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一、地质工程简况 昌48井是胜利油田的一口重点预探井.位于山东昌邑潍北油区.储层位置在昌潍坳陷潍北凹陷央子洼陷带昌48扇体较高部位,钻探目的是了解潍北凹陷北部第三系含油气情况。潍北凹陷的烃源岩主要为孔二段.北部洼陷带的地层厚度在3000-4000m.地层岩性为暗色泥岩、炭质页岩、炭质泥岩夹薄煤层及砂岩和砂砾岩沉积.暗色泥岩厚度较大.最厚处达700m以上.  相似文献   

2.
南塔吉克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塔吉克盆地的地层、沉积、构造和石油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该盆地的烃源岩为古近系、白垩系和侏罗系的滨浅海相与湖相泥岩、页岩和灰岩,有多套含油气层系,主要含油储集层为古近系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主要含气储集层为白垩系与上侏罗统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上侏罗统膏盐岩为气藏的区域性盖层,白垩系和古近系的泥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油气盖层,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晚白垩世与早上新世,油气圈闭和油气田(藏)主要有构造型、构造-地层复合型和地层型等3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西北挤压型沉积金地主要油气富集区的地层流体压力与油气运聚关系的探讨,划分了油气运聚的5类流体压力模式:①紧邻泥岩压力封隔层的砂岩顶部出现流体超高压带,之下为正常压力(Ⅰ型);②泥岩压力封隔层之下的砂岩内部出现流体超高压带(Ⅱ型);③泥岩压力封隔层之下的砂岩仍为正常流体压力(Ⅲ型);④不存在泥岩压力封隔层,地层流体压力正常(Ⅳ型);⑤技致密岩石围限的高压异常流体砂体(Ⅴ型)。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塔中地区和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及吐哈盆地、酒东盆地的重点油气富集区实例进行分析,提出泥岩压力科隔层的存在不仅是砂泥岩层系中油气富集的重要条件,也是储集层中形成高压流体异常带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中国西北挤压型盆地研究超压泥岩封隔层并预测其分布,能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白垩系地层中的厚层泥岩,具有明显的欠压实特征和异常的孔隙流体压力。它们在油气生成之前已经形成。欠压实泥岩的压力封闭作用,对于油气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浅层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欠压实泥岩的异常高压带,不仅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而且对油气的垂向运移造成了一个极好的屏障,也是划分含油层系的天然界线。盆地内欠压实泥岩的分布,不仅控制着油气运移的方向,而且也决定了油气以短距离侧向运移的特征。与欠压实泥岩层(区)相邻的混合压实相地区和层位,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发育三套主力烃源岩,包括断陷期湖相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以及坳陷期海相烃源岩。储层发育"三套两类",即陆相砂岩、海陆过渡相砂岩以及海相砂岩和碳酸盐岩。断陷期湖相泥岩为较好局部盖层,中新世以来广泛沉积的海相泥岩是良好的区域盖层。圈闭丰富,其类型主要有构造、地层和复合圈闭。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表现出油气共生、阶梯状输导、环洼聚集、断裂控藏的油气成藏特征。分析认为,烃源岩和热场共同控制着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的油气分布;输导体系是油气运移的必经通道,并决定着油气藏层位的分布;此外,环洼分布的构造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  相似文献   

6.
盆地流体动力学研究是当前油气勘探的焦点问题,针对沙垒田凸起带流体化学特征及压力系统特征认识不清等问题,通过对沙垒田凸起及其周缘地区上百个地层流体化学数据和实测地层压力数据的系统分析,查明了研究区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地层流体特征,进而讨论了水-岩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沙垒田凸起及其周缘地区新生界分为3个水化学作用带,包括地层水交替自由带、地层水交替阻滞带和地层水交替停滞带;地层水蒸发浓缩作用和泥岩压实排水作用在1300m以浅的交替自由带,而黏土矿物淡化作用主要是在2300m以深的地层水交替停滞带,地层压力系统也与之有一定联系;地层水矿化度呈现出随地层埋深而增大的趋势,在3000m处出现峰值;膏盐溶解是交替自由带和交替阻滞带Na+富集的主要因素,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斜长石的钠长石化、钠长石的高岭石化是研究区地层水交替停滞带的主要水-岩相互作用。通过地层水化学和压力特征以及两者之间耦合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地层流体的形成机制,可指示油气赋存的层位,对于沙垒田凸起带的油气勘探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东非阿尔伯特盆地(Lake Albert Basin)的形成演化及构造-沉积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条件。盆地主要受东非裂谷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两侧以深大断裂为界、狭长(半)地堑的构造格局。沉积地层以新近系碎屑岩为主,岩性多为泥岩、砂岩和砾岩。河流-(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发育,主要烃源岩为中新统上部富有机质页岩,中新统-上新统河流相、(扇)三角洲相砂岩为主要储层,与细粒湖相泥岩在纵向上形成良好的生储盖匹配。盆地发育大量断块、断背斜等构造圈闭。盆地成藏模式为"凹陷供烃、侧向与垂向复合运移、下生上储",生储盖匹配良好控制垂向上形成多套成藏组合,优质砂体与垂向断层控制油气有效运移,断层控制的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8.
子长油田安定地区延长组长6 油层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子长油田安定地区延长组长6 油层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长6 油层属典型的低渗-超低渗储层,生、储、盖组合单一;湖相烃源岩为油气的生成提供了物质保障;泛滥平原相、沼泽相泥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条件;长6 油藏属于典型岩性圈闭油气藏,油气富集主要受物性、岩性及岩相等因素影响。有利的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共同控制了长6 油藏的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9.
台湾海峡盆地是位于台湾海峡及其相邻台湾西部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表明,烃源岩主要为古新统及始新统潮坪—澙湖相泥岩和中新统海陆过渡相炭质泥岩和海相泥岩,储层为古新统、始新统的潮下坪相砂岩及中新统三角洲相砂岩,区域盖层为中新统—第四系泥岩。东部坳陷和西部坳陷的油气地质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含油气系统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盆地发育了古近系和中新统两套含油气系统,盆地西部主要发育古近系含油气系统,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盆地东部主要发育中新统含油气系统,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受新生代大陆边缘拉张、印一欧板块碰撞、南海海底扩张等多种构造活动控制与影响,琼东南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形成了多凸多凹的构造格局.该盆地深水区负向构造单元主要有乐东、陵水、北礁、松南、宝岛、长昌等6个凹陷,正向构造单元主要包括陵南低凸起、松南低凸起和北礁凸起.通过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以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深水区凹陷内普遍发育始新统湖相泥岩和渐新统崖城组海岸平原相-半封闭浅海相泥岩2套主力烃源岩,存在渐新统陵水组、中新统三亚组2套区域储盖组合和滨海相砂岩、扇三角洲相砂岩、盆底扇砂岩、中央水道砂岩、生物礁(滩)灰岩等5种类型储集层,发育由一批大中型背斜、断背斜构造圈闭及大型地层岩性圈闭组成的6个有利构造带.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划分出以陵水、松南一宝岛、长昌、北礁凹陷为烃源灶的深水区4个含油气子系统,优选出中央峡谷构造一岩性圈闭带和长昌凹陷中央背斜构造带作为勘探首选的2个有利构造带,提出以钻探陵水X-1、长昌Y-1等目标为突破口,通过解剖中央峡谷构造一岩性圈闭带和长昌凹陷中央背斜构造带推动深水区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11.
Puffin油田目前油气来源不明,主力烃源岩展布及主要生、排烃期不确定都制约了下一步勘探的进行。利用烃源岩二维生烃模拟以及生物标志物指纹对比等方法,揭示了下Vulcan组海相泥页岩是本区最为重要的一套烃源岩,白垩纪-中新世为主要生、排烃期;而本区的Plover组烃源岩普遍演化程度较高,在晚侏罗世已达到高成熟,生烃潜力差,对于成藏的贡献较为有限,属于次要烃源岩。成藏事件图反映出Puffin垒带上的圈闭主要形成于侏罗纪-白垩纪,中新世以前由于侏罗系以上地层断裂不发育,下Vulcan组主力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主要在地堑中的侏罗系圈闭中聚集成藏。中新世末,区域性的构造挤压运动形成众多垂向断裂并且使早期形成的断裂体系活化,使得早期成藏的油气垂向调整到浅层的白垩系聚集成藏。因此,目前Puffin油田发现的白垩系油藏主要为次生油藏,为早期侏罗系油藏调整改造到浅部垒带上形成。  相似文献   

12.
古巴前陆盆地三区块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道华 《海洋石油》2009,29(4):10-18
古巴三区块是2005年中国石化获得的风险勘探开发合同区块,位于墨西哥湾西南部,是古巴西部的前陆盆地之一。结合该盆地勘探现状,对相关的钻井、物探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石油地质综合分析,评价了该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勘探潜力,预测了有利区带。三区块主要发育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泥灰岩、泥质灰岩和中—下侏罗统泥页岩两套主要烃源岩,储层以泥晶灰岩、灰岩和砂砾岩为主,区内早期形成的圈闭在造山期基本遭到破坏,有效的圈闭主要形成于晚古近纪,圈闭类型有背斜、断鼻、断块和地层圈闭等,推测可能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据区域对比和钻井资料分析,区内的前陆冲断带是本区最有利勘探区带,南盆地北缘发育较厚的第三系,推测是本区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古达米斯盆地位于北非撒哈拉地台,属古生代克拉通内坳陷盆地,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构造格局,主要发育北东-南西向低幅构造。盆地共经历了4次大的构造运动,沉积了古生界寒武系-石炭系和中新生界巨厚的沉积盖层,石油地质条件非常优越。盆地内最重要的生油岩是志留系Tanezzuft组和上泥盆统Aouinet Ouenine群放射性海相页岩;共发育6套砂岩储层,主力储层是三叠系砂岩;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的蒸发岩和泥页岩沉积在盆地内广泛发育,成为区域盖层,有效封堵了油气。此外盆地内圈闭类型丰富,各成藏要素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良好。目前盆地勘探目标是浅层构造圈闭为主,但近年的油气发现表明,在深部远景区、地层圈闭以及盆地利比亚部分的三叠系储层同样具备较大的勘探前景,或将成为下一步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民和盆地油气藏形成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权 《中国石油勘探》1998,(1):20-23,26,6
民和盆地是发育在中祁连隆起带前寒武系变质岩基底之上的一个中、新生代山间盆地。中、新生界总厚度近7000m,中侏罗统窑街组暗色泥岩和油页岩为主要烃源岩,上侏罗统享堂组及下白垩统河口组砂岩为主要储集岩,长期在中央古隆起控制下所形成的各类圈闭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5.
库车坳陷南缘地层超覆圈闭特征及含油气前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下段在库车坳陷南缘由北向南尖灭,形成一系列地层超覆圈闭。侏罗系圈闭以侏罗系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中上段滨浅湖沼泽相泥质岩为盖层。下白垩统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中上段浅-半深湖泥质岩为盖层,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圈闭底板为前震旦系和震旦-下奥陶统,其底板的封堵性直接影响圈闭的有效性。研究认为3种情况下底板可以形成较好的封堵:(1)底板为前震旦系;(2)底板为震旦-奥陶系碳酸盐岩,当圈闭前端底板岩溶不发育,可成为有效封堵面,形成有效圈闭;(3)底板为震旦-奥陶系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但地层圈闭储层与底板岩溶储集体连为一体,圈闭前端震旦-奥陶系与前震旦系呈断层接触,上覆下白垩统中上段盖层,构成复合圈闭。库车坳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南缘地处坳陷内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油气运移指向区,油源、运移聚集和圈闭条件都比较优越。因此库车坳陷南缘地层超覆圈闭具有良好的含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运用盆地分析及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分析了哥伦比亚西努-圣哈辛托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结果表明:西努-圣哈辛托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及新生界沉积盖层;主要烃源岩为上白垩统Cansona组海相页岩、古新统San Cayetano组页岩及渐新统Maralu组页岩,主要储集层为古新统San Cayetano组砂岩、渐新统Cienaga de Oro组砂岩及灰岩、渐新统Pavo组砂岩,上古新统San Cayetano组泥岩、中新统Floresanto组泥岩以及部分不整合面可作为盖层。西努-圣哈辛托盆地内,与逆冲断层相关的构造圈闭和地层圈闭、与不整合面相关的地层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成藏条件与大油气田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叠合含油气盆地,该盆地南缘下部成藏组合贴近准南主要烃源层--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宽缓大中型构造圈闭多,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深部规模有效储集层发育,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厚层湖相泥岩及三叠系、中下侏罗统各层组内部湖湘泥岩盖层条件好。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圈闭与规模有效储集层空间发育匹配;圈闭形成时间与主生排烃期时间匹配;白垩系吐谷鲁群区域盖层与中上侏罗统储盖组合匹配,油气资源量大、发现程度低。结论认为:该区具备大油气田成藏条件,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红山断陷内钻井及周边露头剖面中侏罗统烃源岩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烃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其成烃演化阶段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认为:红山断陷中侏罗统主要的烃源岩类型为泥岩和油页岩,有机质沉积于淡水环境,其中油页岩属Ⅱ型,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多属于Ⅲ1-Ⅲ2型。红山断陷地表剖面的中侏罗统烃源岩主要处在未熟-低熟阶段,地下中侏罗统烃源岩也主要处在未熟-低熟阶段,少量处于成熟阶段。总体来看,红山断陷中侏罗统具备一定的资源潜力,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勘探区。  相似文献   

19.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吐哈盆地胜北洼陷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也是近期增储上产最为现实的油气藏类型。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刚刚开始,有必要结合构造油气藏勘探成果,系统分析洼陷基本成藏条件,明确近期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胜北洼陷侏罗系发育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和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等烃源岩系,油源条件好,油气资源丰富;侏罗系及其以上发育7套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主要为中侏罗统的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上侏罗统和白垩系的浅层次生构造-岩性油气藏;成藏期为燕山期和喜山期。在目前构造油气藏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形势下,围绕古构造背景开展岩性圈闭识别、描述、优选与评价,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是近期的主要勘探方向,其中葡北东斜坡、葡萄沟北坡、洼陷中央胜北构造及其南翼等地区是近期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0.
通过系统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不同区带致密气藏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库车坳陷深层致密砂岩气来源。库车坳陷中段天然气对应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天然气主要为高—过成熟煤型气,可能存在三叠系湖相原油裂解气;库车坳陷东部和西部天然气对应热演化程度中等,现今发现的天然气来源于侏罗系煤系(迪那气田)、三叠系湖相泥岩(迪北、博孜气田),尚未发现湖相原油裂解气。根据库车坳陷不同区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的差异,结合烃源岩热演化差异性,指出大北—克深地区侏罗系—三叠系内有效圈闭有望成为三叠系湖相原油裂解气勘探新领域,秋里塔格构造中段—西段、阿瓦特—博孜古近系膏盐之下白垩系储层内构造圈闭、北部山前带东段侏罗系内构造—岩性圈闭为高—过成熟煤型气有利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