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草图作为建筑创作构思最原始的方法,带有建筑师主体思维的鲜明特征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文章分析了现代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设计草图及其特点,以大师杰作——玛利亚别墅为例,进一步论述了设计草图与建筑创作构思和表达的关联,并强调了当今时代学习大师草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筑师常常是通过画图表达自己的构思。奥托·施泰德勒的草图表达的是多方面的东西,就像他的建筑一样是那么生动而具有活力。他的构思推敲往往是用彩色铅笔、签字笔,马克笔或圆珠笔在信封皮上、纸上或透明草图纸上形成的,没有一张草图是为图面表现或建筑表现而画的,但是每张草图展现出来的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是构思、功能、系统和建筑形式的分析,他的建筑与他的草图一样展现出来的是与哗众取宠背道而驰的自然风格。 奥托·施泰德勒的设计没有什么秘方,也没有通用的系统,更没有固执死板的模式,他始终保持着他的切合实际的务实设计风…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格拉玛兹与科勒两位教授在建筑教学与实践中的作品为线索,探讨了当建筑师可以像绘制草图那样娴熟地撰写与建构逻辑相符的设计生成"代码"时,依靠现代工业机器人的柔性可编程制造技术,建筑师将面对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可以预见的是,建筑师在未来可以通过他们的"代码"来掌控建筑的建造过程,从而重新回到建筑活动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4.
1.建筑师手绘建筑师手绘包括建筑速写、设计草图和设计快速表达。手绘以其简便、快捷、富有表现力以及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而被许多建筑师所喜爱。原创型建筑创作更是利用手绘这种设计语言快速准确表达出设计理念、构思和创意,通过建筑的平面、  相似文献   

5.
工业革命后,随着新型材料、结构形式的快速发展,用拱来获得更大结构跨度的需求逐渐减少,但建筑设计实践中拱形式空间却仍然受到建筑师的青睐。在"罗马"灵魂的光辉加持之外,空间本身是否还具有与现代建筑发展相符的特殊属性?文章通过对多个建筑空间的对比研究来探讨拱形空间的物质特性与空间表现,并结合设计探索来对拱形空间进行实践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本设计的两个特质:一是借鉴藏文化传统中的宗山意象,折射出地方政权的象征;二是通过藏式院落表达当代行政建筑在内涵上的亲民。传统的"宗山意象"与"亲民内涵"在形式表达上是有矛盾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就是设计的原点。草图是建筑师对设计问题的一个问答,以笔下的草图去勾勒出头脑中的设计问题并给出答案,以空间形态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逐级高耸的主体建筑形体回应宗山意象,表达权力象征,用层层围合的藏  相似文献   

7.
设计草图是表述构思的建筑语言,设计始于草图。本文归纳了设计草图的基本类型,结合对若干建筑大师设计草图的分析,论述了草图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与表达,并强调了在当今学习大师设计草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宫聪  卢峰  孟阳  胡长涓 《建筑师》2021,(2):90-99
穆扎鲁尔·伊斯兰姆对南亚地区现代建筑发展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影响有密切联系.通过对孟加拉国建筑师伊斯兰姆所处背景、作品及思想的研究,分析了建筑师设计历程以及背后现代性与地域性的理论支持,探讨了建筑师怎样通过作品回应民族历史使命,以及逐步引申出其现代主义建筑形式背后更深层次的“回归”意图.  相似文献   

9.
赵一澐 《南方建筑》2014,(2):104-110
20世纪30年代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的设计和建造,是建筑师郑校之将建筑的民族性与地域性也即"人为之因"与"天为之因"相融合的一次重要探索。本文通过设计阶段的门廊、屋顶和阳台三部分的草图与建成后实物的对照分析,试图解读郑校之先生是如何受到时代的影响和启发,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找寻平衡,并最终由此突破的创作过程。郑校之在文学院设计中没有简单采用"民族固有样式"的方法,而是通过从现代建筑要义中抽取适合地域气候特征的实用做法,并结合时代精神,创作出一座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和东西方文化精神的文学殿堂。  相似文献   

10.
卢永毅  陈艳 《建筑师》2017,(5):49-58
1934年,由建筑师奚福泉设计的上海虹桥疗养院落成。该建筑充分考虑功能需要,外观呈现"国际式"特征,被建筑史学家普遍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主义建筑"。本文回溯虹桥疗养院建设的历史背景、业主身份和建筑师的设计思想,对建筑作品的空间和形式展开阅读,通过案例探讨深入认识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特征的研究方法。同时,本文以追溯西方现代运动的思想渊源和实践的多样性,从比较分析中对现代建筑的核心理论——功能主义在观念构成与形式探索间的复杂关系展开一次批判性讨论。  相似文献   

11.
该文着重介绍2015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得主——爱尔兰建筑事务所"奥唐纳与特梅"。在简要介绍爱尔兰现代建筑发展与两位建筑师的背景资料之外,详细地分析了奥唐纳与特梅的设计哲学。以三个建成的代表作为例,从建筑体型和材料组合两方面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从有机建筑的层面,分析建筑与环境之间微妙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2.
《建筑师》2015,(3)
时下表皮建筑流行,媒介化、参数化等设计手法成为建筑炫技的手段,建筑的外在存在形式与内在空间本质剥离而渐行渐远。在反思我国快速化生产模式下建筑之于物化之外的感受时,对于形式与空间结构关系细化深入研究仍旧是建筑师最为本质的诉求。约格·康策特这位著名的结构工程师通过不断完成的建筑作品,为我们展现了理性寻求空间与形式融合的建筑结构性表达。本文通过对康策特的作品分析和解读,从形式、空间以及细节三方面来探讨结构如何成就建筑之美。  相似文献   

13.
草图和文本是过程性案例阅读的核心媒介。通过对草图进行排序和加工,我们得以阅读草图中隐藏的设计信息。文章以建筑师卡洛·斯卡帕的草图为例,追踪了古堡博物馆改造项目中骑马人雕塑空间的设计过程,并从中得到设计方法层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西班牙建筑师坎波·巴埃萨(Alberto Campo Baeza)设计的阿尔梅里亚医院加建办公楼的草图。通过对这些草图进行比较和还原,经过逻辑的推断,论文分析了建筑师将概念融入物质性建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以前卫激进的建筑形式和艺术化的建筑草图闻名于世。哈迪德“创新无畏”,其创作思想和作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呈现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城市建筑》2009年02期主要介绍了扎哈哈迪德前瞻性的创作思想,本期内容阐释其个性化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6.
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以前卫激进的建筑形式和艺术化的建筑草图闻名于世。哈迪德“创新无畏”,其创作思想和作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呈现出令人瞳目结舌地变化。她不断地超越以往的建筑传统和秩序,以变幻莫测的外观形式和内部空间为人们带来强烈的震撼,也为当代西方建筑的发展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7.
吴楠 《福建建筑》2011,(11):32-35
作为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地域性,已逐渐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的共识,自觉回归地域性成为建筑师在设计手法中关心的出发点。系统研究地域建筑及其相关联的地域性要素及设计方法,已成为建筑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现代地域建筑研究成果,以闽南地区为基点,结合相关设计实例,分析闽南地域气候的特点及其对闽南当代地域性建筑在形式表达中的...  相似文献   

18.
蒙小英 《工业建筑》2005,35(5):41-44
在现代建筑和当代建筑中,工业建筑始终都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它的叙述性设计理念与结构美学特征给现代建筑和建筑师以重要影响。以工业建筑发展中有影响的阶段为主,探讨西方工业建筑对现代建筑、建筑师、环境景观以及文化艺术的影响和表达方式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刘鹤群 《城市建筑》2023,(14):159-164
爱因斯坦天文台作为德国表现主义建筑中最著名的实例之一,通过考察该建筑,开展对埃里希·门德尔松高度个人化的表现主义方法研究,并揭示相对论对其建筑思想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厘清爱因斯坦天文台与表现主义主流设计之间的观念与形式差异。爱因斯坦天文台作为门德尔松在功能范围内发展动态形式的首例,建筑师采用结合新科学理论及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应用来产生建筑形式的设计方法。文章结合门德尔松绘制的大量草图、信件、文章与展览,追溯了这一设计方法的酝酿与发生,从而对门德尔松20世纪20年代初建筑思想有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20.
《门窗》2017,(7)
阿尔瓦·阿尔托在现代建筑运动中独树一帜,他致力于建筑人情化和地域化的设计研究。通过对于建筑材料独到的见解,他将芬兰传统的建筑材料与新的建筑材料相结合,使建筑既保存有地域民族特色,又在现代建筑中别具一格,对现代建筑有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的实例,来总结出阿尔托利用建筑材料在其设计中表达人情化和地域化的方法,为建筑师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