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0月23日,随着铺轨机将一节铁轨放在洛湛铁路广西梧州段与贺州段交界处的路基上,施工人员将它和已经铺好的铁轨连接,洛湛铁路广西梧州段的铺架工程宣告完成。  相似文献   

2.
小引时至今日,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诸多问题错综一体,困扰着建筑界、文物界中的那些试图兼顾建设与保护、使二者相得益彰的带有理想主义倾向的工作者们。为此,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创作》杂志社与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保护传统技术与工艺工作室合作,组成“建筑文化调查小组”,于近  相似文献   

3.
苗力  程磊  李冰 《城市建筑》2022,(7):55-59
辽宁省域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且具有明显的轴线型发展特征,以中东铁路辽宁段为轴线,沿线形成多种形态和文化内涵的遗产密集区。本研究从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出发,提出“区域历史景观”的研究方法,将铁路沿线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出卫城—附属地的区域发展模式,解释区域历史景观形成的内在动因,以此为基础构建大尺度、综合性遗产廊道,并提出相应保护策略。研究表明,通过构建中东铁路辽宁段遗产廊道,可以整合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进行遗产综合研究和系统管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涉及里程1200多公里、总投资达197亿元的洛湛铁路广西段、黔桂铁路和南昆铁路、南防沿海铁路扩能改造建设4项工程,于2004年12月15日、16日分别在广西贺州、梧州、柳州、南宁全面动工兴建。这标志着广西铁路建设步入了全面加速建设时期,广西铁路长期以来积贫积弱状况将得以改变。  相似文献   

5.
陈学民 《山西建筑》2009,35(13):6-7
指出火车站作为铁路与城市联系最直接的窗口,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就铁路站区规划设计时如何充分发挥铁路交通枢纽在地段的整合作用进行了探讨,从而将车站发展成为城市综合体,以点带面催化城市整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廖启鹏  王哲 《新建筑》2022,(4):83-87
作为中国营运时间最长的城市轨道铁路,汉冶萍铁路将黄石工业遗产片区孤立的工业遗产以类似文化线路的方式串联起来,在城市百年变迁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历史意义。根据国际、国内工业遗产认定和铁路遗产价值构成研究,结合汉冶萍铁路的发展历程、功能变迁,以及与黄石城市格局演变等的耦合关系,建立时空维度下的汉冶萍铁路工业遗产价值体系,进而从本体价值、引申价值和潜在价值三方面阐述汉冶萍铁路遗产的多维价值内涵。研究旨在提升汉冶萍铁路遗产的关注度,为其保护与更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智门火车站作为武汉百年沧桑历程的一个见证者,随着停止使用渐渐没落、废弃。虽然被列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依然荒凉废弃至今,甚至渐渐被人们遗忘。本文主要通过讲述它的历史沿革及现状问题对大智门火车站进行分析,将中外火车站闲置后的利用进行对比研究,对大智门火车站的使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量的实例分析与研究为基础,分析了法国当代铁路客站规划和设计的背景及其发展的轨迹,从客站与城市、客站与人,客站与场所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其主要的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无砟道床具有精度高,平顺性好,耐久性好的结构特点,成为现代高铁和轻轨轨道结构的发展趋势。以无砟道床工程的建设为例,探讨铁路无砟道床的关键施工工艺,分析准备工作、安装方法、轨排调试等工艺运程,可供从业者借鉴。  相似文献   

10.
2月3日下午,笔者在在建的梧州火车站施工现场看到,虽然刚过春节假期,但为了赶工期,施工人员正在加紧施工,整个工程计划将于今年5月底完工.  相似文献   

11.
12.
这种真实的历史,使简单的客观印象反客为主,瓦解了人一厢情愿的美感。我知道你是大学毕业后到贺州落户安家,作为外地人,你之前对贺州有什么印象?那时除了客家、姑婆山饭店等关键词,我像很多外地人一样对贺州没什么印象。是否可以说客家是贺州的城市名片?正如山水甲天下是桂林的名片。一定程度而言是这样,其实博白是广西客家人最多的地方,客家应是博白的名片,所以贺州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对平淡,缺乏排他性。  相似文献   

13.
李华 《建筑》2014,(10):63-64
本文分析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详细介绍了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的施工技术,并针对铁路的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软实力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部分。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铁路客运车站作为重要的交通建筑,历来是大众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人们对出行需求的提高和设计理念的进步,既有的老火车站面临不同程度的改建、扩建。该文对铁路客运车站中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案例进行分析,展现不同程度的再利用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历史建筑再利用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通过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两座历史火车站再利用的案例,分析"遗产引导的再生"塑造城市新形象、重建文化认同的具体方式,并反思其对中国目前工业遗产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车站的变迁历史的见证——北京的火车站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子1804年,英国发明了第一台能在铁轨上前进的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条铁路;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1909年,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铁路——京张铁路(现京藏铁路)竣工:铁路的发展史高度浓缩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自第一条铁路诞生以来,铁路成为改变整个世界节奏,提高人类社会效率,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在中国,作为负载客流量最大的交通工具,铁路每年都在发挥着乾坤大挪移的作用.黄金周、春节、寒暑假……铁路和火车站,每天都在上演一幕幕难舍难离的情感故事.它们承载的不仅仅是五湖四海学子们回家的渴望,还有无数务工者对家乡的思念和漂泊逆旅者对亲人的眷恋.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原因,中东铁路沿线城镇火车站周边一般都是历史街区或历史建筑聚集地,所以面临老城更新改造的巨大压力。本文以扎兰屯小镇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东铁路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从"时、空、人" 3个维度对其进行解读,运用无人机遥感数字化集成技术,结合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对其保护要素进行识别和响应,提出"活化再生"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策略,以期为中东铁路沿线城镇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20.
林学军  李桂文  桂秀玲 《建筑》2011,(10):76-77
胶济铁路,是中国近现代铁路建设史研究的文物标本;胶济铁路济南段近现代铁路建筑,已成为济南城市建筑文化的二元符号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