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对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具有较大影响,试验考察了体积流量、入口含液质量浓度以及柱段长度等参数对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其影响规律和特点,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研究结果为该类型气液旋流分离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液──液旋流分离器技术水平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有志 《石油机械》1995,23(3):54-58
液──液旋流分离器技术水平概述张有志(江汉机械研究所)常见的旋流分离是固-液旋流分离或固-气旋流分离,而液-液旋流分离只是国外近10年才出现的。但英国人DBradley早在1965年就提出了液-液旋流分离是可行的观点,只不过还有许多难题尚待解决。又经...  相似文献   

3.
双锥型液—液旋流分离器分离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XLQ-Ⅲ型污水除油旋流器进行了分离特性试验,阐述了旋流器的流压特性以及流量、溢流比、提升泵对旋流器分离效率影响,并针对优化的旋流器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4.
液-液旋流分离器的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液-液旋流分离器的性能评价指标从分离性能、能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含水原油预分离旋流器分离性能的评价指标,以及旋流器的综合性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对于含油率在1%-2%之间的采出液业说,采用单级旋流器进行分离,常常无法同时满足底流水质和溢流含油两项要求。通常先将采出液进行预分离,再对其底流污水进行除油。设计了一套名义直径为35mm的预分和除油旋流器,并将它们置于撬装式试验台架上。同时设有取样装置并进行压力和流量的检测,大大方便了旋流器的现场试验。通过改变旋流器操作参数,试验两级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试验中旋流管入口含流波动较大,并具有随机性这考验了旋流器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入口含油浓度为7.64%的油水混合物,经两级旋流分离后,净化水中含油最低为19.9mg/L,平均为31.75mg/L;油中含水率最低为23.3%,平均为40.95%。  相似文献   

6.
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计算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离效率是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在分析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内液滴运动受力情况的基础上,对其分离效率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借助于试验结果对理论公式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半经验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Amoco公司对现行旋流式油、水分离技术的评价研究,并介绍了一种改进装置。测定了几种旋流分离器的性能,其尺寸均为南开普顿大学的M·Thew和D·Colman所设计。文章还评价了一些运行参数对装置的影响,探讨了旋流分离器的理想尺寸,如入口尺寸、圆柱直径、锥角、直线段长度等。优化后的旋流分离器获得专利,并与Thew所设计的35mm机进行了性能对比。本文还介绍了评价旋流式分离器以及其它油、水分离装置的性能所使用的仪器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对旋流器流压特性进行详细研究之后,进一步采用聚丙烯进行模拟实验,研究操作参数和溢流口直径等参数对旋流器特性的影响,从而得出旋流器操作参数和溢流口直径应处的范围,对旋流器的设计和现场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井下离心旋流式高效油气分离器性能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有井下油气分离器效率较低,已不能满足高油气比油井的生产需要,为了解决高含气井中井下多相混抽泵或电潜泵的使用与效率低等问题,开展了井下离心旋流式高效油气分离器的研究。该分离器采用2级串联结构,以水力旋流器为第1级;以对结构进行了优化改造的离心旋转式分离器为第2级。通过试制样机的室内模拟试验,验证了新设计的井下离心旋流式高效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总分离效率可达95%以上,其对含气体积分数的适应范围由原分离器的0~36%提高到0~50%,能够满足较高含气井井下油气分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压降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降是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的重要技术指标和操作指标,要求旋流分离器的压降较小以尽可能减少能量消耗。分析了旋流分离器压降产生的原因并且利用实验数据回归出了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压力损失系数的计算模型,得到的压降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在9.27%左右,两者吻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用改进的油粒轨迹模型预测液-液旋流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涡流场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改进的油粒轨迹模型 ,用以预测油水旋流器粒级分离效率。若给定旋流器几何尺寸、操作参数及旋流器进口的油滴粒径分布 ,就可以预测液 -液旋流器的分离效率。模型理论效率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吻合 ,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该轨迹法分离效率模型理论上具有广泛通用性 ,方法简单实用 ,对液 -液水力旋流器工业使用及其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溢流率作为影响液-液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应用激光测试技术测量了在不同溢流率下的轴流式液-液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的变化特点。测试结果表明,溢流率主要是通过改变旋流器内部轴向速度场来影响旋流器的分离效率,旋流器锥段底部是其内部流场稳定性的"薄弱区",极易受溢流率的影响,对此段结构应做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复合式水力旋流器油水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合式水力旋流器将动态与静态旋流分离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具有动态与静态水力旋流器的双重优点。这种旋流器由动力组件 (包括电动机、空心驱动轴、旋转栅及溢流嘴等 )、静态旋流单体、入口腔、底流腔及溢流腔等部分组成。对额定处理量为 8m3/h样机的分离特性测试表明 ,当电动机驱动轴转速低于 30 0 0r/min时 ,入口压力为 0 10~ 0 35MPa ,底流压差为0 0 5~ 0 2 0MPa ,处理量为 3~ 10m3/h ,选用单螺杆泵增压和离心泵增压两种方式 ,分离效率分别为 97%和 84 % ,均取得满意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分流比对油水分离旋流器基本性能的影响程度 ,描述了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压力降和分流比等重要参数。通过分流比对分离效率以及分流比对压力降影响的试验与讨论 ,认为随着分流比F的增大 ,分离效率Ec 也逐渐增大 ,但当F上升至 2 0 %时 ,Ec 不再上升 ,F过大 ,Ec 反而下降 ,削弱了旋流器的工作性能 ;分流比F对溢流压降Δpio影响较显著 ,而对底流压降Δpiu影响不大 ,其中溢流压降Δpio随F的增加而增加 ,底流压降Δpiu存在随F的增加而下降的微小趋势。在操作中应综合考虑分离要求和经济性 ,从而确定最佳分流比Fc。  相似文献   

15.
基于CFD的水力旋流器流场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介绍了一种利用CFD软件进行水力旋流器流场模拟的方法,展示了对旋流器流场最重要的几个物理量的模拟结果,即静压力、切线速度、密度以及空气柱等的分布情况。通过对以上几个主要参数的模拟结果分析,发现模拟结果基本满足(准)自由涡运动规律;对于具体结构的旋流器,可以利用模拟结果较准确地得出旋流器的结构参数n,为旋流器设计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亦可研究不同工况下水力旋流器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倪玲英 《石油机械》1999,27(9):19-21
简述了高含水原油经水力旋流器分离时出现乳化的原因, 讨论了影响水力旋流器高含水原油预分离性能指标, 并对影响高含水原油预分离性能的重要参数———旋流器入口流量、分流比、压降和溢流口直径等分别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当水力旋流器的流量、分流比和压降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 选择适当溢流口直径才能同时提高分离效率和脱水效率, 使高含水原油预分离后溢流的含油浓度满足生产要求, 底流口污水的含油浓度也满足后续除油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7.
操作参数对固-液-液三相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固-液-液三相水力旋流器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设备之一。分离效率是衡量水力旋流器性能的最重要参数。对分离效率与进料流量、进料浓度等操作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受力分析从理论上对细颗粒易受参数影响的原因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单点注气液-液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田后期开发中遇到的污水处理难度大等实际问题,实验研究了气携式液液水力旋流器,由于气泡与油滴结合后形成油气复合体,从而有利于部分油滴向旋流器中心处运移,但气体对旋流器内的流场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旋流器入口注气和锥段不同位置的单点注气实验,发现气携式液液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同时,与常规的液液水力旋流器相比,对流场的稳定性要求更高,分流比和溢流口直径均较大,对操作参数的控制应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19.
脉动流条件下气体对旋流分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有旋流技术研究实验装置基础上, 增加一套脉动信号发生系统, 开展了脉动流条件下气体对水力旋流器分离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在一定条件下, 脉动流对提高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是有利的; (2) 在雷诺数Re=17 000、旋数S=9、脉动幅值比RQ=4%的条件下, 气液比Rgl=1左右时溢流颗粒相对净化率达到最大; (3) 在脉动流条件下, 气体的存在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效果的影响相对于稳定流要弱一些; (4) 随着含气量的上升, 流量脉动幅值增加比逐渐加大, 其变化趋势大体呈抛物线形。  相似文献   

20.
脱油型水力旋流器空气核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刘晓敏  蒋明虎 《石油学报》2004,25(6):105-108
空气核是水力旋流器处于工作状态下的一种重要流场特征,也是水力旋流器实现正常工作及有效分离的主要标志。空气核的稳定性极大程度地影响着水力旋流器的有效分离。对空气核的成因进行了简要描述,并分析了空气核的存在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同时对空气核的流动形态及其能耗损失等方面作了必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为了使旋流器保持稳定,要合理控制空气核的大小、位置及流动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