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物理模拟实验的密闭取心井油水饱和度校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密闭取心井岩心流体饱和度分析是评价储层水淹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室内岩心常规分析测得的密闭取心井油水饱和度常常偏离地层孔隙中的真实油水饱和度。分析了影响室内岩心含水饱和度测量值的相关因素,以胜利油区2 口密闭取心井为例,通过室内实验模拟降压脱气过程,重点研究了降压脱气对含水饱和度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降压脱气、孔隙压实和测试方法造成的含水饱和度损失进行实测含水饱和度校正,使其更接近实际地层中的真实含水饱和度。利用校正后的油水饱和度资料,有助于准确地判断油层水淹状况,有效地提高油气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评价实验室测量的密闭取心饱和度与地层条件下饱和度的差异,寻求适合珠江口盆地(西部)高泥质含量储层密闭取心饱和度的校正方法,本文分析了造成密闭取心饱和度损失的主要因素,认为常规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方法未考虑高黏土含量的影响,这是造成实验室分析的含水饱和度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常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核磁资料法与常规物性法对实验室测量的原始饱和度结果进行黏土水校正,消除高泥质含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得到了一种改进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方法。利用本文方法对该地区X4井的密闭取心饱和度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校正后岩心饱和度与核磁测井饱和度吻合很好,可使密闭取心含油饱和度平均增加约7%。  相似文献   

3.
东海地区低渗-致密储层的岩性及孔隙结构复杂、物性非均质性强,储层含水饱和度的准确计算一直是该类储层测井评价中的难点。提出了2种储层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一是基于岩心三维纳米CT扫描实验的变m值计算方法,根据数字岩心样品连通孔隙度与胶结指数m理论值,回归拟合出随孔隙度变化的变m值计算公式,建立数字岩心变m值西门度模型求取储层含水饱和度;二是利用核磁测井资料或RC_(50)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式得到RC_(50)的值,进而通过地层因素F与RC_(50)的负相关关系及地层因素F与储层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求取储层含水饱和度。以东海地区X凹陷Y区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实际井为例,分析了本文提出的2种模型和定m值西门度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2种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密闭取心饱和度更加匹配,说明本文模型更加适用于东海地区低渗-致密储层。  相似文献   

4.
饱和度评价是油气藏储层评价的核心,直接影响油气储量评价及开发决策。鄂尔多斯盆地临兴神府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低阻气层较发育,依靠电阻率曲线难以准确评价低阻气层饱和度。本文利用储层含气对核磁测井孔隙度和密度孔隙度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明确了含气饱和度和密度孔隙度与核磁孔隙度之差呈正相关关系,基于密闭取心分析饱和度数据,建立基于核磁及密度测井耦合的致密砂岩低阻气层饱和度模型。含气饱和度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数据吻合较好,使得低阻气层含气饱和度提高16%,为致密气藏储量评估和高效建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双河油田Ⅳ5-11层系密闭取心过程中,由于岩心受降压脱气油水溢出的影响,室内分析油、水饱和度值普遍偏低,两相之和远低于100%。针对该问题,分析影响室内岩心含水饱和度测量值的相关因素。采用物理模拟校正方法,模拟密闭取心降压脱气全过程,建立地下饱和度真实值与地面分析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岩石变形公式对饱和度进行修正,从而确定适合本区块的密闭取心校正饱和度公式,使其更接近实际地层中的真实含水饱和度。对校正后油水饱和度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该方法有助于准确判断油层水淹状况,提高油气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分析油、水饱和度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受岩心上提和钻井液侵入等过程影响,胜利油田主要含油层系馆陶组上段以及沙二段上部油层岩心测试油、水饱和度之和却只有75%一85%,需要通过校正求准饱和度数据.针对疏松砂岩油藏开展了挥发过程及岩心上提过程的室内实验,按照取心过程"逆流而上"分别进行了挥发校正、孔隙度变化校正、降压脱气校正以及钻井液侵入校正.校正结果显示,岩心上提过程导致油、水饱和度损失量最大,其中含水饱和度损失13.7%,含油饱和度损失6.5%.同时疏松砂岩油藏取心还需要考虑钻井液侵入对油、水饱和度的影响,对全侵和强侵样品进行了饱和度校正.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孔、低渗、含气高度低、气水层电性差异不明显的砂岩气藏,测井要准确解释其含水饱目前尚存在一定困难而水基泥浆取心分析的含误码率差太大,油基泥浆取心费用太高,无法以大利用岩心毛管压力计算含水饱和度与油基钻井溢取心测定含水饱和度具有同样的准确性,以充西区块低孔、低渗、低含气高度的香四砂岩气藏为例,建立气藏含水饱和度与自由水面以上高度和孔隙类型的函数,求取自由水而以上任意高度、任意孔隙度相对应的含水饱和度。  相似文献   

8.
绥中36-1油田水淹层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常规密闭取心岩心分析饱和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岩性、渗透性、油水总饱和度进行分区间统计,给出了一套基于统计回归的饱和度解析式校正方法,完成了SZ36-1-X井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适用于渤海油田水淹层常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  相似文献   

9.
密闭取心井岩心饱和度校正物理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密闭取心井岩心饱和度室内分析结果是评价储层水淹状况的重要数据,而实测密闭取心井岩心的油水饱和度常常偏离地层孔隙中的油水饱和度真实值。通过分析影响含水饱和度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以胜利油区永3-检1井为例,通过模拟降压脱气过程,研究了取心过程中降压脱气造成的含水饱和度损失,分析了含水饱和度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岩样的原始含水饱和度和溶解气油比决定了降压脱气造成的含水饱和度损失,可利用实验得到的脱气前后岩样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对岩样的实测含水饱和度进行校正,使其更接近实际地层中的真实含水饱和度。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求取密闭取心饱和度,在前人分析流体饱和度损失变化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考虑岩心从地下至地面压力系统变化引起的岩心孔隙体积、流体体积的变化及降压脱气排液对密闭取心饱和度的影响,引入了应力敏感效应对孔隙体积的影响,同时考虑了流体在地下始终遵循物质平衡原理,从渗流力学角度推导了一种新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模型。利用本文模型对南海西部W油田A井78块密闭取心饱和度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不论是未开发层还是已处于高含水阶段的层位,本文模型校正结果相对于实验校正结果均更符合油田开发实际,证实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湖凹陷22块岩心进行核磁共振实验,确定了本区域可动水饱和度的分布规律,并获得了不同低渗岩样气相渗透率与束缚水饱和度关系曲线。西湖凹陷低孔渗储层的物性好,但可动水饱和度高,这是造成本区气藏产能低的主要原因。通过气田实际生产实例,验证了低孔渗气藏产水的可能性,为该类气藏的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东海西湖凹陷区块存在一批大型低孔渗油气田,这些油气田大多埋藏较深,地层岩性均质性差,砂泥岩互层胶结疏松且夹发育煤层,这些地质特征易导致钻井过程中泥岩水化膨胀、剥落掉块以及煤层垮塌等井下复杂情况.PEM钻井液体系是东海西湖凹陷区块广泛应用的成熟体系,使用效果和经济性良好.为满足东海井深日益增加的高温深井的作业需求,减少钻...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储层的油、水过渡带往往较大,可动流体通常为油、水两相,在常压密闭取心时,发生降压脱 气,油、水两相均有减少,导致密闭取心饱和度求取困难。生产中通过蒸发实验对此进行校正,而未进行蒸 发校正的区块往往导致昂贵的密闭取心资料的浪费。通过采用一种不需要进行蒸发实验的低渗透储层密 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方法,即根据储层品质指数与密闭取心饱和度的散失量有良好的相关性,利用储层品 质指数对储层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孔隙结构储层的校正系数进行研究,以获取不同的校正系数。经分 析化验和生产动态数据验证,该方法对低渗透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求取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将未作蒸发 实验的密闭取心资料充分利用,获得了准确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为测井解释饱和度提供了对比标准。  相似文献   

14.
致密砂岩气探明储量的猛增正逐步成为西湖凹陷乃至东海盆地勘探开发的主体。致密砂岩气储层具有复杂的岩性、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泥浆深侵以及气水分布复杂多变的特点,致使其评价的难度大增。致密砂岩气储层常规测试一般无法获得自然产能,只能进行压裂改造,而海上压裂测试效果影响因素非常多,给压裂层的选取带来很大困难。此文在岩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类测井、录井和钻杆地层测试(DST)资料,总结出影响海上压裂层改造效果的五大类核心因素,构建致密储层可改造性判别指数,提出海上致密砂岩层压裂层优选方法,该技术在东海西湖凹陷得到广泛应用,降低了压裂风险,指导了海上压裂改造选井、选层工作。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石盒子组8段、太原组致密砂岩气藏存在超低含水饱和度现象,研究该现象的形成机理,对制定合理的储层保护和压裂改造的技术措施、提高气藏单井产量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密闭取心岩样,借助气水相渗、核磁共振、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技术手段,分析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含水饱和度特征和天然气成藏特征。结果表明:①应用气水相渗、核磁共振2种实验技术方法所测定的束缚水饱和度均高于密闭取心测定的原始含水饱和度值,说明该区盒8段、太原组致密砂岩气藏普遍存在超低含水和度现象;②气藏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增大,随着烃源岩在过成熟演化阶段干气的注入,天然气的携水能力不断增强,束缚水不断蒸发气化,并随着天然气的大规模运移及气藏后期的泄漏散失而带出储层,从而形成超低含水饱和度气藏。因此,针对超低含水饱和度储层吸水易形成永久性水锁的问题,制订了合理的水锁伤害预防与补救措施,以期有效提高储层气相渗透率和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与煤成气相关的大型、特大型气田是中国天然气储量的主体。中国含煤盆地众多,但是只有少数大、中型含煤盆地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气田的地质条件。含煤岩系沉积后的构造地质环境对形成煤成气藏的影响更为重要。生气高峰期及成藏期越晚,越快、越有利于含煤盆地转化成为含气(油)盆地,越有利于形成大型、特大型煤成气田。以类前陆型、克拉通内坳陷型及陆缘断陷型含煤-含气(油)盆地勘探前景最好。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莺琼盆地,柴达木盆地北部和三湖区,准噶尔盆地北部和南部,松辽盆地深部及南海北部深水区等含煤盆地,仍然是21世纪近、中期中国天然气储、产量保持快速增长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7.
对致密砂岩气藏含水饱和度的认识直接影响气藏储量评价及开发决策。密闭取心和测井解释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存在超低含水饱和度现象,气藏初始含水饱和度值范围低于束缚水饱和度范围。认为致密砂岩气藏超低含水饱和度形成于其独特的成藏过程,成藏过程中的生烃排液作用对超低含水饱和度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并通过室内对比实验作了验证。泥岩盖层的封隔作用、致密砂岩气藏气水过渡带内相对渗透率变化及持续生烃增压作用使得致密砂岩气藏超低含水饱和度最终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保压取心岩心分析与核磁共振实验等常规实验方法在测定油水同层型致密油原始含油饱和度中的缺陷,对比了岩心含油饱和度与原始含油饱和度差异,明确了实验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关键为岩心离开地下原始状态后流体压力释放引起的挥发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散失。通过设计挥发性物理模拟实验与密度系数校正,以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四段致密油密闭取心井位X井储层样品为实例,恢复了原始含油饱和度。实验结果显示,研究区最终原始含油饱和度平均值为43.1%,主要分布在40%~50%之间,相比密闭取心样品抽提含油饱和度平均值23.3%以及分布在10%~30%之间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19.
低渗致密气藏孔吼细小,束缚水饱和度普遍较高,气-水关系复杂,存在阈压效应。采用苏里格低渗致密储层的岩样,开展了低渗致密气藏阈压效应的研究。实验采用气泡法与压差流量法相结合测试并研究了阈压梯度及其引起的气体非线性渗流特征。通过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实验测试了赋存水的分布规律和岩样孔喉结 构,分析了阈压效应产生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可动水和孔喉特征是影响阈压效应的主要因素,可动水比例越高、孔喉越致密,阈压梯度越大,阈压效应越强。并得出了通过气藏的绝对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定量表征苏里格低渗致密气藏阈压梯度的公式,进一步建立了通过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预测存在阈压效应的气井产能数学模型。IPR曲线表明,阈压效应会降低气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导致一定的产能损失,因此减少气藏含水饱和度是提高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东海致密天然气资源丰富,要实现经济有效开发,面临技术突破和大幅度降本两个方面的问题。目前东海致密气藏的开发,技术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以通过创新开发管理模式的探索,快速获得新技术和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笔者在分析国内外低渗致密油气成功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组建战略联盟或联合经营模式进行合作开发,采用风险租金商务模式提高效益。结合东海致密气合作探索过程的分析,建议在东海某深部致密气藏建立合作开发试验区,进行技术和经济障碍的攻关,实现规模经济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