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视频有损压缩编码中,量化是为达到压缩视频的目的,将原信号值映射到较小取值范围的过程。一个合适的量化参数(QP)可以在增加压缩效率的同时平衡视频质量和编码复杂度。现有的码率控制算法对运动剧烈及存在场景切换的连续帧控制不精确,视频PSNR值波动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视频量化参数选择,利用已编码帧信息对当前帧的量化参数计算进行调整。神经网络模型选取当前帧的目标比特、当前帧的MAD和前一帧编码的QP和实际比特数作为输入,输出值经过反归一化及取整处理对视频进行量化。实验表明,编码时使用该方法进行与H.264/AVC的标准参考软件JM14.2相比,在保证码率精确度和平均PSNR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了PSNR的波动。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码率控制在视频编码中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帧层R-Q码率控制算法模型。该模型直接通过H.264码率进行量化控制,但没有考虑复杂度测量估计,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码率控制的准确性。通过大量的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提出的模型明显提高了峰值信噪比(P S N R),提高了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周易龙 《电子设计工程》2013,21(12):105-107
在给定的比特流的条件下,编解码器采用码率控制可以获得高质量和高平滑的视频。因此码率控制广泛应用在视频压缩与传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提出一种改进的码率控制算法--关于MAD(mean absolute differences)在计算QP(量化参数)上的改进.MAD在二次失真模型中用于计算QP,取得了很好的信噪比、压缩比和码流的稳定性。本文在像素差值计算后加入Hadamard计算即SATD(sum absolute of transform differences),采用SATD来代替MAD在二次失真模型中计算量化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与JM18.0原算法比较,视频输出序列的亮度峰值信噪比(PSNR)提高了0.2 dB左右,取得更好的码率控制效果,便于接收端获得更加稳定的压缩视频流。  相似文献   

4.
基于复杂度HEVC码率控制的算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视频编码标准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在编码过程中复杂度较高的帧层带宽相对不足而复杂度较低的帧层带宽相对富余之一的问题,为了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编码质量,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复杂度在帧层编码过程中对码率分配的影响,提出了由SATD(sum of absolute transformed difference)构建复杂度模型,根据视频内容每帧的复杂程度,通过复杂度模型对帧层进行合理的比特分配。为了建立R-Q曲线,结合最大编码单元(LCU,largest coding unit)层的编码树特点,根据LCU残差信号的混合高斯分布特性进行量化参数(QP)的计算,从而使得输出码率与目标比特相等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视频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比HEVC现行码率控制算法性能更加优良并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码率误差在0.01%以内,PSNR增益平均可达0.21dB。  相似文献   

5.
基于SSIM的HEVC帧内编码率失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率失真优化(RDO)是视频编码压缩中的关键技术之 一。传统的率失真优 化技术使用误差平方和(SSE)或绝对差和(SAD)度量失真, 不能获得较好的视觉感知质量。本文针对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高效视频编码(H EVC)帧内编码RDO,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相似度(SSIM)度量失真的 RDO方法。首先,根据HEVC编码树形单元(CTU)结构设计了基于SSIM的失真计算方法; 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化器推导的码率-量化步长(R-Δ)模型和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失 真 -量化参数(DSSIM-QP)模型,用于求取拉格朗日乘数;最终,使用多QP优化方法求 取模 型参数。实验表明,相对于HEVC 传统的RDO,针对全I帧(即所有帧都为帧内编码)固定QP编码和多QP优化编 码,在相同的SSIM条 件下,码率分别平均降低8.4%和13.9%左右,同时编码复杂度分别平均增加约3%和2%。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H.264帧内编码码率控制(RC)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图像复杂度自适应I帧RC算法。首先用Sobel算子检测I帧亮度像素的梯度,建立44块的边缘方向直方图,得到每个44块最可能的帧内预测模式和相应重构块,最终获得与实际编码相近的残差图像。用残差的平均绝对值表达I帧编码复杂度,并提出了一种经验型码率-量化(R-Q)模型,同时考虑缓冲区状态和序列特性为I帧分配合适的目标比特,最后为每一个图像组(GOP)得到了合适的I帧量化参数(QP)。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算法能更准确地控制I帧输出码率,有效阻止缓冲区溢出和跳帧,得到更加平稳的视频质量,序列PSNR波动减少了60%以上。  相似文献   

7.
蒙海光  李兴华  荆涛  李少华 《信号处理》2010,26(8):1187-1192
通过对视频信源的统计分析,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型Weibull密度分布,并据此密度分布建立一个新的率失真模型。文章通过使用Weibull概率密度函数,逼近实际DCT系数分布,并通过编码熵理论和失真分析,将模型表示成为两个关于视频编码量化步长的函数,即码率量化(R-Q)模型和失真量化(D-Q)模型,进而估计编码码率和量化失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密度分布比Cauchy密度分布更逼近于实际视频序列的DCT系数统计特性,并且该模型较基于Cauchy密度分布的率失真模型能够更为精确地估计实际编码码率和失真性能。   相似文献   

8.
六自由度(Six Degree of Freedom,6DoF)视频系 统允许用户从全方位、以任意视角身 临其境地体验场景,是沉浸式视频技术的发展方向。根据6DoF视频系统中用户观看位置的变 化,对多视点彩色与深度视频的码率分配是高质量场景生成的关键。本文从虚拟视点的失真 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虚拟视点质量预测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 of virtual view,QP MVV)模型的视点级码率分配方法。首先理论分析了彩色和深度视频编码失真和虚拟视点失 真的关系,然后通过实验统计分析了虚拟视点质量与彩色和深度视频编码量化参数的关系, 建立了多视点彩色和深度视频的QPMVV模型,最后推导出多视点彩色和深度视频的相关视点 的码率分配比例。实验表明,与平均分配的方法相比,本文码率分配方法能显著提升虚拟视 点的主观和客观质量。虚拟视点越偏离中心位置,质量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视频编码标准H.264提出一种改进的码率控制算法.该算法优化了标准中原算法码率分配趋于平均而且不充分利用已编码帧信息的问题.由于引入了帧的信息度因子,使得码率分配更加准确,根据已编码帧的历史信息更准确地调整当前帧要使用的量化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视频输出序列的峰值信噪比有明显提高,对视频传输取得了更好的码率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心凹恰可觉察失真模型的多视点深度视频编码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深度视频压缩中存在的大量视觉冗余,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心凹恰可觉察失真(FJND)模型的深度视频编码方法。首先通过左右通道的彩色和深度视频绘制虚拟视点图像,并利用FJND模型得到虚拟视点图像的FJND,然后根据深度视频中几何偏移和深度值失真之间的关系确定深度视频左通道的可允许失真,将深度视频左通道分区域采用自适应量化参数进行编码,并对右通道的深度视频根据与左通道量化参数的关系进行编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相同码率下,虚拟视点图像质量平均提高0.48dB;在相同虚拟视点图像的绘制质量下,深度视频编码码率平均减少26%。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相关最大值和过门限率的语音端点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大林  李如玮  陈海龙 《电声技术》2010,34(4):53-57,66
语音处理中,在噪声环境尤其是在非平稳噪音环境下进行端点检测是很困难的。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传统用于端点检测的特征参数不能充分描述语音信号的特征,导致端点检测的效果严重退化。为此,笔者从语音信号的时域或频域出发,提出了一种把短时自相关函数最大值和短时过门限率相结合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弥补了自相关函数最大值方法和过零率的不足,提高了语音端点检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测试性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反映被测对象的工作状态和隔离故障到现场更换模块。这两项任务,要求由机内检测设备(BITE)来实现。测试性设计不能局限于满足BITE的故障检测率和故障隔离率,它更关注故障隔离的平均时间。对预测和设计故障隔离时间和虚警率提出了一种实用方法,对落实测试性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邱菡  李玉峰  邬江兴 《电子学报》2009,37(3):567-573
 提出了一类具有最大速率控制的速率保障(Maximum Rate Control-Guaranteed Rate,MRC-GR)算法,可对流同时提供速率保障和最大速率控制.当网络各节点执行MRC-GR算法时,提供了确定网络端到端时延上限和下限的方法,针对服从令牌桶模型和同步单元模型的业务源给出了网络时延上限和下限.针对MRC-GR算法实例——具有最大速率控制的最差情形公平加权公平排队(worst-case fair weighted fair queueing with maximum rate control)调度算法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辉  王红 《电子对抗》2008,(2):38-41
机内测试(BIT)是现代对空情报雷达设计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文章在对BITE主要定量指标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BITE定量指标确定的流程图以及具体的确定方法,详尽地阐述了定量指标验证试验的截尾序贯试验方法,并用具体的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家用空调器中常见的净化技术,对不同技术的净化效果进行了实验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功能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功能;换气功能对去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有效,去除效果与换气量成正比;电离方式对去除可吸入颗粒物(PM10)、甲醛(HCHO)、菌落总数(ABC)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在GSM网络中使用的AMR全速率和AMR半速率新技术,通过对中国移动沈阳分公司现网2个BSC局开启AMR功能的分析,验证了AMR技术能有效地解决网络容量和质量间的矛盾。与传统的全速率和半速率网络相比,应用AMR技术能使网络容量和质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7.
单站无源定位技术具有隐蔽性强、设备量小及系统相对独立等优点,有着较强的实用价值.以往人们对运动单站无源定位技术研究较多,而对固定单站无源定位技术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此种情况,文章对固定单站对运动目标的无源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多普勒变化率、到达角变化率等定位参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过滤器检漏测试是洁净室的洁净和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本文从上游发尘方式的选择,到上游气溶胶粒径分布、上游气溶胶浓度,等几个方面讨论了上游尘源特性对检漏测试的影响,然后又对受上游气溶胶浓度影响的几个参数进行了论述,并且详尽阐述了它们对检漏的重要意义,以及确定原则。并得出了确定漏点所需要的最小尘粒数的取值范围应在4~6之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在福建某地市应用EFR(增强型全速率)技术后,MOS语音评估效果比采用FR(全速率)时提高了0.4~0.6,语音通话效果改善显著。本文旨在通过介绍EFR实际应用效果,对EFR和FR编码技术原理进行充分阐释。通过实践验证EFR编码技术可以更好改善用户通话效果,建议在网内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0.
SMT生产线要达到最大的产量和良好的产品质量,SMT生产线设备必须得到良好的维护和维修。贴片机是SMT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抛料又是贴片机常见的故障现象,处理好贴片机抛料问题,即提高了贴片机贴装率,降低了贴片机的抛料率,且对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西门子贴片机(机器型号:HS50、80S20和80F4)为例,介绍了贴片机抛料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