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件化松耦合企业应用集成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和系统集成方法造成了企业数据孤岛和紧密耦合局面 ,严重阻碍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文中提出基于XML建立产品数据共享统一模型 ,遵守组件化软件开发规范 ,应用中间件技术封装企业旧系统 ,基于WebServices进行新系统开发 ,从而建立组件化松耦合企业应用集成框架  相似文献   

2.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利用建模语言来有效地建立系统模型是非常关键的。为了提高软件开发效率,通过采用面向对象系统建模方法,结合实验室调度系统的开发,探讨基于需求的系统建模,设计并实现实验室调度系统。实践表明。基于需求的系统建模能够缩短软件开发周期,节约软件开发成本,从而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利用建模语言来有效地建立系统模型是对象系统建模方法,结合酒店管理系统的开发,探讨基于需求的系统建模,设计并实现军山酒店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践表明,基于需求的系统建模能够缩短软件开发周期,节约软件开发成本,从而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需求的酒店管理系统的建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利用建模语言来有效地建立系统模型是非常关键的。为了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系统建模方法,结合酒店管理系统的开发,探讨基于需求的系统建模,设计并实现军山酒店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践表明,基于需求的系统建模能够缩短软件开发周期,节约软件开发成本,从而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的测控系统框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测控系统特定领域的需求分析,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对通用测控系统的物理模型和软件开发模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测控系统框架设计中,采用了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式对各模块进行开发,并运用了包括观察者模式在内的大量设计模式.以连接子作为构件连接的纽带,降低了构件间的耦合程度,解决了构件间通信等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晓梅  万晓冬 《计算机仿真》2006,23(7):272-274,279
基于构件技术的软件开发(CBSD)已经成为软件复用的主要手段,大型社保系统的开发也已逐渐成为软件开发的巨大市场之一。而大型社保系统的开发不同于一般的软件系统的开发,它们有很大部分是建立于已有的历史遗留系统基础之上。文章在分析某两层C/S结构社保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CORBA规范建立三层C/S、B/S混和体系结构的可重构的社保系统核心平台(RSISCP),使其可成为建立大型社保系统的基础平台。通过对其中的缴费基数管理子系统进行应用实例分析,说明了建立基于CORBA平台的可重构的社保系统核心平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J2EE应用集成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Java企业技术和J2EE提供了更快更有效地构造企业系统的方法。本文分析了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应用系统集成的问题,讨论了基于J2EE的应用集成框架以及实施策略。该框架的特点是以XML为数据总线,建立企业信息门户的检耦合整合。  相似文献   

8.
构件技术是目前软件开发的主流技术,CORBA构件模型是具有代表性的构件模型之一,分布式多层应用系统已成为目前重要的系统结构。文章讨论了基于CORBA构件模型和分布式多层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技术在一个分布式信息系统(即某钢管铸造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并给出了设计步骤及形式化描述。  相似文献   

9.
高焕堂 《程序员》2008,(11):136-136
近年来,软件开发者及企业信息主管们,喜欢谈SOA技术及其松耦合(Loosely—coupled)的效益,期待软件团队和企业都能敏捷起来,也相信这是能解开软件开发难题的万灵丹。  相似文献   

10.
为使软件业发展与企业需求保持同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降低企业开发成本,在领域工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特征的领域建模方法.通过对特征模型的识别,抽取出特定领域需求的共性与变性,建立特征模型和特征模型到构件的映射机制,以满足不同企业对业务的共同需求和不同需求,最终在DSSA的基础上实现领域构件的复用.结合库存领域实例,建立库存领域特征模型,提取库存领域构件,实验证明了基于领域构件的系统实现,能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1.
高焕堂 《Internet》2008,(11):136-136
近年来,软件开发者及企业信息主管们,喜欢谈SOA技术及其松耦合(Loosely—coupled)的效益,期待软件团队和企业都能敏捷起来,也相信这是能解开软件开发难题的万灵丹。  相似文献   

12.
井浩  张璟  刘海玲 《计算机工程》2007,33(15):232-234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以流程为中心的服务导航系统框架,设计并实现了系统主要组件,包括事务过程分析处理器、工作流执行处理器、结果文件管理器的核心算法。克服了传统紧密耦合软件开发模式、点对点集成模式和以程序为中心的导航系统的缺陷。解决了网络化制造中制造资源信息和潜在合作伙伴的搜寻问题,增强了网络化制造系统的柔性和敏捷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的软件复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复用是一种由预先构建好的、为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结构来建立或者组装软件系统的过程。采用“高内聚,低耦合”的成熟框架来进行软件开发,是这一过程的一个很好实践。本文在深入研究软件设计模式的基础上,对目前流行的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进行可复用软件开发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使用标准Struts框架开发程序时所带来的组件之间的耦合程度比较高的缺点,在标准Struts框架中引入了Dependency Injection(DI)模式。在介绍了DI模式的基本原理和3种实现类型之后,基于该模式对标准的Struts1.2框架进行了扩展,主要加入了设值方法注入功能。扩展框架实现了对Action Form Bean、数据库连接和一般对象的注入。在实际项目中基于此扩展框架进行了软件开发,发现该框架降低了系统的组件之间的耦合,简化了对单个组件的单元测试,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扩充CDL支持基于构件的系统组装与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适应于软件构造性和演化性的特征,也对软件配置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在基于构件的软件配置管理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在构件描述语言CDL上扩充系统演化信息的方法,使构件组装系统与配置管理系统形成有机的整体,为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不仅可以有效地支持基于构件的系统构造定义,而且可以支持系统的演化以及系统的部署。  相似文献   

16.
赖步英 《计算机工程》2006,32(15):258-269
企业信息系统开发面临诸多问题,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BSD)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CBSD大多针对单个系统,缺乏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特点的分析。该文将领域分析方法引入,借鉴ARIS业务建模方法的优点,建立企业物资供应资金管理域的领域模型,并依据此领域模型设计实现了一个物资供应资金管理业务构件系统。与原先开发的构件系统相比,该系统中的业务构件具有更好的可重用性,在应用于同领域中的新系统开发时,系统开发效率将得以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软件工程专题2002年:软件质量保证2001年:需求分析方法与工具的选用2000年:软件测试的策略与环境软件维护的组织与实施1999年:软件开发环境的选用和建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配置管理技术数据库专题2002年: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实现实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集成技术2000年: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1999年:改进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网络应用专题2002年:中间件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2001年:Java技术在因特网平台的应用2000年:企业网络计算的组成与特性1999年:企业内部网的系统集成技术新技术专题近年全国计算机软件考试中系统分析员论文主题回…  相似文献   

18.
UML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广泛应用于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中。本文以办公信息系统为背景,讨论了采用UML进行办公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优势,并根据UML建模原理,分别建立了系统的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系统功能模型,并完成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代码依赖可视化在智能化软件开发中的作用,在总结代码依赖特点和信息可视化系统一般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代码依赖可视化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使用力导向节点连接图和层次边聚合图作为可视化形式,基于对两种可视化形式布局特点的深入分析,分别针对力导向节点连接图和层次边聚合图创造了过滤子节点和聚合叶节点的交互设计.在使用多种软件技术实现了代码依赖可视化原型系统dpViz之后,将系统试用于企业软件开发中,实验结果表明该可视化原型系统可有效增进代码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基于Catalysis应用面向构件建模方法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建立系统模型的简洁方法。通过对集团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建模过程,给出了该方法的应用细节,将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和企业级应用的特点结合起来,给基于分层结构的企业级软件系统的开发以明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