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风电功率预测方法分为两类,即直接预测法与功率曲线转换法。因风电功率具有混沌特性,故将混沌时间序列的相关理论引入到风速和风电功率预测中。鉴于预测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型参数的选择,为此先用C-C法联合优化了重构相空间的参数,再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模型直接预测风电功率,或者由该模型得到风速预测值后,根据对应的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曲线而推算出风电功率预测值。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两种方法均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中基于混沌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直接预测法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风电功率预测对风电场安全平稳运行、电网调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风电功率短期预测指标选择不合理、预测精确度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PCC)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短期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PCC筛选出与风电功率密切相关的3个指标,即电流、温度、风速,然后以这3个指标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对风电功率进行RBF样本训练与短期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的预测模型预测误差更小,预测精度更高,能够满足风电功率短期预测的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风资源因具有较强的波动性、随机性与间断性等特点而导致风电功率预测精度不高。为减小风电功率波动对电网的冲击,提高电力系统对风电的接受与消纳能力,提出了改进的风电功率短期预测方法与基于波动的误差修正方法。首先将风电功率按不同波动过程进行聚类划分,提取不同波动的特征曲线对功率值进行修正;采用引力搜索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GSA-BP)作为基本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分析不同波动过程下的预测误差表现,建立预测误差与综合气象指标的映射关系。针对不同波动过程建立相应的风电功率误差修正模型,提出了线性模型和GSA-BP非线性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预测误差进行修正,最后以功率预测值叠加预测误差修正值作为最终预测结果。该风电功率预测误差修正方法不仅涉及风速风向等常规因素,而且考虑到了风电功率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日理论结合自适应脊波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预测模型。在传统相似日方法上,将相似日细致到"相似时段",即基准段和预测段;采取对基准段风电功率曲线和预测段日特征向量进行双重搜索的方法,保证了相似精度;并采用分层搜索逐步逼近预期目标,既突出主导因素又节约计算时间。在基准段曲线相似度的基础上结合机组启停状态,并引入了预测段的特征量,增加了相似日的评估信息,使得相似日的选取更加合理、准确。用自适应脊波神经网络对相似样本进行建模、训练,得最终预测值。经算例分析,该方法能有效预测未来12 h的风电输出功率,从而实现较高精度的多步预测,为调度部门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风电功率预测中较强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相似时段聚类的风电功率短期预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确定相似时段的最佳长度。在此基础上采用K-means算法对功率曲线形状特征进行聚类。预测过程中,应用自适应分类算法对基准功率向量进行类簇划分,并结合气象因素筛选出最优相似时段集合。以该集合作为训练样本,以功率曲线和气象信息作为输入建立Elman神经网络模型,迭代地预测未来时段的风电功率。最后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和混沌相空间重构的风电功率短期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电场发电功率的短期预测对并网风力发电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风电功率时间序列非平稳、非周期的特点,文中运用经验模式分解理论将风电功率时间序列分解为随机分量和趋势分量,对随机分量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混沌预测;趋势分量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混沌预测,拟合各分量的预测值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以云南某风电场数据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验证,证明了该预测模型比传统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可为风电功率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厉卫娜  苏小林 《电力学报》2011,26(6):458-461,465
为了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降低电网调度的难度,通过对影响风电功率预测的诸多因素如风速、风向、风电功率、温度等进行分析,进而对风电功率的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基于多变量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风电功率预测的比较研究,证明BP神经网络预测与小波-神经网络预测这两种方法的预测精度不同。而且,对于同一种方法,输入变量的多少也对预测精度产生影响。通过最终的比较研究得出,采用基于多变量输入的小波-神经网络开展风电功率预测可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风电功率的预测精度,研究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PF)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使用PF算法对历史风速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风速数据结合风向、温度的历史数据,归一化后构成风电功率预测模型的新的输入数据;利用处理后的新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建立PF-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风电场的输出功率。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预测模型进行风电功率预测,预测精度有一定的提高,连续120 h功率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达到8.04%,均方根误差达到10.67%。  相似文献   

9.
风力发电功率受到风速、风向等气象因素而呈现强波动性与随机性,对超短期风电功率精确预测提出了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CNNGRU混合神经网络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首先,为提升模型对输入数据矩阵的时空特性提取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结合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的组合算法;其次,为提升模型对强相...  相似文献   

10.
风力发电不确定性强、波动性大,日前预测精度有待改善。为提高风电日前区间预测效果,提出一种基于鲁棒多标签生成对抗的风电场日前出力区间预测方法。首先,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风电出力与多种气象因素、历史风电出力间的相关性,构建含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特征与风电出力的原始数据集。然后,在原始数据集中去除待预测日风电功率,得到聚类数据集开展k-means聚类,获得带簇标签的原始数据集。之后,基于鲁棒性辅助分类生成对抗网络,生成海量带标签场景。最后,根据已知的历史风电出力和数值天气预报获得的特征,确定待预测日的簇标签,在生成场景中按对应簇标签筛选与待预测日风电功率特征相似度高的多个场景,组成相似场景集。基于相似场景集的待预测日风电功率均值及上下限,分别获得待预测日(次日)24个时段的风电功率点预测及区间预测结果。以中国东北某地区实际风电场数据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风速云模型相似日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电功率预测是解决风电不确定性影响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手段,高比例风电并网条件下对每个时刻点的预测精度要求都将更为严格。训练样本是影响预测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实际天气系统的复杂多样性和类属模糊性,定向选择与调度时段内风况相似的训练样本对预测精度至关重要。因此,提出了基于云模型定向选取风速相似日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能够对指定时段内风速随机性和模糊性特征进行学习和建模,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定向筛选和精细化利用提升预测精度。首先,以日为单位建立历史风速的云模型数据库;然后,建立云模型相似度量化指标,用于判断与待预测时段风速云模型最为相似的历史数据序列,以此为训练样本建立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在实际预测中,每日根据天气预报信息滚动更新训练样本和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精度。最后,选择中国北方某风电场运行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能够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安鹏跃    孙堃 《陕西电力》2020,(8):38-43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对提高光伏电站控制、调度性能以及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日和回声状态网络(ESN)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首先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对光伏发电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筛选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再利用主要影响因素的历史气象信息建立气象特征向量,通过计算灰色关联度(GRA)寻找合适的相似日;最后运用ESN创建预测模型,利用相似日历史数据训练ESN,而后对预测日的输出功率进行逐时预测。算例表明,对比传统模型,GRA-ESN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风电出力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Bayes优化的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LSTM)的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对风电历史出力序列进行分解,并对各分量及原始数据分别提取8个统计特征量,与预测前6个时刻出力值共同组成预测特征集。然后,采用绳索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从预测特征集中提取具有统计意义的特征子集,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最后,提出基于Bayes超参数寻优的LSTM网络优化方法,以提高预测精度。选取湖北某市风电出力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BP神经网络、SVM、RBF网络、GRNN网络等预测模型,所提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特征提取方法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光伏功率单变量预测方法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光伏功率多变量相空间重构预测方法。 首先,基于相关性分析, 选取实际光伏电站的历史光伏功率和气象因素时间序列组成多变量时间序列;然后,利用 C-C 法和虚假邻近点( false nearest neighbors,FNN)法重构光伏功率预测的多变量相空间,并以小数据法识别其混沌特性;最后,结合径向基函数( 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建立了基于多变量相空间重构和 RBF 神经网络的光伏功率预测模型。 算例分 析表明,相较于单变量预测方法,所提出的多变量相空间重构预测方法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5.
针对建立短期风速预测统计模型时输入变量的类型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短期风速预测方法。该方法以风速为基准序列,对温度、压强、相对湿度、露点等气象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按照关联系数大小对气象因素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选择风速和关联系数较大的气象因素作为输入变量构建LSTM模型,最后通过模型计算出预测结果。基于实测数据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风电功率预测多采用统计预测模型,为了达到可接受的预测精度,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不适用于缺少历史数据的新建风电场,为此提出基于小样本集的网侧风电功率预测方法。基于风电场少量的历史数据,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网侧风电功率预测通用模型,并用此通用模型对风电场功率进行初步预测;在通用模型预测的基础上,利用区域内风电场的特征参数对这一网侧通用模型进行辨识和修正,从而得到区域电网网侧风电功率预测结果。实际算例验证了基于小样本集的预测方法的可行性,实际预测精度较好,说明该方法适于历史数据样本较小的风电场的功率预测,能够减少功率预测中统计预测方法对数据的依赖。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关键气象因素提取难、天气波动过程与功率波动过程匹配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气象特征与波动过程关联的短期风电功率组合预测方法。首先,通过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原则得到数值天气预报的气象特征因素来划分天气波动过程。其次,考虑天气波动过程与功率波动过程的关联关系,建立了以气象特征因素为输入、以风电功率为输出的波动过程关联的短期组合预测模型。最后,将不同天气波动过程下的风电功率预测值在时序上进行重新组合,以得到波动过程为输出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结果。实际算例表明,采用气象特征因素作为输入以及面向波动过程关联的组合预测方法能够明显地提高短期风电功率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数据和天气因素对光伏出力预测的影响较大,提出了一种日特征相似度与形状相似度相结合的方法,分时段地预测光伏发电功率。该方法首先采用欧式距离法对气象类型进行细分,然后在不同时间段中分别利用两种相似日选取算法选取历史相似日,再利用其对应时段的历史功率值及气象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对预测日相应时段的功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规模风电接入电力系统,风电功率爬坡事件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研究爬坡事件发生时的功率预测已越来越迫切。基于极限学习机理论,提出了一种考虑风电功率爬坡事件的超短期功率预测和校正模型。首先,利用最优旋转门算法对当前爬坡事件进行识别,提取爬坡事件特征值,建立模糊C均值聚类模型以得到同类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极限学习机算法对上述数据进行训练、预测,通过元组向量时间扭曲法在历史风电功率预测爬坡事件库中寻找与当前风电功率预测结果相似的爬坡事件,得到功率预测历史相似爬坡事件。最后,利用功率预测历史匹配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特征值误差,对风电功率预测结果进行修正。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可准确识别风电功率爬坡事件、有效提高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种计及数值天气预报中气象因素和风速空间相关性的组合加权风电功率预测模型。首先,考虑到数值天气预报数据中的风速精确度不高,建立了基于高斯过程的数值天气预报风速修正模型,计入其他气象因素,如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等,进行风电预测。同时,基于目标风电场与相邻风电场区域的风速空间相关性分析,求得其最大相关系数点的延迟时间,建立风速空间相关性预测模型。然后,基于数值天气预报偏差修正的风电功率预测模型和空间相关性预测模型,建立组合加权预测模型,并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得组合模型中各个单一模型的加权值。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及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