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随着灌区节水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制和用水者协会4种主要的参与式管理形式。此文通过分析以上4种管理体制的利弊,提出了适于河北省的灌区管理体制,即用水者协会参与灌溉管理。同时,以石津灌区的实践为例,阐述了用水者协会参与灌区管理的实际应用与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2.
此文对河北省石津灌区支斗渠以下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灌区实际出发,指出建立用水者协会的必要性;回顾了石津灌区用水者协会的建设情况,总结了用水者参与灌溉管理的作用;分析了用水者参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石津灌区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试点工作的背景、组建用水户协会的运作过程、工作内容和具体措施。总结了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的主要作用和效果,指出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是一种用水户、水管单位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较为理顺、权责较为明确的管理体制。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在政府引导扶持下农民主动参与的专业化灌溉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4.
都江堰灌区惠及成都平原及川巾丘陵地区共7市37县(市、区),实灌面积68.4万hm2,是四川省主要商品粮基地和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地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都江堰灌区要为四川国民经济发展朱大梁,必须加强灌区体制改革,不断地推动灌区的发展。都江堰灌区管理模式在历史上就是“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但是以前的群管组织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协会组织,不适应现代用水管理的要求。2002年4月,都江堰灌区在人民渠第二管理处成立了第一个农民用水户协会——白果、宝文支渠委员会。截至2006年11月,灌区共建成80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分会和联管委员会。通过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推进了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灌区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对加强灌区用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推动穗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解决了主体“缺位”问题。成立协会后,对辖区内水利工程、用水、收费由农民自我决策、自治管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2006年,刘家沟斗渠在用水高峰期两处填方垮了50多m,灌田协会立即组织抢险,受益村组60余人自发拿出编织袋等抢险材料,不计报酬投入抢险,仅12小时就保证了渠道通畅。  相似文献   

5.
参与式灌溉管理在石津灌区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石津灌区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试点工作的背景、组建用水户协会的运作过程、工作内容和具体措施。总结了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的主要作用和效果,指出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是一种用水户、水管单位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较为理顺、权责较为明确的管理体制。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在政府引导扶持下农民主动参与的专业化灌溉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石津灌区已成立17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用水户协会,管理灌溉面积占灌区自管有效灌溉面积的60%以上。在总结以往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基础上,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明确协会对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希望国家加大末级渠系投入力度.切实加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  相似文献   

7.
辛建军 《陕西水利》2009,(6):147-148
本文通过对段家峡水库灌区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斗渠改制中农民用水协会与斗渠拍卖、管理两种方式的比较,论证了选择农民用水协会的理由.并以灌区两个用水协会的创建与运行为试点,提出了组建协会意义和运作效果.实践证明,在灌区推广用水户参与方式管理,组建农民用水协会是符合灌区发展要求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关中灌区支斗渠改制工作向纵深发展,一种被国内外广泛推崇的、以参与式管理为特征的改制形式——农民用水者协会,逐渐在各灌区生根、开花和结果,并成为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主导趋向,进而对灌区整体改革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能否维护好、管理好和经营好这一新生事物,并保证其健康发展,认真研究探索适合关中灌区实际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经营管理机制和规律,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石堡川灌区的改制实践,就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经营与管理,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农民用水者协会开展经营的基本原则和有效管理模式依据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1999年7月,河套灌区管理总局组织有关处室和7个管理局有关人员对陕西省的宝鸡峡灌区、洛惠灌区、湖北省的漳河灌区、江苏省的皂河灌区和河北省的石津灌区5个大型灌区水利改制工作进行了考察。考察中,我们先后在各灌区管理局、管理所、站、供水公司、农民用水者协会参观学习,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灌区管理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经验介绍,并深入工程现场察看,在部分供水户和用水户中也做了调查研究。所得材料甚多,感受很深,他们在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等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和创新,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  相似文献   

10.
乐都县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发鹏 《人民长江》2009,40(5):107-108
分析了青海省乐都县在发展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研究了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相关对策措施。实践证明:在灌区内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农民参与用水管理,不仅可保证灌水及时,而且也可减少违章放水以及水事纠纷等现象,对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构建人水和谐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灌区加强需水管理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区加强需水管理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缓解我国主要灌溉用水矛盾的有效手段.从需水管理的基本要求出发,结合灌区用水实际,分析了灌区需水管理的内涵及面临的挑战,构建了以判断灌区水安全态势,调整供水者供水行为,调整用水者用水行为为流程的灌区需水管理理论框架,提出了建立以公益效益为主、兼顾经营效益的灌区水管单位、完善灌区水价体系和水价政策、建立和完善用水协会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用水者为交易主体并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水权交易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井渠结合灌溉类型区引洪补源的实施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渠结合灌溉类型区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有效地补源,补源涉及到水行政管理部门、灌溉管理单位、灌区受益干部、群众等各方的权利、义务。引洪补源不但解决增产、增收,而且能有效地改善水环境,但必须加强宣传,强化管理,采取政策、经济措施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农民用水协会是近些年来在农村兴起的一种非营利性群众用水合作组织,其产生使得广大用水户能切身参与到灌溉管理事业中来,并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效益。但是当下的农民用水协会在实际运行及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陕西关中五大灌区的七个农民用水协会开展实地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灌区末级渠系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农民用水协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山东省引黄灌区节水灌溉的必要性与主要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沿黄农业灌溉用水占全部引黄水量的90%,且黄河水的利用率只有45%左右,节水潜力巨大,所以迫切需要开展节水灌溉。山东省典型引黄灌区节水灌溉采用的主要措施包括:衬砌渠道,防渗节水;提高计量精度,科学调度管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适当调整终端水价;采取工程措施,提高田间水利用率;探索协会管理模式等。山东省引黄灌区实现节水灌溉下一步需要开展的工作有:积极开展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提高引黄灌区节水管理水平;建立农业用水补偿机制;加大引黄灌区节水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5.
生态灌区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其支撑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灌区建设中引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探索性地将灌区范围视为一个有机的“人工-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界定了灌区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生态灌区的基本概念,并重点阐述了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系统恢复与重构、水景观与水文化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等生态灌区建设的支撑体系关键技术内容,最后指明了未来的研究难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生全 《中国水利》2006,(20):49-51
末级渠系水价管理是灌区水价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水价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规范末级渠系水价管理,解决末级渠系水费计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加强灌区水费管理、加快水费改革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兴电灌区末级渠系水价管理实行终端水价的探索,收到了减员、增收、节水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前后的实践效果和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农民用水者协会在节省劳动力、改善渠道质量、节约用水、保证水费上缴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农民用水者协会是我国小型灌区灌溉管理的新举措,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功能、作用的发挥还受到各种制度和体制限制。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努力促进灌区节约用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短缺的约束,迫切需要节约用水.农业要实现有效的节水,政府不但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灌区工程配套改造建设,减少输水损失,而且必须同时调动供用水双方的节水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供用水双方自身的节水积极性必须依靠经济手段--水价杠杆来激发.只有稳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才能更好地促进灌区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9.
黄河可转让水权实施范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权水市场理论,构建了黄河水权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河可转换水权的定义、内涵及其实施范围。针对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低及“水少沙多”的特点,提出黄河流域未来可转换水权的实施范围,包括省份之间水权转换、灌区节水水权转换、水土保持水权转换和农业用水户之间水权转换。  相似文献   

20.
谢崇宝  高虹  黄斌 《中国水利》2007,(15):45-46
灌区信息化可以显著促进灌溉管理现代化,提高灌区供水服务的安全性、公平性、可靠性和灵活性。因此,在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灌区相关管理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梳理管理脉络和职责划分,集中精力完成灌区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以及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