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油田的增产措施大都很频繁.但是对于措施增油量以及油田自然递减率的计算并没有很好的方法.文中通过详细解剖双河油田核三段VII油组下层系补孔、换泵、堵水措施增油规律,建立数学模型,探讨一套适用中高含水期老油田措施产量的预测方法,为寻找油田自然递减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双河油田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地质及剩余油分布特点.优选出了适用于60~90℃油藏的深度调剖剂,该调剖剂可用现场新鲜污水配制,具有成胶时间长、交联强度适中、可封堵又可运移、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同时应用井间示踪技术识别了试验区的大孔道发育和剩余油分布情况,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5口井的深度调剖方案进行了优化。优化的调剖方案实施后,初步显示出油层中的大孔道得到封堵,对应油井见到了一定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中阐述了开采历史长达90年现已严重水淹的老油田,是如何使其增产的一些做法,从增产方案实施的背景,老油藏新评价和重新设计部部实施新的油藏经营/管理方案等方面说明,严重水淹的老油田通过具体分析,做工作还是可以增产的。  相似文献   

4.
双河油田核三段Ⅶ油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运用储层地质学理论,利用钻井、岩心分析,测井解释资料,从岩石学特点、孔隙类型、结构特征、隔夹层分布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等方面,对核三段Ⅶ油组储层展布和储层物性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描述,指出沉积微相、隔夹层分布对储层非均质性起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为中孔、中-高渗,细喉-较细喉,不均匀类型强非均质储层,不同沉积相带其储层物性各不相同。充分认识核三段Ⅶ油组储层特征为该区进一步滚动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桥口油田为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平面、层间矛盾十分突出,致使油田过早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开发水平变差。为尽快扭转被动局面,研究应用了适合桥口油田特点的双靶心大位移定向调整井和纵向产液结构层间转移技术,并取得了连续四年含水不升、产量稳定、采收率提高的开发效果,为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俄罗斯斯拉夫油气股份公司在其所开发油田的高含水期采取的稳产措施,指出稳产措施应以经济效益为目标,重视技术与经济可行性的综合分析,实现投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双河油田核三段Ⅰ油组沉积微相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双河油田核三段Ⅰ油组湖盆陡坡型扇三角洲的沉积微相研究认为,研究区沉积微相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溢岸砂体、前缘席状砂、分流间湾、重力流砂体和前三角洲泥,研究层段可作为储层的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前缘席状砂砂体及水下溢岸砂体.根据岩一电对应关系确定出典型测井相模式,并通过测井相研究建立了研究层段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式,以该模式为依据对工区内各单层沉积微相进行识别,进而分析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对非均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油田在中高含水期阶段有它独自的特点,纵向和平面非均质严重,层间矛盾更加突出,没有动用的剩余油更加分散、破碎,产量递减速度加快,水油比增长快。根据油田在中高含水期的开采特点,分析了有代表性油田的成功开采经验,对油田在中高含水期的开采特点进行仔细研究,提出了油田在中高含水期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这对其它油田的注水开发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过30多年的高速高效开发,双河油田Ⅷ-Ⅸ油组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注采井网如何调整才能改善开发效果,是油田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为此在双河油田Ⅷ-Ⅸ油组将传统的油藏分析评价方法应用至更小的沉积单元——单砂体,采用静动态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双河Ⅷ-Ⅸ油组的86个单油砂体进行了评价分类,针对分类后油砂体存在的问题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挖潜对策,该方法在矿场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增储上产效果,提高采收率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以双河油田核三段Ⅱ 5油层为例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 ,以储层沉积特征、砂体展布规律、夹层发育程度及发育状况等地质知识为前提 ,在综合运用钻井、测井、生产测试等资料基础上 ,探讨了扇三角洲厚油层精细划分方法 ,对其他同类型油田的储层划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石油化工应用》2017,(1):55-57
井网密度不仅影响着采油速度,也影响着油田经济效益和油田最终采收率。合理的井网密度能够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Q1区属于低渗透油藏,采用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综合含水56%),为保持在注水开发的中后期继续保持好的开发效果,并获得较好的最终采收率和经济效益,一方面要继续优化稳产技术措施,另一方面,研究合理加密调整井网密度,确定合理的加密调整井网形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双河油田核二段的普通稠油断块油藏聚驱开发试验进行了讨论,为其它类似单元的聚驱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双河油田437断块Ⅱ1-2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方向带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剩余油分布规律预测成为保证高含水期油田稳产的一项关键工作。根据双河油田437断块的构造、物性特征和注水开发现状,分析影响该断块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运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综合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为制定油藏下一步开发方案,提高油藏挖掘潜力提供必要的依据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梁家楼油田沙三段中亚段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梁家楼油田经过近2 0年的滚动勘探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但层内、平面剩余油潜力大,剩余可采储量高达5 0 3×10 4 t。在重建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受储层非均质性和流体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微构造高点、II、III类储层、BC类流动单元的油层顶部相对水淹程度轻,剩余油富集,采用不稳定注水、水平井、堵水复射技术等方法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3 .3 %。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改善水驱油田开发效果的必要性,论述了注采井网采新优化组合、细分注水、细分酸化、细分堵水、高强度化学堵水、深度调剖等调整挖潜措施在双河油田的实施情况.井网综合调整提高水驱采收率3.22%,增加可采储量35.7×104t;注采结构调整提高采收率2.95%,增加可采储量14.48×104t.有效地改善了双河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地层层序的划分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之一。本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利用岩心、测井、海平面变化及构造演化等资料,以最大湖(洪)泛面为层序界面,对泌阳凹陷双河油田核三段Ⅶ油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了精细划分。通过对构造演化和古气候特征的分析研究,建立了Ⅶ油组小层划分方案和层序对比骨架剖面。在此基础上,将Ⅶ油组下层系划分为5个短期旋回,15个超短期旋回,二者均为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旋回。  相似文献   

18.
阿尔胡韦沙赫油田位于阿曼北部海域,该油田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在采油30年之后已处于高含水期,仍然有优质井投入生产。在裸眼完井或衬管完井的油层剖面中,应用了垂直和水平井技术并与各种气举或电潜泵组合装置相结合。油田的大面积延伸需要完整的数据采集,以便研究地下情况的不确定性。增加产量主要是采用多学科研究组方法,以便确定一种最佳方法来识别剩余油目标,并且使用基础石油工程手段以更协调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级。目前标定的原油最终采收率为25%,仍在继续试验研究不同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和增产措施,预计在裂缝不发育区域通过混相水气交替注入方法增加原油采收率10%—15%。  相似文献   

19.
王庆勇  马国新  张凤喜 《海洋石油》2011,31(4):73-76,92
平湖油气田花港组油藏经过13年的开发,采出程度41%,油田综合含水96%,处于特高含水阶段.针对平湖油藏在高采出程度、特高含水条件下,剩余油分布复杂且无后备资源接替的情况,结合该油田的实际,提出了以精细分析隔夹层类型及地层对比,建立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剩余油分布;进行了层系重组、油田卡堵水、老井复查、开发油...  相似文献   

20.
东辛油田的长期停产井和低产井较多。如何使者老油田持续稳产?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对长期停产井和低产井进行挖潜,重新认识和分析这些油井的静态动态资料,找出停产,低产的原因,采用已有的和新的采油工艺,技术,结合开发地质的研究与分析,就能充分挖掘长期停产井和低产井的潜力,东辛油田的实例证明,由此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