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大型三辊卷板机机架的强度与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新型大型三卷板机机架的强度和刚度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建立了机架的板壳有限元模型和平面应力有限元模型,并将此两种模型进行比较,讨论了平面应力模型的可行性,为机架的结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热轧精轧机机架进行应力分析。通过子模型技术对机架上横梁压下螺母孔顶部过渡圆弧处应力最大的部位进行精确计算,比较了整体模型和子模型计算结果差异,结果表明子模型方法更适合于机架应力集中处强度分析的精确计算。  相似文献   

3.
四米斜刃剪切机综合测试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和机架模型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四米斜刃剪切机进行了综合测试,为剪切机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高速剪切机机架为研究对象,在CAD技术辅助完成机架传统设计的基础上,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机架机体进行了静力学有限元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机架机体的应力、应变等云图,对机体的应力和变形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检验,有效地避免了设备工作过程中机架的不稳定性,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设计、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半闭口式轧钢机机架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即按接触问题建模.这样构造出的力学模型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文中介绍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以650型轧机机架为例,给出这类机架的接触问题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处理方法,并按此方法分析机架的应力和变形.根据分析结果对机架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平面钢屋架节点刚性次应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两种跨度下典型平面钢屋架节点刚性所产生的次应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对典型平面钢屋架采用了平面铰接模型、平面刚接模型Ⅰ以及平面刚接模型Ⅱ.分析了在普通荷载作用下钢屋架次应力的大小、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次内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并初步探讨了次应力对钢屋架计算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钢屋架杆件的次内力随着杆件线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屋架跨度的增大,次应力的影响也愈大,且次应力的影响不可忽略.该结论可为考虑次应力的钢屋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MSC.PATRAN仿真平台,利用六面体高阶单元建立巨型模锻压机机架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出了机架的前6阶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模态振型。分析突然卸载时机架的瞬态响应,得出了机架卸载时的变形和应力分布,为更深入细致研究机架的力学行为以及进行动态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四辊轧机机架进行应力和变形分析。结果表明,机架上横梁压下螺母孔顶部过渡圆弧处是应力最大的部位,该部位应力梯度大、过渡圆弧半径很小,必须采用子模型方法进行精确计算;辊系轴承座施加给机架立柱的侧向力对机架窗口水平方向的变形有很大影响,只有计及侧向力的作用,才能精确计算出机架窗口的变形。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维软件PRO/E对梳棉机机架进行三维参数建模,通过计算机接口技术将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WE进行刚强度及模态分析,找出机架结构的静、动力学缺陷。采用电阻应变片电测法对梳棉机机架进行了现场的动应力测试,并对机架的动应力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测试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一致。选择机架的最大变形、最大应力为优化对象,对机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对改进后的机架再进行分析验证,改善了机架结构动态性能,提高了机架抗振能力,为机架结构的合理设计与改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和机架模型应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国米斜刃剪切机进行了综合测试,为剪切机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某型号尾罩结构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尾罩模型的设计,先采用未加筋的鞍形旋转壳,进行了弹塑性破坏分析,并进行了1:2的光壳缩比模型实验,得出应该加筋的结论。后又进行了加筋方案的计算分析及实验,最终确定了加一道顶部加强筋的低拱高方案。  相似文献   

12.
Effect of Fe Particle on the Surface Peeling in Cu-Fe-P Lead Fram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Cu-Fe-Palloys are most widely usedinthe Cu-basedleadframe of integrated circuit ,becausethe Cu-Fe-Pleadframe alloys have a highstrengthand afavorable electricalconductivity. However ,after multiple agingand coldroll-ing of the alloy,peeling damage will occur onthe surfaceof the alloy.Agreat deal of studies interests in the copper leadframeis concentrated onthe alloy’s micro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1-7].There are fewre-ports in the literatures dealing…  相似文献   

13.
复阻尼模型三维钢框架结构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实际工程分析中采用的一般动力分析模型不能细致表达阻尼特性,研究复阻尼模型动力系统以期得出较精确阻尼参数指导设计工作.方法采用复阻尼模型计算三维钢框架结构的简谐动力响应,求解应力相关复阻尼模型中的损耗因子,并与传统的Rayleigh阻尼模型计算的结构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在非共振区,两种模型计算的结构动力响应差别不大;而在共振区附近,Rayleigh阻尼模型和应力相关复阻尼模型计算的结构动力响应,后者远大于前者,并且两者存在一定的相位差;通过求解表明,损耗因子不是一个常数,其幅值随激振力幅值增加而增大.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机理不同的阻尼模型对结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的精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针对安装了摩擦阻尼器的高耸塔架结构的双模型动力分析方法。为满足摩擦阻尼器对高耸塔架结构振动控制的特殊需要,建立了高耸塔架结构的三维空间有限元静力模型和二维串联多自由度动力模型,并在形成控制力变换矩阵和计算摩擦阻尼器两端的相对位移的过程中综合地运用了这两种力学模型。还以国内拟建的第一高钢结构电视塔合肥电视塔作为算例进行了摩擦阻尼器风振控制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应力测定和爆破试验,对厚壁螺旋管进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光管成型加工成螺旋管后,虽然爆破强度不会下降,但其应力分布变得复杂,既存在拉应力又存在压应力,且方向也不一致。最大应力发生在螺旋管的根部,为拉应力。与光管比,螺旋管中的应力分布明显劣化,最大应力是成型前的8倍多。最后指出螺旋管的允许工作压力应综合考虑爆破强度、应力状态和使用环境等因素确定。  相似文献   

16.
MPEG视频源的两种基于RTP的建模及其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实时多媒体在IP网络上的传输,首次提出了两种基于实时传输协议的MPEG视频源的建模:一种是考虑不同类型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I帧的特殊性,对I帧采用Gamma分布建模,对P、B帧采用相对于I帧的合成回归模型分别建模;另一种是分别对I、P、B帧采用Gamma分布建模.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验证并比较了两种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以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为分析对象,采用解析法讨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全过程及相应抗连续倒塌机制和抗连续倒塌能力,推导了梁机制、复合机制、悬链线机制等各种抗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将这种分析方法和理论计算公式用于笔者完成的2个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试验,连续倒塌的抗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基于结构抗连续倒塌的自身特点,提出了"结构抗连续倒塌的延性要求与结构抗震的延性要求是不同的"这一观点,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延性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结合连续倒塌过程、抗连续倒塌机制、抗力和延性的分析,提出了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的延性设计要求。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实心圆轴扭转试验标定大变形弹塑性本构关系时客观应力导数的影响问题.给出了在实心圆轴扭转试验中,几种常用旋率的具体形式.应用等向强化的J2流动塑性理论,建立了以扭转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基准的,分别由Oldroyd、广义Jaumann应力导数和相对于变形率标架旋率的应力导数表述的大变形弹塑性本构关系.所得各本构关系中的塑性刚度函数与由Jaumann客观应力导数给出的塑性刚度函数形式相同,说明用扭转试验标定大变形弹塑性本构关系时,塑性刚度函数不受客观应力导数的影响,本构形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利用拟静力试验结果和有限元结果对干砌填充墙框架结构的受力机理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并联模型和等效斜支撑模型后,把钢筋混凝土框架及干砌填充墙抗侧力贡献单独分析,研究填充墙内砌块密度、摩擦系数及砌块层数等对结构抗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平面应力单元及界面单元能够模拟干砌填充墙的受力性能.根据该模型,试验对应工况下,无浆填充墙框架最终失效由框架破坏产生;2)无浆填充墙抗侧力贡献主要源于内部砌块之间的相互摩擦力,且该抗侧力分为恒定段、加强段以及极限承载力3段;3)提出了无浆填充墙抗侧力分段公式并得到了试验及有限元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