装裱丝绸材料中的使用情况,采用图像与装裱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云纹图案类型、色彩、布局及使用形式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发现,云纹图案在古书画装裱丝绸材料中的使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独作为主题纹样构成图案;二是作为龙、凤、仙鹤等动物纹的辅助纹样,第二种使用形式最为丰富。云纹色彩多与图案中的主题纹样相同,以米色、黄色、灰色等为主。云纹多表现得较为图案化,有朵云、连云、流云等几种造型。  相似文献   

20.
蜀锦图案的取材十分广泛、丰富 ,诸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吉祥铭文、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 ,千百年来不断发展、提炼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艺术水平 ,其中寓合纹、龙凤纹、团花纹、花鸟纹、卷草纹、几何纹、对禽对兽纹以及方方晕裥、彩条锦群等传统纹样至今仍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蜀锦图案经历了 2 0 0 0多年的发展变化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蜀锦图案贯穿始终的特征 ,就是广泛而巧妙地应用寓合纹样。蜀锦艺人善于巧妙选用动物、植物、器物、字纹、几何纹、自然景物以及各种祥禽瑞兽作题材 ,用其形 ,择其义 ,取其音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