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ACnet是用于楼宇自控系统的数据通信协议,BACnet/IP是BACnet与INTERNET的互联协议,它将IPv4网络作为下层通信网络。从网络技术的发展来看,IPv6网络将逐渐取代IPv4网络。本文针对这一趋势,提出了基于IPv6的BACnet/IP通信协议,利用NS-2对BACnet/IP基于IPv6的通信进行了建模仿真,并对比分析了BACnet/IP在IPv6网络与IPv4网络下的数据传输性能,从而论证了BACnet/IP通过扩展是可以在IPv6网络通信的,而且其传输性能优于IPv4网络。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问题的基础是节点分布策略,在一般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和通讯模型下给出了具体的hmax~η节点数分布模型,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的瓶颈节点问题。仿真结果显示,比起简单的节点随机分布模型,hmax~η节点数分布模型极大地延长了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直属党委人事评估系统为背景,探讨通用网络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分别研究C/S结构和B/S结构的网络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网络环境及其实现方法,分析了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特点,分别给出了一种通用网络管理系统的C/S解决方案和B/S解决方案,给出两种解决方案的特点、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4.
宋蒙  许可  宋美娜 《软件》2014,(9):21-25
网络编码技术给传统TCP协议的改进提供了新思路,而伽罗华理论为网络编码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文描述了网络编码TCP(TCP/NC)系统的原理架构,给出了基于伽罗华域运算的网络编解码算法的具体实现方案,并就TCP/NC和TCP-vegas协议在相同网络丢包率下的吞吐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网络编码的TCP/NC协议在丢包率较高的网络环境下具有更高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网络控制终端,在嵌入式操作系统NUT/OS和嵌入式TCP/IP协议栈NUT/NET的基础上,实现该终端接入以太网中,和计算机网络的通信,从而将被控对象接入了计算机网络中.  相似文献   

6.
目前联通IP网络正面临网络转型、实现快速业务支撑的强烈需要,在这种环境下,SDN/NFV作为新一代的网络技术,在网络重构变革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联通IP网络引入SDN/NFV,可以让运营网络向新的业务拓展。基于此,笔者研究了新的核心网网元虚拟方案,实现了基于SDN/NFV的核心网云化架构。  相似文献   

7.
网络攻击检测在网络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网络攻击检测的对象主要为僵尸网络、SQL注入等攻击行为.随着安全套接层/安全传输层(SSL/TLS)加密协议的广泛使用,针对SSL/TLS协议本身发起的SSL/TLS攻击日益增多,因此通过搭建网络流采集环境,构建了包含4种SSL/TLS攻击网络流与正常网络流的网络流数据集.针对当...  相似文献   

8.
在对比已有网络性能及可靠性模拟器优缺点的基础上, 采用下一事件法模拟消息在网络中的活动过程, 建立了一种自相似网络的可靠性模拟-SNRS.将网络节点和到达信息流之间视为G/M/I/B(或G/D/I/B)排队系统,模拟信息从产生到消失的活动情况,并统计排队过程中平均排队延迟和平均丢包率.通过可靠性指标公式计算自相似网络的可靠性,并对网络可靠性进行分析.SNRS能够支持多种拓扑结构和多种网络参数条件下的模拟,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可以较好地适应网络的可靠性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增强车载总线CAN网络的安全可靠性,满足日益增加的车载电控单元对网络安全性能的需求,深入研究了OS-EK/VDX中的网络管理标准及实现机制,并探讨了在CAN网络中引入OSEK/VDX直接NM(OSEK/VDX direcr NM)机制的可行性。根据CAN网络的通信机制与直接NM的特点,在NS2仿真系统上扩展了CAN网络模块与直接NM模块,并通过实验有效地实现了两者的结合。实验结果表明,OSEK/VDX直接NM系统可在CAN网络中迅速达到稳定状态,继而为CAN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舰载作战指挥系统对网络的需求,提出了一套双冗余网络方案,在Sun/Solaris,PC/加固微机/Vxworks等平台上设计并开发了双冗余网络实用软件包Bnet,该软件解决了通信中的可靠性,异种计算机、异种操作系统的互通互联、双冗余网络的工作方式、测试方法和切换过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在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无论是大型的企业级网络还小型的工作组级网络,无论是公司网络,政府机构网络还是校园网,都广泛采用了TCP/IP技术,绝大多数计算机网络都统一到Internet/Intranet体系。Internet/Intranet提供极其丰富的网络服务,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同时也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本论文就所学知识对网络服务器如何配置与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利用WiFi技术共享3G/4G带宽的无线路由器。该路由器支持UMTS/GSM/CDMA以及TDD/FDD-LTE网络标准,实现了对3G/4G网络各制式的兼容。在详细介绍了该路由器的设计方案后,重点介绍了该路由器无线局域网的组建和3G/4G网络的接入,并实现了无线局域网和3G/4G网络的互通。最后利用多个智能终端设备对该路由器的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证明了该路由器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TCP/IP是目前网络环境中广泛采用的互联网协议。本文简述了TCP/IP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依据网络数据包嗅探工具Ethereal以TCP协议的三次握手过程为例,深入探讨了TCP/IP的体系结构和数据传输机制,并对协议的网络性能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早期的基于C/S结构或简单B/S结构的网络考试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实际应用需求,研究开发了一套能适应大型网络考试需求的分布式B/S结构的通用网络考试系统,提出了基于3级管理架构的考试系统方案。从网络架构、总体功能、业务流程和安全4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并用JSP和SQL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基于分布式架构的网络考试系统。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因特网的不断发展壮大,各软件公司都纷纷推出了各式各样的网络应用软件,网络用的压缩软件,就是其中的一个种类,笔者选择了几个相当不错的网络压缩软件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到ftp://202.1102.16.62/incoming/bearmimi_hongr/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Ad hoc多播路由协议(ADMR)中加入发布/订阅匹配算法,将发布/订阅中间件与移动Ad hoc网络相结合,设计出适应发布/订阅分布式网络的多播路由协议(PSMR),中间件使用该协议将发布者的数据分发到相匹配的订阅者。使用NS2网络仿真平台实现了该协议,将其与ADMR进行性能比较,大大减少了网络中分组转发次数,提高了网络效率。  相似文献   

17.
作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Windows 95内置了TCP/IP协议,把以往Unix系统的一些网络功能和TCP/IP基本应用程序集成进了Windows 95,为PC机作为网络客户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在Windows 95中除了大家熟悉的Ping、FTP、Telnet等TCP/IP网络命令外,还有一些与网络有关的命令和程序—  相似文献   

18.
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提出了采用CORBA技术解决分布式、异构型网络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并采用CORBA/CMIP和CORBA/SNMP网关解决电信网管和Internet网管的交互。在提出方案的同时,实现了在Internet/Intranet网络中的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未来构建天地一体化空间网络的需求,分析了载人登月网络的特点以及目前地面网络广泛应用的TCP/IP协议应用于载人登月网络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使用延迟/中断容忍网络(Delay/Disruption Tolerant Network,DTN)体系来构建载人登月网络的设想,并设计了载人登月网络协议体系架构;最后通过在测试平台上进行真实的文件传递试验来对基于DTN技术的载人登月网络进行性能仿真,并对利克里德传输协议(Licklider Transmission Protocol,LTP)的参数进行理论上的优化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地月信道误码率较高的情况下,采用LTP segment大小为400 Bytes,相比于LTP segment大小为1400 Bytes、800 Bytes和100 Bytes,分别提高了17540 Bytes/s、4160 Bytes/s和47000 Bytes/s的有效吞吐量。  相似文献   

20.
CSMA/CD 网络在长期试错中已经从单总线型网络发展到了堆叠式网络, 但其不确定性本质上并未得到解决. 本文从数学原理角度推导了其不确定性解决的理论依据, 通过对堆叠式网络数学模型的抽象, 证明了堆叠式网络结构服从幂率变换定理, 在其时间敏感性上以幂率收敛方式优于单总线型网络, 并从网络吞吐量和网络传输效率性能分析评价了该模型. 最后, 总结出了CSMA/CD 的理论``究竟', 拓宽了CSMA/CD 在嵌入式工业控制领域的``方便' 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