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香宁  李峰 《工业加热》2011,40(5):68-69
对钛渣冶炼过程中的烟气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钛渣电炉在设计生产过程中烟道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进行结构上的优化和改进,将原有烟道改为水冷形式,改造后经过运行测试,运转正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根据研究和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冶炼高钛渣电炉的设计特点和参数。对于钛渣埋弧电炉这种工艺复杂,能耗大,非线性的系统,采用合理的设计参数,优化的设备结构,降低了企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减少设备的热停工时间,提高了埋弧电炉的经济效益,使埋弧电炉高效节电运行。  相似文献   

3.
卢海燕  韩星 《工业加热》2013,42(1):21-24
采用合理的设计参数和先进的电气设备,提高了钛渣电炉冶炼的综合自动化水平,改善电炉运行过程的动态性能,提高入炉功率,达到节能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钢厂在进行热态LF炉渣回收再利用的实践及经验.通过理论计算结合现场试验结果研究了LF炉热态渣回收再利用对冶炼的影响.研究表明,LF炉热态渣在LF炉造渣时循环使用,可快速形成低熔点渣系,改善渣的流动性.在满足造渣和脱硫效果基础上,LF炉热态渣回收再利用工艺,每炉减少石灰消耗500 kg,减少铝球24 kg,平均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钛渣冶炼工艺的电气特性,谐波产生的机理,并利用软件分析攀钢钛渣冶炼电炉的电能质量,对比了静态无功补偿与流行的动态无功补偿的优缺点,并根据加装SVC前后的测试数据证明了解决钛渣冶炼电炉存在的谐波问题需要采用现代流行的SVC装置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6.
热管在废热回收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本文着重介绍热管在开式电炉记气废热回收上的应用,为热管在电石行为的广泛应用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LF精炼炉炉渣料构成及精炼功能的研究,开发出成渣时间短,脱硫效率高,吸附夹杂能力强使用方便的新型合成渣,使得钢液在精炼炉中的各项冶金功能得以有效实现,确保了品种钢开发和质量提升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硫酸渣和煤粉为主要原料,对硫酸渣含碳球团进行焙烧,考察焙烧时间、焙烧温度、配碳量对球团金属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即焙烧温度为1 225℃、焙烧时间15 min、(C)/(O)为1.2时,球团金属化率可达92.5%,此工艺参数满足转底炉高效还原的特点,适用于转底炉工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晶闸管温控柜在铝铸造混合保温炉中的应用 ,说明交流接触器的频繁通断控制炉温方式有很多缺点 ,而使用无触点开关的晶闸管控制温度 ,即可节电又可节约加热元件硅碳棒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采用新型合成渣的改进工艺以后,电炉实现了SPCC钢的规模化生产,克服了铝镇静钢在电炉生产线中存在的脱硫困难、精炼炉冶炼时间过长、钢水吸气增氮、钢水中铝夹杂物含量超标、铸坯质量下降和浇铸过程中的结瘤现象,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存在的高铅渣直接还原法及粗铅冶炼工艺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高铅渣直接还原炉用到的底吹电热熔融还原法、侧吹熔融还原法及电热焦炭直接还原法用到的还原炉的研发设计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张维  韩星  高翮 《工业加热》2013,(6):21-22
在钛渣电炉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B相变压器二次侧对地电压比A相和C相对地电压低的情况.针对此情况,首先阐述了电压不平衡度的概念,其次说明了钛渣炉中变压器的使用特点,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最后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利用机械力激发矿物活性的工艺,将炼钢厂鱼雷罐使用后的铝-碳化硅-碳质砖和钢包使用的镁碳砖,进行机械破碎、磨粉以后,激发其反应活性,然后添加胶凝性原料,制作成为炼钢渣罐用防粘渣剂,应用于120 t转炉生产线的11 m3渣罐的内壁喷涂作业,能够有效地隔离高温钢渣直接与渣罐的铸钢件内壁直接接触,降解渣中氧化铁含量明显,翻罐率达到9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熊华文  戴彦德 《中国能源》2012,34(2):5-7,13
本文对我国钢铁行业贫矿资源和冶金尘泥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储量丰富的低品位铁矿资源和现有钢铁生产流程中难以处理的冶金尘泥,对提高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推动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当前处理这些资源的主要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应大力发展转底炉直接还原技术的重要结论,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介绍某2500 mm中厚板项目加热炉采用的新型实用技术,重点阐述新技术产生的背景,主要性能及特点,强调其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最后展望其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