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港油田滩海区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滩海区埕北断阶带油源丰富 ,储盖组合有利 ,气富集条件优越 ,排烃关键时刻在明化镇期 ;油气运移通道发育 ,主要有断层、不整合面、砂岩输导层 ,断层的几何形态及活动特点影响油气纵向分布 ;油气运移的重要方式为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砂岩输导层垂向、水平交替运移 ,受其影响 ,不同的构造部位 ,油气运移方式不同 ,因而影响油气富集的层位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梁北地区沙二段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北地区沙二段油气藏具有不同于其它相邻地区的成藏特征。在分析梁北地区沙二段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本区沙二段主要油气藏类型为反向屋脊断块遮挡渍气藏和断层-岩性复合油藏,且消二上、沙二下油气藏特征不相同的观点,总结了该地区沙二段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青地区沙三段砂体成因与油气成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青地区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西南部的博兴洼陷西部地区,油气成藏主要受三角洲砂体分布控制。以沉积体系发育研究为指导,以地震相分析和测井约束反演技术为主要手段,分析高青地区沙三段沉积演化史,认为其沙三段砂体(包括已发现的樊家砂体、高青砂体、正理庄砂体)是高青三角洲(物源来自洼陷西部青城凸起及西北更远地区)不同发育时期的产物,成分成熟度都比较低。描述了高青地区沙三段砂体分布特征及储集层性质,指出沙三下亚段油藏以砂体上倾尖灭的构造-岩性油藏为主,沙三中亚段油藏以三角洲前缘的滑塌浊积岩的岩性油藏为主,沙三上亚段油藏以三角洲前缘的构造-岩性油藏为主。高青地区进一步勘探的要点是落实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的分布,同时考虑断层封闭性。图2  相似文献   

4.
博兴地区油气成藏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博兴地区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油气资源丰富,是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区。该区油气有两个成藏期,即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提出油气成藏系统概念和划分原则,并将博兴地区划分为西部高青断裂带、南部樊家-正理庄-金家斜坡带、东部纯化-梁家楼和北部小营-平方王四个油气成藏系统,不同系统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和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对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及其空间配置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确定油气成藏期次,结合生烃史模拟、油源对比和构造演化史分析结果,分析油气运移充注方式,剖析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缓慢向埕北断阶带充注,形成一定规模的古油藏(第一期充注成藏);明下段末期以来的构造运动造成研究区断层活动强烈,导致早期古油藏的破坏和沙三段及沙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大规模快速充注,驱替早期充注的沙三段生成的油气,形成了大量断块、断鼻油气藏,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导致第一、第二期形成的油气藏发生调整,奠定了现今研究区油气分布格局(第二期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6.
阳信洼陷沙四段上亚段油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利 《河南石油》2005,19(6):13-15
通过对阳信洼陷构造和地层特征的研究,从油气源、储层特征与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等方面分析了油气成藏特征。油气成藏与分布主要受油气源、油气运移方向、构造和岩性等因素控制,沙四段上亚段充足的油气源是油气富集的重要条件,油气运移以层内侧向运移方式为主,位于油气运移指向的圈闭有利于成藏,大型的背斜构造和断裂鼻状构造背景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构造和岩性因素控制了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孤北洼陷沙四段油气成藏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北洼陷沙四段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油气控制因素非常复杂。本文系统研究了孤北洼陷沙四段的沉积及储层特征,分析了油气成藏条件与油藏类型,总结了油气控制因素与油藏分布规律,指出了孤北鼻状构造带的缓坡扇三角洲砂体与滨浅湖滩坝是主要的勘探方向.对指导孤北洼陷沙四段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发育近岸水下扇、滩坝、扇三角洲、浊积扇和河流相五类沉积体系,油气成藏模式分为构造、地层、岩性、复合四类。从沉积特征分析入手,评价研究其油气成藏规律、资源潜力,对预测披覆构造带油藏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岐南断阶带油气聚集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岐南断阶带紧邻岐口凹陷,油气源充足:明化组下段-馆陶组上段和沙河街组一段-二段两套储盖组合配置良好。圈闭和运移条件成为控制油气聚集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构造圈闭聚集油气的能力不同。地层与断层的组合关系制约着上第三系油气运移方向和富集位置。上第三系油气藏主要沿海1、海4继承性大断层分布。  相似文献   

10.
滨里海盆地北部-西北部断阶带盐下含油层系是一个主要勘探目标区,已发现35个盐下油气田,区内发育中泥盆统艾菲尔阶一吉维特阶、上泥盆统法门阶(D_3)-下石炭统杜内阶(C_1)、下石炭统维宪阶(C_1)-中石炭统巴什基尔阶(C_2)、上石炭统莫斯科阶(C_2)-上二叠统阿丁斯克阶(P_1)等4套高丰度优质烃源岩,泥盆系-下二叠统的碳酸盐岩礁或颗粒滩,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区域分布的早二叠世孔谷期盐岩盖层为盐下储集层起到了良好的封盖作用;成藏主要时期为中生代,圈闭类型主要为生物礁建造和背斜构造,勘探潜力区为北东-南西主体方向分布的二叠系串珠状障壁礁及卡拉恰加纳克油气田邻近地区北西-南东向分布的石炭系一泥盆系的堡礁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1.
在详细研究岩心、测井以及室内化验分析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该区的构造背景,运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沙四段的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认为:沙四段1、5砂组以滨湖、浅湖、滩坝相沉积为主;2、3、4砂组以扇三角洲-三角洲相沉积为主,物源来自东南部。  相似文献   

12.
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动力学过程模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在对渤海湾盆地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含油气系统油气地质条件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盆地模型方法恢复研究区的盆地演化过程、相应的油气成熟范围和不同时期的运移动力条件.重点分析了研究区内不同输导体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特征,用开启概率和砂地比分别表征断层和砂岩输导体的连通特征.采用以逾渗理论为基础的油气运聚模拟方法,在根据实际资料建立的二维输导格架模型上实现运移动力和通道的耦合.模拟结果显示出研究区沙河街组目的层段的油气运移路径及其油气运移相对流量,结合其他油气地质条件确定张东东构造带、张东构造带、庄海12-庄海9×3井地区等为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3.
构造 - 层序地层特征是储层精细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础。 通过对南堡凹陷高柳地区三维地震与钻(测)井资料的解释,研究沙三段沉积期的区域构造、断裂演化及沉积层序发育特征,进一步明确构造对沉积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沙三段沉积期,裂陷沉降与沉积充填过程中存在构造抬升和断裂掀斜等作用,形成了该裂陷期内的 3 个“裂陷拉张 - 快速沉积 - 抬升剥蚀”旋回,其控制了 3 个亚构造层的沉积层序旋回特征。 西南庄断层与柏各庄断层构造活动的横向差异造成了沙三段“跷跷板”式交错增厚的地层充填模式。 区内构造地貌演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的类型、纵向叠置样式与横向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梁家楼-小营地区沙二段砂泥岩薄互层沉积被认为是形成于沙三段沉积早期的东营三角洲的继承发育.通过对该区古地形、地貌、沉积特征及古物源体系的分析,对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形成了新的认识:该区沙二段具有多物源体系的特征,发育了三角洲、滨浅湖滩坝及斜坡型近源扇三角洲等多种沉积类型;构造(断裂)、岩性、岩相共同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正确、客观的地质认识是指导该区沙二段油气勘探的关键,对构造、地层和沉积成藏规律的综合分析为该区今后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渤南洼陷沙四段上亚段咸化湖盆储集体成岩演化规律的特殊性,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沙四段上亚段成岩环境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碎屑岩、碳酸盐岩和膏盐岩等;在早期和中后期成岩过程中,分别受膏盐岩产生的碱卤水和有机酸注入的影响,研究区沙四段上亚段储集体经历了先碱后酸、碱酸交替的成岩环境;早期碱性成岩作用的强弱程度对中后期酸性成岩作用发生的时间会产生影响,早期成岩过程中的强胶结作用会造成后期成岩过程中有机酸与可溶矿物的接触面积变小,发生大量溶蚀的时间滞后,具有中碱晚溶、弱碱早溶的成岩演化规律。咸化湖盆碱酸交替的成岩环境导致特殊的成岩演化规律,致使次生孔隙发育时间较晚、埋深较大,使深部优质储层形成时间与晚期油气成藏期形成较好匹配。  相似文献   

16.
大王北洼陷沙二段成藏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3次资源评价结果,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的石油总资源量为5.6x108,而实际探明资源量则不足1.5x108t,因此,车镇凹陷仍具有较大潜力.大王北洼陷是车镇凹陷的一个重要次洼,属于油气较为富集的构造带.通过对大王北洼陷带沙二段油藏构造、地层、沉积及成藏系统的分析,建立了大王北洼陷的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层序Ⅱ是该区带沙二段的主力含油层序.提出大王北洼陷带沙二段油藏具有2套差异较大的成藏系统,即大65成藏系统和英雄滩复合成藏系统,阐述了大王北洼陷带控制沙二段油气的主要因素,揭示了该区带沙二段的成藏规律和成藏模式,指明了该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电成像测井的手段,对研究区内19口重点井须家河组四段发育的天然裂缝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该层位裂缝主要有4组: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NE-SW向裂缝,燕山中、晚期的近SN向裂缝,喜马拉雅晚期的NW-SE向裂缝和喜马拉雅期四幕的ESE-WNW至ENE-WSW向裂缝;孝泉—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主要发育低角度斜交裂缝以及高角度斜交裂缝,水平缝发育较少,垂直缝基本不发育;背斜南、北两翼的裂缝线密度要大于轴部,背斜轴部总体上表现为距断裂系统越近、裂缝的线密度越大的特点;裂缝线密度的不均质性较强;中砂岩、细砂岩、砾岩、粗砂岩是裂缝的主要载体,裂缝在中砂岩、细砂岩、砾岩、粗砂岩中发育得更好,而页岩中的裂缝最不发育;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中的裂缝线密度呈较清晰的随层厚增加而减小的趋势;粉砂质页岩、粗砂岩中裂缝线密度与层厚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连续型油气藏是一种重要的油气藏类型,确定该类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对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外连续型油气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渤南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明确了沙四段油气连续聚集的特征,并通过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机理分析,提出该类油气藏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广泛分布的优质烃源岩、高生烃压力、连续分布的致密储层,是连续型油气藏的主要特征;渤南地区沙四段具备连续型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盆地中心—斜坡油气藏为连续型油气藏。连续型油气藏的形成是"源岩排烃卸压、储层压力重建"的过程,生烃压力—毛管阻力关系决定了油气可注入储层的物性下限;连续油柱两端压力差、油柱浮力与油柱顶端毛管力的关系,决定了油气分布的储层物性上限。根据这一认识提出连续型油气藏物性上、下限的计算方法,计算渤南地区沙四段连续油气分布的孔隙度为2%~11%。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受压力、孔隙度、阻力等可定量化程度的影响,会存在一定误差,随着各影响因素定量化模型的细化,计算结果将会更接近实际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19.
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录井资料分析,结合野外剖面调查和岩心观测等手段,对四川盆地北部须家河组四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主要发育钙屑砂岩储层,北部主要发育岩屑砂岩储层,东部主要发育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岩石类型的分区性与盆地北部周缘三物源体系分布息息相关;储层物性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和微裂缝为主,以小孔、细吼为主要特征;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复杂,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蚀变作用和破裂作用。多种类型的成岩作用在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原生孔隙损失的最主要因素,使储层孔隙度损失77.52%左右;胶结作用破坏储层物性,使孔隙度损失30%左右;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增加孔隙度3.28%;后期构造作用对储层有建设性影响,进而形成现今以次生溶孔-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致密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20.
东营凹陷断块油气藏发育广泛,沙河街组是勘探开发的重点。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断块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从而指导油气勘探。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央背斜带、北部陡坡带和南部缓坡带,层位上分布在沙一段、沙二段和沙三上亚段。研究认为,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的聚集和分布受烃源岩、断层、异常压力和储层物性等因素的控制。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下亚段的优质烃源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异常压力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断层不仅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还控制着圈闭的形成;储层物性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孔隙度大于15%.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的储层有利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