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用途转杯纱纺纱要求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拓宽转杯纱的应用范围,提高成纱质量,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分析了针织、机织及牛仔布用 转杯纱的纺纱要求。针织用纱配棉成分要求最高,且成分要稳定;转杯纺工艺流程应根据配棉成分,织物要求合理选择,随着纱线号数的减小,纺杯直径减小,转杯纱捻系数增大,清纱工艺参数从严,针织用纱要求最高,牛仔布用纱要求最低同时,还述及了高 、中、低档织物所用转杯纱各级纱疵的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2.
合理配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原棉质量现状,论述了原棉各项性能指标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合理配棉的技术方案,指出合理棉是棉纺厂降低纺纱成本、确保成纱质量稳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低等级原棉纺纱生产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低等级原棉纺纱的配棉情况和生产工艺配置。低等级原棉色泽黄,短绒含量高,含杂高,成纱色差大,生产中应根据低等级原棉的特征,合理配棉,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成纱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EFS(R)优化配棉管理系统为得到每个棉包的HVI数据后进行配棉,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配棉方法.文章对EFS(R)配棉系统作了简要介绍,并通过将EFS(R)棉系统与人工配棉方法作比较,证明EFS(R)配棉方法有利于成纱质量的提高及生产成本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转杯纱成纱条干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纺杯转速和喂入条子定量对成纱条干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转杯纺黑灰纱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转杯纺纱是新型纺纱中最为成熟、最为普及的纺纱方法,它具有配棉经济、工艺流程短、成纱质量好等优点,因此受到广大使用厂家的肯定。我公司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安装了四台自排风式和两台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纺制36tex-83tex棉纱,均为自用纱,在织造中,影响棉布质量的主要疵点之一是黑灰纱,下机一等品率也受到极大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质量攻关,经过反复观察、实践,我们对两种机型的黑灰纱有了一个较为全新的认识,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转杯纺在有些棉纺厂用作废纺 ,其纺纱原料的 6 0 %左右为各种回花下脚 ,只有 4 0 %左右的低等级原棉。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原料提高转杯纺成纱质量 ,对棉纺厂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不容忽视的。尽管现在各工序纺纱工艺已相当成熟 ,但纺纱工艺必须与纺纱原料紧密结合 ,并随着纺纱原料的变化不断得到调整。针对转杯纺粗号纱原料的特点 ,我们在清棉与并条工序为提高成纱质量进行了工艺实践。1 开清棉工序1 .1 圆盘配棉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圆盘配棉质量如何 ,是提高转杯纺棉卷质量的重要一环 ,因为在大多数正常配棉排包情况下 ,棉包密度比较接近 ,…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转杯纺纱成纱过程及转杯的制造质量分析,提出了影响转杯的使用寿命及成纱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郭梅  杨雯静 《新纺织》2005,(6):35-37
采用新疆长绒棉纺制CJ4.32tex特细号纱,原棉配棉品级为1.33,纤维长度为37mm。针对影响喷气织造效率和质量的原纱条干CV、单纱强力及单强CV等关键指标,运用系统工艺学原理,通过大量纺纱试验,在原料、工艺、设备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保证了特细号纱的顺利生产及成纱质量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从转杯纺的加捻方式与成纱结构,捻度测试的不淮确性,设计捻度对强力,条干CV及转杯纱交织效果的影响等方面,对设计捻度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指出设计捻度对纺纱工艺设计和成纱质量起主要作用。用现有方法测试的捻度仅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提高针织用纱质量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翁毅 《棉纺织技术》2005,33(7):53-54
针织用纱质量的要求高于机织用纱,对纺纱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针织用纱质是控制配棉环节和纺纱环节.配棉应控制好原棉的成熟度、短绒率和有害疵点;纺纱过程中应优化纺纱工艺,控制成纱棉结和提高条干均匀度.  相似文献   

12.
分析计算机配棉系统配棉及预测成纱质量的效果。介绍了计算机配棉系统的功能,分别选取马克隆值和长度(方案1)及马克隆值、长度和纤维整齐度(方案2)为参数进行配棉及纺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方案1的预测理论数据与实际生产数据误差较大,而方案2的误差明显减小,生产出的成纱质量符合使用要求。认为:根据原料情况合理设置计算机配棉系统的棉包分类分组方能取得理想的成纱质量预测结果,如能综合考虑设备、工艺等因素,计算机配棉系统的预测结果会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集聚纺针织纱的质量指标并节省设备投入,从配棉、分梳、工艺参数及新型器材应用四个方面分析了生产纯棉集聚纺针织纱应注意的环节及针织纱生产中的共性特点和突出的个性问题及控制方法。指出:合理配棉是稳定集聚纺针织纱质量的基础,加强分梳是纺好纱的关键,优化工艺参数是纺好纱的重要手段,应用新型器材是提高纱质量的主要途径;只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原料、设备特点,及时调整上车工艺设置和器材配置,就一定会生产出令客户满意的优质原纱。  相似文献   

14.
针织纱质量控制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讨针织纱质量的控制途径.针对针织纱终端用户需求,从配棉、生产管理以及针织纱重量、奈干、常发性纱疵、强力、疵点、毛羽等质量指标较全面地分析阐述了质量控制的途径和方法.指出:科学配棉、控制异性纤维、实施质量内控标准、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并条采用自调匀整系统、运用先进测试仪器进行离线与在线检测、质量追溯管理等是全面控制和提高针织纱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朱秋凉 《棉纺织技术》2007,35(12):34-36
为了提高弹力牛仔布质量,试纺了赛络纺棉氨纶包芯纱,并与传统环锭纺棉氨纶包芯纱的成纱质量进行了对比.通过合理配棉,优化纺纱工艺,赛络纺棉氨纶包芯纱顺利纺制,其条干、强度及毛羽等主要质量指标优于传统环锭纺棉氨纶包芯纱,且包覆效果好,织制的弹力牛仔布布面光洁,纬向缩率减小,纬向色档疵点消除.  相似文献   

16.
特细号纱纺纱质量控制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采用新疆长绒棉纺制CJ 4.32 tex特细号纱,原棉配棉品级为1.33,纤维长度为37 mm.针对影响喷气织造效率和质量的原纱条干CV、单纱强力及单强CV等关键指标,运用系统工艺学原理,通过大量纺纱试验,在原料、工艺、设备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保证了特细号纱的顺利生产及成纱质量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收获期原棉的物理性能及纺纱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分析测试了早、中、 晚期棉的物理性能 指标和不同配比早、中、晚 期棉的成纱质量指标。指出:早、 中期棉的怀能指标优于晚期棉;不同配比早、中、晚期棉的成纱质量、织物布面纱疵及染色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中应根据品种合理配棉。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精梳针织纱的质量,以CJ 14.5 tex针织纱为例进行了纺纱实践.配棉应控制好原棉的长度、细度、成熟度、短绒和有害疵点;对传统纺纱工艺要进行优化,选用新型纺纱器材,调整设备状态,重点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和控制棉结.生产实践表明,优化后的纺纱工艺成纱质量明显优于传统纺纱工艺的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9.
减少针织纱细节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减少针织纱细节,提高成纱质量,运用系统棉纺工艺学的思想,针对针织纱生产过程中细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纺纱试验.针织纱细节与原料中的含短纤维量、牵伸工艺配置、机械设备、操作和清洁等因素有关.通过采取合理配棉、优选工艺参数和新型纺纱器材、加强挡车操作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措施,减少了针织纱细节,针织纱质量达到乌斯特2001公报5%~25%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棉纤维长度整齐度的有关概念、指标和乌斯特公司关于棉纤维长度整齐度的评定标准,并对不同长度整齐度的配棉进行了纺纱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棉纤维长度整齐度对成纱质量的影响较大,生产中配棉时必须注意棉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这一指标,应根据企业纺纱品种的用途和实际纺纱质量水平,由长期的实践积累经验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