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双通道冗余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以TMS320F2812为控制器,利用CAN总线实现双机通讯,给出了实现该控制系统的软件控制策略及硬件设计方案.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及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以MSP430单片机和LTC 6802芯片为核心的锂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对12节锂离子单体电池电压的检测及显示,对电池组充放电进行监控和保护,实现电池组的SOC估算和充放电均衡,利用CAN总线对其进行通讯设计。  相似文献   

3.
一种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主动均衡充电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分布式主动均衡充电系统。该系统由单体电池管理模块和整车控制器组成。各模块之间通过CAN总线通信,单体电池管理模块与整车控制器之间通过CAN-USB总线适配器进行通信。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分别配备了单体电池管理模块,单体电池管理模块由单体电池检测单元和单体电池均衡充电单元构成,单体电池均衡充电单元采用反激变换器实现由电池组向单体电池荷电状态低的电池进行补充电,从而实现各单体电池荷电状态的基本一致,延长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最后对系统进行了48V/140Ah磷酸铁锂电池组在静置模式下的均衡实验。  相似文献   

4.
纯电动汽车CAN总线通信液晶显示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DSP和CAN总线的纯电动汽车通信液晶显示系统。首先设计了电动车各CAN总线节点,完成了与电池管理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的通讯,通过串口TFT液晶显示屏的信息提示,实现了对电动汽车各种运行工况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研制了一套开关柜在线监测系统,重点介绍此系统中通讯单元的设计。通讯作为沟通设备层开关柜在线监测装置(下位机)和管理主机(上位机)的桥梁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达到有效进行分布式监测的目的并且综合考虑装置成本、实现难易程度、开发周期等因素,提出采用485总线和CAN总线相结合的双总线的通讯方案,CAN总线完成故障数据的主动上传从而保证其实时性,而RS-485总线负责传送上位机请求数据,保证了通讯的高效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矿用多回路电磁启动器温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多回路温度数据传输技术。在分析DSP集成CAN模块基础上,对数据传输系统整体结构进行设计,数据传输主要包括温度信息反馈单元、监测分站、CAN通讯接口、CAN物理总线、上位机与CAN物理总线和上位机接口等。重点设计监测分站与CAN总线接口及CAN物理总线与上位机接口,并设计CAN通讯软件数据发送软件流程,实现了多回路的分散采集、集中管理、远程监控与存储。  相似文献   

7.
一种集散式动力电池组动态均衡管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一种集散式动力电池组动态均衡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电池监测子系统、电池均衡子系统、电池管理子系统和上位机组成.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单总线通信,管理子系统与上位机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通信.该系统可以进行动力电池组的充、放电均衡管理.充放电均衡子系统采用的小型充电机的数目少于或等于单体电池的个数,这样电池的均衡控制更为灵活,避免了一对一的配备方式,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详细阐述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以停车外接均衡充电模式和行车均衡模式为例,进行了系统的均衡实验.  相似文献   

8.
根据蓄电池的充电过程曲线分布,详细介绍了蓄电池充电主电路拓扑结构以及相应的控制策略,重点介绍了DC/DC变换器分布式均衡充电控制方法,设计了蓄电池组充电电路的总体结构布置图,同时还针对BUCK-BOOST拓扑结构的分级均衡系统进行了分析。论文最后分析了CAN总线在蓄电池的通讯控制技术,设计了电池组分布式管理系统,为了实现对电池单体参数(电压、电流和温度)精确采集,设计出了主电路拓扑电路和基于MCU的CAN总线实时传输。通过CAN总线与中央处理器进行通信,对蓄电池真正实现实时管理。本文提出的蓄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将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高效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余华  孙德宝 《电气传动》2005,35(7):59-61
CAN总线是现场总线(FeildBus)领域中非常有前途的一种通信技术,介绍了基于CAN总线的电梯群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给出了CAN总线通讯接口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商务楼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力电池组的特点,介绍了一种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系统包括基于16位Freescale单片机的主控制模块和基于51单片机的电压温度采集模块、均衡模块、高压部分的绝缘检测模块、电流采集模块等;系统采用双CAN总线通讯结构,实现了内部采集和外部通讯的隔离;通过移植μCOS-Ⅱ嵌入式操作系统,满足了多任务的时间要求,提高了程序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