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氢气减压器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部位,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续航里程要求的提高,氢气减压器的工作压力相应增大,传统的减压器难以满足使用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一种适用于70 MPa氢气压力的两级减压器,利用Fluent软件对其内部流场进行三维仿真模拟,通过研究不同阀门开口量大小来分析流体压力场、速度场、温度场的分布以及流...  相似文献   

2.
氢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氢能与电能将主导未来车用能源。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主流氢燃料电池汽车企业的技术现状,明确之间的差距与未来发展布局。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技术,包括大功率电堆和高压储氢罐,我国较为落后,存在代差。如果强行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不可避免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  相似文献   

3.
车用纤维全缠绕高压储氢气瓶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氢气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供氢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件,纤维全缠绕高压储氢气瓶以其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等优点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目前,欧盟、日本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制订了氢气瓶标准或标准草案,这些标准对制订我国车用纤维全缠绕高压储氢气瓶标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系统比较欧盟CGH2R Draft Revision 10标准草案、日本JIGA—T—S标准和ISO/DIS 15869.2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正在制订的车用纤维全缠绕高压储氢气瓶标准,提出了若干建议,并指出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氢能源与燃料电池汽车高压输氢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航天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汽车超高压气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燃料电池汽车用铝合金内胆碳纤维缠绕气瓶和输氢系统的有关技术。分析结果可作为自备能源装置的装备开发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燃油汽车尾气带来的环境问题已刻不容缓,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有望解决这一问题。供氢组合阀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部件,储氢气瓶中的高压氢气经供氢组合阀减压后平稳地输送给燃料电池堆,本文在介绍供氢组合阀组成和功能的基础上,从氢气性质、组合阀材料、组合阀流场仿真、组合阀密封和集成化等方面详细综述与高压供氢组合阀设计密切相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路云  李前  张伟鹏 《阀门》2024,(2):191-194
全球正面对能源和环境的挑战,氢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车载储氢系统主要是由储氢气瓶、组合式瓶阀、溢流阀、减压阀、压力/温度传感器等组成,其中需要频繁开启的部件是组合式瓶阀,压力一般在35 MPa~70 MPa,最容易产生泄漏。目前车载氢能的储存压力一般为35 MPa, 70 MPa的也在进行技术攻关,不同于普通的工业用气瓶阀,70 MPa高压氢气瓶阀设计压力高,密封性能的可靠性直接影响了产品的使用安全。针对70 MPa高压氢气瓶阀密封材料进行研究,采用GB/T 528-2009标准对不同硬度和直径的O形密封圈进行性能试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密封性能,确保70 MPa高压氢气瓶阀密封性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氢燃料电池汽车出现了在社会公众视野中,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关注。虽然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存在一定的应用劣势,如燃料电池电堆的稳定性有待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整体性能也需提高。为发挥燃料电池汽车的绿色环保价值,有必要深入研究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促进技术优化升级,从而更好地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切实落实环境保护任务,共创绿色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8.
刘扬  刘汇源 《通用机械》2008,6(9):93-95
高压储氢气瓶组合阀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供氢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件,介绍了组合阀在供氢系统中的作用,阐述了组合阀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通过试制验证了该阀性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车用高压燃料气瓶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缩天然气汽车、氢能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盛装高压天然气、高压氢气的高压燃料气瓶是其关键部件之一。在介绍车用高压燃料气瓶特点、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低温复合材料气瓶爆破压力分析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缠绕层纤维损伤情况及内衬应力、应变和位移变化情况分析,对所研制气瓶80 K温度下的爆破压力进行了预测。搭建了复合材料气瓶的低温爆破试验装置,开展了所研制气瓶液氮温区下的爆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低温复合材料气瓶80 K温度下爆破压力的有限元计算值和试验值分别为78 MPa和71.28 MPa,误差为9.4%,说明了该低温复合材料气瓶爆破压力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对氢能源动力汽车的输氢系统来说,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高压氢气的减压,本文针对该系统中的关键性元件高压气动减压阀进行了研究。为保证1次加氢后连续行驶距离达到300km以上,要求氢能源汽车车载输氢系统储氢气瓶的压力达到35MPa以上,氢能源汽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所提供的氢气的正常工作压力为0.16MPa。通过对阀的各个主要部件进行分析,优化了该阀的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高压气动减压阀;建立了阀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分析了该阀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2.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目前唯一真正做到“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是加氢站的普及程度,而建设成本是制约国内加氢站普及程度的重要因素,关键设备全部进口又是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为助推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联合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液压驱动、两级连续压缩的活塞式超高压氢气压缩机,作为加氢站的关键设备之一,其技术性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高效、节能,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且成本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周路云  李前 《阀门》2024,(1):123-129
氢能一直以来是全球能源界关注的重点,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应用与发展的重要领域。氢气属于易燃易爆且小分子易泄漏气体,车用氢能储供阀门作为车载供氢系统的关键部件,产品的安全性能关系到整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车用氢能储供阀门常用的测试标准的比较研究,着重对GB/T 42536、EU406和GTR13三个标准的测试试验项目进行比较,对标准的试验要求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标准提供了借鉴,对于车用氢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天然气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开发了将汽油车改装为汽油和天然气双燃料汽车的技术。该技术并不改变汽车原有机构,只需加装贮气瓶及压缩天然气系统(主要包括减压器、调压器和混合器等设备)。该装置的最高天然气进口压力20MPa;天然气出口压力0~1kPa;混合器空燃比10∶1;天然气代汽油指标为1Nm~3天然气代  相似文献   

15.
车用压缩天然气无缝钢瓶作为汽车动力燃料的盛装容器,是清洁能源型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制造生产将促进以气代油作为车用燃料的发展.通过对CNG20 - 80 - 279A车用压缩天然气钢制无缝气瓶进行受力分析和设计计算,确定了瓶体筒身厚度、底部中心厚度、筒身长度等结构参数,并利用ANSYS软件对钢瓶进行强度分析,验证钢瓶各参数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绿色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保护和能源短缺的压力下,绿色汽车在全世界得到了加速发展。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小排量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最后得出了绿色汽车的发展方向: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将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科技部部长万钢近日表示,在未来车用能源中,氢燃料与电力将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氢能燃料电池目前在寿命、可靠性、使用性能上基本达到车辆使用要求。据介绍,我国已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电堆、动力系统、整车集成和氢能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实现了百辆级动力系统与整车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机械》2007,34(8):60-60
清华大学王贺武认为氢内燃机是一种现实的过渡产品。氢被认为是未来替代石油的一种优秀能源。以通用汽车公司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早已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展开大量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中,氢燃料电池也是一个重要方向。但去年年底以来,氢能源技术最受人关注的研发成果是采用氢内燃机技术的宝马7系油氢混合动力汽车。  相似文献   

19.
肖鹤翀 《机电技术》2024,(1):14-16+64
为推动福建省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推进福建省实现能源绿色转型,文章阐述了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梳理福建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和政策基础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福建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汽车零部件》2012,(7):33-33
7月9日,中国政府网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