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与正常C57BL/6J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差异和降糖药物吡格列酮对KKAy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阐明宿主基因型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吡格列酮、肠道菌群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研究和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KKAy小鼠分为药物组和模型对照组,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定期收集小鼠粪便样品,提取其中微生物的总DNA,PCR扩增16S rDNA V3区,用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离扩增片段,结合DGGE图谱的数字化分析和特异条带克隆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 KKAy小鼠与C57BL/6J小鼠的DGGE图谱有明显差异,正常对照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保持稳定,而模型对照组和药物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药物组下降趋势略大于模型对照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喂药前KKAy小鼠(包括模型对照组和药物组)和C57BL/6J小鼠沿PC1方向分别聚为2类,随着实验的延续,药物组逐渐靠近正常对照组,并且喂药70 d后沿PC1方向,药物组与正常对照组聚在一起,而模型对照组另聚一类.结论 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宿主的基因型有明显的相关性;吡格列酮抑制某些细菌生长,降低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同时能够改善肠道中主要微生物的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燕麦β-葡聚糖对高脂饮食小鼠肥胖及肠道菌群影响。方法: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燕麦组),监控饲喂期小鼠饮食量和体重。饲喂25周后,测定血脂指标、内脏脂肪重量、空腹血糖、糖耐受量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燕麦β-葡聚糖能控制小鼠体重增加,显著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p<0.05);与模型组相比,燕麦组小鼠肠系膜脂肪、肾周脂肪和睾周脂肪量分别降低13.95%、22.13%和26.85%。燕麦组小鼠空腹血糖显著降低25.69%。燕麦组小鼠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肠道菌群方面,摄食燕麦β-葡聚糖显著增加小鼠肠道中拟杆菌门含量,B/F比值增加2.19倍,降低小鼠肠道中与炎症相关菌属Adlercreutzia equolifaciens、Bacteroides intestinalis和Peptostreptococcaceae noname等含量,增加Bacteroides dorei、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等有益菌数量,调节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3.
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高糖饮食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高糖饮食和普通饲料喂养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C57BL/6J小鼠,经适应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糖组,于第5周末,对小鼠粪便菌群16S r RNA的V1-V3区进行扩增,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其基因序列,与silva数据库中微生物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类。结果研究发现:尽管差异性不显著,高糖饮食组小鼠体重和血糖值较正常饮食小鼠有明显升高;正常饮食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高于高糖饮食的小鼠;高糖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Firmicutes(厚壁菌门),较正常组显著升高;高糖组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数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在属的水平上,正常组和高糖组粪便菌群中含量最高的是Allobaculum,其含量无显著差异;而两组在Lactobacillus和S24-7_norank的含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结论饮食类型对肠道菌群有着显著的影响,因而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琼四糖对力竭运动所致脂质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BALB/C雄性小鼠,并将其随 机分为3 组,即正常组、力竭运动组和新琼四糖干预组。本研究采用小鼠转轮式疲劳仪力竭运动模型,力竭运动组 和新琼四糖组小鼠给予力竭运动干预,而正常组保持正常活动。连续喂养16 d后,测定血清血脂指标并无菌收集小 鼠粪便,进行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导致小鼠脂质代谢紊乱,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时,新琼四 糖能显著改变力竭运动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以及菌群功能。总之,新琼四糖可靶向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菌群 脂质代谢通路,调控脂肪酸氧化和脂质合成相关酶,进而缓解力竭运动导致的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该文探究毛菊苣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db/db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该研究以m/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CON组),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组)、二甲双胍组(MET组)、毛菊苣醇提物低剂量组(CGL组)、毛菊苣醇提物高剂量组(CGH组)。灌胃给药8周,对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肝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进行分析,对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探究毛菊苣醇提物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毛菊苣醇提物高剂量组可调节db/db小鼠体质量及血糖,显著降低db/db小鼠TC、TG水平(P<0.05);测序结果显示CON组、MOD组、CGH组三组小鼠肠道菌群情况存在差异,毛菊苣醇提物给药可改善db/db 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上调db/db小鼠肠道菌群中有益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Romboutsia、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菌群相对丰度。研究证明了毛菊苣醇提物给药能调节db/db小鼠肠道菌群,通过提高有益菌相对丰度调节糖脂代谢,可为新疆地产毛菊苣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乳源酪蛋白糖巨肽(casein glycomacropeptide,CGMP)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乳源CGMP改善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菌群变化关系的可能机制。恶唑酮(oxazolone,OXZ)诱导小鼠UC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源CGMP组(50 mg/(kg·d))和柳氮磺胺吡啶(salazosulfapyridine,SASP)治疗组(40 mg/(kg·d)),其中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利用Ion Torrent PGM技术检测实验期间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UC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其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以及优势菌群比例下降。对测序序列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PCA)、UniFrac等统计分析发现,UC小鼠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降低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升高。乳源CGMP干预后UC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比例高于模型组,提示乳源CGMP可通过调节失衡的肠道菌群来改善UC。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探讨了从健康儿童肠道分离的干酪乳杆菌对便秘小鼠肠道粪便菌群组成的影响.选择体重为(20±2)g的小鼠72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干酪乳杆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小鼠,建立便秘模型.正常对照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小鼠灌胃复方地芬诺酯和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8.
探讨北太平洋鱿鱼墨多糖与秘鲁鱿鱼墨多糖对化疗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北太平洋鱿鱼墨多糖组、秘鲁鱿鱼墨多糖组。采用环磷酰胺化疗模型,无菌收集小鼠粪便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通过构建各组小鼠肠道细菌的16S rDNA克隆文库,单酶切分型,观察鱿鱼墨多糖对肠道菌群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鱿鱼墨多糖对化疗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种类有一定调节作用,且两种鱿鱼墨多糖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岩藻多糖(FUC)作为功能食品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40只雄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4组,用环磷酰胺构建免疫低下小鼠模型,每天灌胃给予干预组高、低剂量的岩藻多糖,对照组、模型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式细胞术、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等方法,检测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结果:免疫低下模型小鼠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小鼠脾脏组织和肠道组织损伤严重;经FUC干预后,小鼠脾脏组织、回肠组织形态破坏得到明显改善,脏器指数、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明显提高(P<0.05)。菌群分析表明,属水平上,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小鼠盲肠内容物中拟杆菌含量显著升高(P<0.05),乳酸杆菌、罗氏菌含量显著降低(P<0.05);经FUC干预后,免疫低下小鼠肠道中失调的菌群得到良好的恢复;FUC干预的各组小鼠,肠道中菌群结构与正常组趋近。结论:FUC可有效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并能有效缓解环磷酰胺造成的肠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FUC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香蕉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菌群人源化小鼠(HFA)肠道菌群的调控效果。将30只肠道菌群人源化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10只/组),分别饲喂普通饮食、高脂饮食和高脂饮食+抗性淀粉。提取第0周和第8周新鲜粪便DNA,比较用16S r DNAV6-V8区段特异性引物扩增产物,以PCR-DGGE技术手段检测抗性淀粉组、高脂饮食组和普通饮食组肠道菌群差异。第0周,三组小鼠菌群总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和粪便供者之间菌群相似性为36%;三组小鼠肠道菌群相似性达到60-93%,PCA分析显示三组小鼠的数据点都聚在一起,说明在干预前无明显差异,适用于分析抗性淀粉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膳食干涉第8周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数值,抗性淀粉组都极显著低于高脂组和普通饲料组(p0.01),PCA分析也显示三组小鼠肠道菌群各组的数据点都分布在不同区域,说明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HFA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桑枝低聚糖为原料,通过体内实验评价其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功效。通过高脂饲料结合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采用低剂量(200.00 mg/(kg·bw))、中剂量(400.00 mg/(kg·bw))、高剂量(800.00 mg/(kg·bw))桑枝低聚糖对模型小鼠灌胃干预。定期测定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值,40 d后测定小鼠口服糖耐量、胰岛素水平、氧化应激水平、肾脏相关酶、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观察小鼠结肠的病理形态,评估桑枝低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等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对肠道菌群的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较,桑枝低聚糖延缓了糖尿病小鼠的体重下降,对空腹血糖和糖耐量均有一定程度降低。经桑枝低聚糖治疗后,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GSH水平显著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CRE、BUN水平有效降低。通过对糖尿病小鼠的肠道菌群进行16S rDNA分析,发现桑枝低聚糖有效增加了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在门的水平上,减少厚壁菌门丰度,增加拟杆菌门丰度;在科的水平上,提高乳杆菌科的比例;在属的水平上,提高乳酸杆菌属的比例,并且降低毛螺菌属的比例。证实桑枝低聚糖能够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氧化应激水平,调节肠道菌群等途径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缓解糖尿病小鼠消瘦的状况,修复结肠与肾脏损伤,从而起到降血糖作用,在低剂量(200.00 mg/(kg·bw))下就能够发挥较好的降血糖功效,作用效果与剂量无明显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胡名媛  王锋  马永建  孙桂菊 《食品科学》2018,39(11):126-131
目的:探讨鱼油对KKAy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 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 只KKAy小鼠,分为模型组和鱼油低、中、高剂 量组,每组10 只。另设10 只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灌胃12 周后,测定血糖、胰岛素、脂联素、瘦素及 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鱼油低剂量组血糖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 鱼油低、中剂量组胰岛素水平显著提高(P<0.05),鱼油各剂量组的脂联素水平显著提高(P<0.05)。此外,鱼油 各剂量组可上调胰岛素受体底物-1、PI3K、Akt、葡萄糖转运蛋白-4基因的表达,其中低剂量鱼油对Akt和葡萄糖转 运蛋白-4基因的调控效果更显著。结论:低剂量鱼油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探讨了不同配比的红花籽油、亚麻籽油提取物对Ⅱ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乳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12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不同配比不同剂量的红花籽油、亚麻籽油提取物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30 d后,进行糖耐量试验,并测定小鼠胰岛素水平。得出小鼠血糖曲线下面积(AUC)相对值、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灌胃给予不同比例受试物第20 d及第30 d均可使Ⅱ型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得到降低,表明不同比例的受试物均有降糖功效;在对不同比例受试物对Ⅱ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水平考察时,40%红花籽油与60%亚麻籽油提取物复合油组(高、中、低剂量)与模型组比较,血清胰岛素分泌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中剂量能使HOMA-β极显著增强(P<0.01),HOMA-IR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40%红花籽油60%亚麻籽油提取物复合油组(中剂量)可提高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促进与利用葡萄糖的效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菌群人源化(human flora-associated,HFA)小鼠为研究模型,探讨燕麦β-葡聚糖(oatβ-glucan,OG)与沙蒿胶多糖(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polysaccharide,ASP)对HFA小鼠生理及肠道微生物的不同影响。通过接种健康人志愿者的粪便悬液构建HFA小鼠模型,将30只HFA小鼠随机分为普通组(CT组)、燕麦β-葡聚糖组(CT+OG组)和沙蒿胶多糖组(CT+ASP组),分别用基础饲料和添加质量分数5%燕麦β-葡聚糖或5%沙蒿胶多糖饲料饲喂HFA小鼠8周,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肝脏和脂肪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肠道菌群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检测。结果表明:与CT组比较,两种多糖均能降低HFA小鼠空腹血糖水平(P0.05),CT+OG组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含量(P0.05),CT+ASP组总胆固醇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CT+OG组脂肪细胞较CT+ASP组、CT组明显变小,细胞排列更加紧密;多糖饮食会增加HFA小鼠肠道的微生物多样性,CT+ASP组效果优于CT+OG组(P0.05),说明多糖饮食会明显改变HFA小鼠生理及肠道菌群结构,而且不同多糖饮食对于HFA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富度的作用差异与多糖分子质量大小有关。在降低HFA小鼠血糖血脂含量、脂肪细胞大小方面,分子质量小的燕麦β-葡聚糖功效明显优于分子质量大的沙蒿胶多糖;但在增加HFA模型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方面,分子质量大的沙蒿胶多糖优于分子质量小的燕麦β-葡聚糖。  相似文献   

15.
研究蚕蛹蛋白源肠内营养混悬剂影响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ies,T2DM)小鼠肠道菌基因组学的代谢差异。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结合高脂饮食建立T2DM小鼠模型。设置对照组(CG)、空白组(BG)、阳性对照组(PG)、蚕蛹蛋白组(SPPG)、蚕蛹蛋白结合乳清蛋白组(LCSSPG),并于造模后给予5周肠内营养支持。每周测量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在实验第2周、第10周、第15周,每组固定取3只小鼠粪便提取DNA进行16S rRNA V3~V4区测序,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治疗后,SPPG和PG中Firmicutes/Bacteroidetes的比例有所降低并且接近CG;与BG相比,SPPG和PG中Lachnospiraceae和Bacteroidaceae菌科相对丰度有所升高。SPPG和LCSSPG中血糖下降率分别为34.17%和27.11%。说明蚕蛹蛋白源肠内营养混悬剂可以对T2DM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成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胰岛素抵抗小鼠(KKAy)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6 只8周龄KKAy 小鼠分成3 组,其中两组KKAy 小鼠分别饲喂添加白藜芦醇的AIN93G 饲料(2g/kg 饲料 或4g/kg 饲料),另一组KKAy 小鼠为模型组,另外以12 只同周龄C57BL/6J 小鼠为对照。观察白藜芦醇对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 水平、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等的影响;Western blot 实验检测不同组小鼠肝脏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蛋白表达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的磷酸化水平。结 果:白藜芦醇干预可以增强KKAy 小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耐量和葡萄糖耐量;肝脏中sirt-1 的表达和IRS-1 的磷酸化水平均升高。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改善小鼠胰岛素抵抗及糖耐量异常,这可能与白藜芦醇提高肝脏中sirt-1 的表达,从而激活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代谢紊乱模型,探究发酵陈皮黑茶对小鼠的体质量增长、空腹血糖水平、糖耐量、胰岛素水平、血脂水平以及肠道菌群变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0.75~3.00 g/kg mb的发酵陈皮黑茶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空腹血糖水平,3.00 g/kg mb的发酵陈...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本实验旨在研究黑灵芝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尾静脉注射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以及潜在的降糖机制。方法:以实验室34株益生菌为研究对象,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具有降糖功效的菌株,并通过体外表面疏水性、自聚性衡量菌株益生特性,将筛选出的目标益生菌应用于动物模型,探究其降糖功效及潜在机制。采用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所有小鼠连续灌胃8周后,检测其血糖水平、葡萄糖耐受量、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状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胰高血糖素样肽-1以及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在体外筛选实验中,副干酪乳杆菌J5和干酪乳杆菌K11有着良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和肠道黏附能力。动物实验中,干酪乳杆菌K11能够显著降低小鼠的血糖水平(P<0.05),改善糖耐量受损以及胰岛素抵抗(P<0.05);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明显提高血清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和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P<0.05)。结论:干酪乳杆菌K11可显著调节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肠道菌群产物短链脂肪酸、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并调节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