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国际设计中出现的中国元素上的水墨画、刺绣、盘扣等运用越来越多,同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传统手工艺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割绒纳绣就是一门传统手工艺。改变割绒纳绣在传统鞋垫上的应用,使其应用面扩大。本文从割绒纳绣的概述入手,分析割绒纳绣的制作工艺、与传统刺绣的异同点,将割绒纳绣与传统服饰品香囊进行创新的结合,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日照地区传统割绒纳绣鞋垫的艺术特征及传承发展现状,对其纹样、色彩及应用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日照地区传统割绒纳绣鞋垫的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与民俗寓意。提出了传统割绒纳绣鞋垫技艺传承和发展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采用粗号纱58tex为原料开发缎档割绒素色贴绣系列产品作了简述。并对其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准备和织造工艺参数的优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尾绣是水族特有的民间传统刺绣,被誉为刺绣的“活化石”,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马尾绣的历史文化溯源和生存现状,进一步研究马尾绣的优劣势与市场消费前景,探索马尾绣的发展空间、文化内涵、消费者喜好和审美特点等,最后提出马尾绣纹样的市场化策略与建议,以起到保护传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割绒毛巾产品具有手感柔软、色泽鲜艳、绒面丰满、丝绒感强的风格特征。特别是采用低支纱(16~S、14~S、12~S、10~S)作毛经纱,经割绒后,纤维蓬松散开,使产品具有高档的气质,在经济效益上比一般品种提高40%左右。 我厂从事割绒毛巾生产已有十多年历史,目前生产能力已占全市毛巾行业的1/3。由于割绒产品一般工艺要求较高,生产难度  相似文献   

6.
汴绣发源于北宋时期的宋绣,并且作为河南地区代表性刺绣,在我国刺绣工艺发展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汴绣屏风这种家具结合了汴绣吉祥美好的寓意与屏风的特殊作用,从家具方面推动汴绣产业的多方面发展。通过分析汴绣屏风的历史特征、制作工艺、纹样题材并通过当今汴绣屏风的创新案例,探究汴绣屏风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汴绣产品在河南旅游业中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汴绣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足迹、地位及现阶段发展状况,分析了河南省文化景区旅游产品的现状,并提出了汴绣产品在文化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八大举措,对于制定汴绣产品在河南旅游业中开发的战略思想和行动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丝绸》2016,(12)
锡绣是无锡区域性的地方绣种,具有2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锡绣从明清时期开始盛行,清末民初已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并具有前瞻性地实现了教育推广和商业运作。20世纪80年代初问世的"精微绣",成为锡绣发展的主要方向。锡绣作为广义苏绣的重要分支,它的演进历程曾面临市场需求萎缩、从业人员剧减等困境,但通过绣法创新、材质革新、题材出新逐渐摸索出自身的生存方式。一方面通过跨界合作实现"生产性保护",另一方面通过恢复以绣作机构为依托的教育机制加强"绣师"人才培养,从而使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同步发展的锡绣获得良性传承。  相似文献   

9.
传统丝绒采用双层织造,然后进行分割,俗称“双层分割法”。其分割方法分为机上分割和机下分割。而现代丝绒织造多采用边织边割的机上割绒,它与机下割绒比较,具有割绒质量好、所耗绒毛原料省等优点。该机构设计思想是合理的,技术是进步的。然而,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各类绒机设计的割绒机构式样有差别,使用效果不同。本文就几种机上割绒机构的特征与应用情况作简要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印染》2020,(5)
正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在国内外均展开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而陕西秦绣,是中国特有的绣种,相较于"四大名绣",它的应用研究并不多。秦绣起源于陕西古老的民间绣种"穿罗绣"和"纳纱绣",是一种代表陕西刺绣发展水平的既古老又现代的绣种,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推进对陕西秦绣的保护传承,应该将其更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丝绸》2016,(11)
无锡刺绣作为苏绣艺术的一条重要分支,具有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精微绣是无锡刺绣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绣种之一,它是由无锡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在1981年时独创的绣种,并在1987年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获"中国工艺美术珍品"。无锡精微绣在方寸之间以致广大,在传统刺绣艺术中独树一帜并具很高的艺术价值。文章通过无锡精微绣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审美价值角度,从"精""细""难"三方面解析其艺术特征及价值。探析无锡精微绣,可为刺绣史和传统手工艺研究做出补充,期望推动精微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汴绣源于北宋的都城汴京,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汴绣根植于宋绣,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特征,其纹样种类丰富多样,颜色运用古朴吉祥,绣工精致细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汴绣历经兴衰沉浮仍顽强发展.从河南开封汴绣的历史发展、针法特征、题材类别和纹样色...  相似文献   

13.
宁波金银彩绣的特色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丽君 《纺织学报》2010,31(1):102-107
为保护与发展传统手工艺,以宁波金银彩绣为对象,从历史演变、工艺特色、传承发展对其进行研究探讨。认为宁波金银彩绣经历了从源到盛又到衰的历史进程,其原料运用、刺绣针法均具有地方特色,尤其是宁波当地绣工开创的叠彩绣、彩盘金绣以及“外国绷”等针法最为独特。宁波金银彩绣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等社会各界联合行动,从保护抢救出发,加强弘扬宣传,贯穿创新发展。同时,需要着力开展将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手工艺中,培养刺绣专业人才、产品市场化运作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王秀丽  孔凡栋 《纺织学报》2022,43(6):215-215
本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疫情当下的大自然及人们的生活。疫情犹如灰色的高楼大厦,如同一堵墙挡住了阳光,挡住了自由,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单调。然而,大自然永不偷懒,鲜艳的花朵告诉人们春天已来,让疫情下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姿。该设计将现代化造型与传统图案结合,更具内涵。用具有可塑性的羊毛呢表现灰色建筑,服装造型流畅,注重创意与实用的结合,胸前的重叠造型使得整套服装创意并不失优雅。颜色搭配以灰色为主调,搭配红、黄、绿、蓝等鲜艳的色彩,图案采用传统的割绒纳绣等传统工艺表现,立体而具有“春意”。本作品寓意疫情的寒冬迟早要离去,最终迎来健康、自由、积极、美好的“春”天。  相似文献   

15.
宁波金银彩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历史发展和保护现状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非遗数字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对金银彩绣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地域性非遗得以广域的传播,使宁波金银彩绣以文创作品的形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以汴绣的发展历史、社会生态为背景,探索分析了汴绣的题材特征。将其概括为历史性、地域性、开放性、传统文化传承性;以期梳理汴绣艺术的文化内涵,并给人们以清晰印象,为汴绣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割绒过程中,割绒方向会使绒坯、导针、圆刀三者之间的作用力产生微小变化,直接对绒纬浮长的切割受力产生影响。通过对割绒机构、割绒工艺和割绒过程中绒坯、导针、圆刀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解析,诠释了采用正割可以保证割绒工艺顺利进行,并提高割绒效率和割绒质量。  相似文献   

18.
尹乐乐 《西部皮革》2024,(1):108-110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始终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贴布绣这种传统手工技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今时代,贴布绣以其独特的材质和丰富的色彩在服装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详细探讨了贴布绣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从历史背景、材料特性、设计理念到实际应用,全方位展示了贴布绣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顾锡华 《棉纺织技术》1992,20(11):56-56
我厂根据外贸合同生产了21条/2.5cm的纯棉特细条灯芯绒,坯布试织后采用一次割绒工艺进行试割,发现跳针太多,平均每米达2.23次,割洞、漏条等割疵大幅度增加,严重影响割绒质量和如期完成出口任务。经检查分析,认为割绒跳针太多,关键不在割绒工序工艺设备或操作技术本身。断经断疵和歇梭稀弄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丝绒采用双层织造,然后进行分割,俗称双层分割法。其分割方法有边织边割的机上割绒,如K213、GD651等绒机;也有织造后在机外由割绒机进行分割,如K72、K251等普通织机。双层绒坯经过割绒后成单层绒坯,才能进行各种方式的后整理加工。 据不完全统计,利用普通织机织绒,目前已有千台左右;但是由于织造的绒坯本身质量问题——高低绒(又称厚薄绒),割绒质量难以达到要求,绒毛长短不合理,割印、割短绒等问题常有出现。 如何提高机外割绒质量,减少割绒疵,节约绒经原料,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