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油脂中胶质的去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油脂中胶质去除工艺的进展,并对各种去除方法进行了评述。比较成熟的去除方法主要有膜过滤法、水化脱胶法和特殊水化脱胶法,新方法有超临界萃取法等。  相似文献   

2.
油脂中胶质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外油脂中胶质去除工艺的进展 ,并对各种去除方法进行了评述。比较成熟的去除方法主要有膜过滤法、水化脱胶法和特殊水化脱胶法 ,新方法有超临界萃取法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外油脂中胶质去除工艺的进展,并对各种去除方法进行了评述。去除油脂中胶质的方法中,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膜过滤法、水化法和特殊水化法,新方法有超临界萃取法等。  相似文献   

4.
沙蒿籽的油脂、胶质及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沙蒿籽的油脂、胶质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纯化研究,沙蒿籽含油脂20%,沙蒿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通过水浸溶胀机械分离法制备的分离胶得率为17%,而对脱脂粉直接粉碎得到混合胶质得率为70%以上。对比研究了两种胶质的性能特点,进一步提出了对沙蒿籽的综合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5.
6.
丁泓滨 《中国油脂》1992,(2):28-34,39
O 引言 油脂的各种脱胶与碱炼方法,对大多数炼油者来说是熟悉的。然而,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往往就难以决策。况且,脱胶和碱炼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又常常被低估。 这篇文章介绍了Alfa-Laval方法,重点阐述使用最低的操作费用而获得高质量产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蒸煮、酶解、挤压对油脂和水分的去除作用,最优条件为:蒸煮过程温度160%,时间30mm;酶解过程选用纤维素酶,加酶量5%(酶与原料的总质量比),20min;挤压过程选用30MPa。结果表明,最终固相中油脂含量为8.7%,脱水率达到74.3%.适合餐厨垃圾处理企业的连续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乙醇萃取法去除油脂中残留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胶束萃取大豆蛋白质后,油脂中会残留一定的表面活性剂。研究了乙醇萃取法去除油脂中残留的表面活性剂,并分析了萃取前后油脂的品质。结果表明,乙醇萃取油脂中AOT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70%,萃取温度30℃,pH 4,乙醇与原料液体积比2.5∶1,离子强度0.1 mol/L,萃取时间1 h。乙醇萃取后,油脂的酸值、过氧化值降低,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减少,硬脂酸和油酸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测定粉末油脂过氧化值中油脂的提取方法。利用丙酮-水(体积比1∶1)为溶剂,辅以超声破壁处理及加电解质后冷冻离心破乳,提油率可达70%以上。采用低温避光减压脱溶,有效避免了提取油脂过程对过氧化值结果的影响,从而可以反映粉末油脂真实质量水平。该方法提取成本低,使用低毒试剂,更为经济、环保,精密度良好,准确度较高,可应用于粉末油脂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食用油脂掺入异种油脂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前我国食用油脂掺假现象仍很常见,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是油脂食品安全问题重中之重。该文就油脂掺假现象从感官检验、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三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油脂掺假检测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油脂氧化与抗氧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油脂贮存过程中的氧化机理、氧化反应历程和产物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油脂抗氧化技术的原理和常用抗氧化剂的性能,提出应科学合理地使用抗氧化剂,减缓油脂氧化,保证油脂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用H-冷等离子体还原传统油脂氢化催化剂(B_4催化剂),得到的产物(HP-B_4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远优于B_4催化剂。借助XRD、XPS和EDS,对比研究了B_4催化剂和HP-B_4催化剂性能和结构的关系,揭示了B_4催化剂和H-冷等离子体反应的反应机理,提出了HP-B_4催化剂的结构模型,此模型揭示了HP-B_4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大幅提高的内在原因。模拟此模型,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相同结构特征的CIM(化学革新材料)油脂氢化催化剂,CIM性能更好。运用电子云分布理论分析HP-B_4和还原后CIM催化剂中金属的离子性。再借助XRD、XPS和EDS,对比研究了HP-B_4催化剂和还原后的CIM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验证了HP-B_4、CIM和还原后CIM催化剂的结构模型是合理的。载体和活性组分的强相互作用使得催化剂性能CIMHP-B_4B_4,CIM催化剂易实现大规模制备,制备方法简单,效果好,可以移植到其他的催化剂制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The chromatographic, spectrophotometric, and spectroscopic methods usually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oils and fats are reviewed,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dete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the triacylglycerol species present in the most common edible vegetable oils. Also, a review of the methods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egiospecific types of the triacylcglycerol species of oils and fats is presented. Methods of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the normal, reversed, silver ion, size exclusion, and chiral modes of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in the normal, reversed, and silver ion modes of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with capillary glass or stainless steel columns of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of mass spectrometry in different modes are presented and evaluated. The different sample pretreatment methods, the chromatographic columns, the elution systems, and the detectors and detection modes that have been combined with the above methods are also reviewed. Other spectroscopic methods used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atus of an oil or fat, such as ultraviolet, fluorescence, chemiluminescence, infrared,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re also reported, selectively. The majority of the triacylglycerol species present in an oil or fat could b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by a particular technique of the reviewed methods, but a complete separation in one single run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of the existing techniques, especially for samples with high triacylglycerol species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14.
化学计量学方法及其在油脂识别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一些常见的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SIMCA等)在油脂识别分析中的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主要用于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中的数据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从中获取油脂的成分、结构及其他相关信息,解决一些常规数据处理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得同时识别不同的油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以硅酸钠和盐酸为原料制备载体多孔二氧化硅,以金属硝酸盐为前驱体,沉淀法制备油脂加氢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方法,镍负载量,二氧化硅载体比表面积,催化剂助剂铁、钴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淀法效果优于浸渍法;最佳镍负载量为30%左右;二氧化硅载体的最佳比表面积为500~600 m2/g;最佳镍铁质量比为100∶1;创新采用钴助剂,镍钴最佳质量比仅为2 000∶1.镍钴复配催化剂具有制备过程简便,成本低廉,活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油脂在长期贮藏中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生氧化酸败,不仅影响食物感官,降低营养价值,同时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导致人体衰老、癌症以及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天然抗氧化剂因具有安全性高、抗氧化能力较强的特点,已被普遍运用于油脂抗氧化中。从酚类、色素类、多肽类、甾醇类物质以及多糖类物质5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从动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对油脂抗氧化的作用,旨在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应用,油脂储存、保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食用油脂中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根据TBHQ溶解于乙醇的性质,利用80%乙醇溶液将油脂中TBHQ提取出来,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测定.TBHQ在0~25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99,最低检出限为0.001g/kg,按0.05、0.10和0.20g/kg三个添加水平测定回收率在91.9%~98.0%之间, 7次重复测定的变异系数在3.9%~5.9 %之间,与液相色谱法相比较,采用F检验法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两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及其制品中苯并(a)芘的方法。方法 试样经过正己烷提取, 中性氧化铝或分子印迹小柱净化, C18色谱柱分离, 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20 μg/L, 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 最低定量浓度(the limit of quantity, LOQ)为0.5 μg/kg, 在0.5、5、15 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5.5%~93.8%,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3.0%~9.6%。结论 该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满足GB/T 27404规定, 定量限满足GB 2762实施要求, 被用于修订GB/T 5009.27-2003为 GB 5009.27-2016。  相似文献   

19.
食用油脂鉴伪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地沟油事件多次引起人们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担忧。由于缺乏有效的食用油脂中地沟油鉴别检测技术,制约着相关方面的食品安全监管和预警体系建设。由于地沟油通常是作为一种添加物掺入食用油脂中,更有甚者,地沟油渣直接冒充正常油脂流向餐桌,因此食用油脂鉴伪技术研究对地沟油的检测有较大借鉴作用。基于此,该文对近几年来食用油脂鉴伪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食用油脂中p-茴香胺值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栾霞  祖丽亚  樊铁 《中国油脂》2006,31(11):38-40
对ISO中食用油脂的p-茴香胺值测定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影响茴香胺值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对几种食用油脂茴香胺值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明,ISO法准确性、重复性好。在茴香胺值测定过程中应注意取样量、样品、试剂含水率等因素。另外,对于低含氧酸油脂,可以用正己烷代替ISO方法中的异辛烷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