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类对地下空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有效整合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空间规模效益。基于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通过对地下空间的竖向分层、开发强度和布局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中心联结"、"整体网络"和"轴向滚动"模式将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主要模式,"次聚焦点"模式将是我国特大城市的新城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2.
重庆在地形、地势、水文地质等方面具有地下空间利用的先天优势,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分析重庆商业中心区诸多地下空间利用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地下空间可持续开发策略:1)以轨道交通为发展轴形成"点-轴-网"地下空间规划格局,中心区进行"片状网络式"开发,外围区域为"散点聚集式"开发;2)与轨道站点结合开发地下综合体,并与人防工程及其他地下商业联通,形成以站点为核心的地下空间网络,建立环境舒适的地面空间和便捷可达的地下空间步行网络,以建立绿色、畅通、步行的可持续城市;3)因地制宜利用地形高差优势,以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为主要手段,增强地下空间的采光通风效果,创造多层次的城市基面,增加城市公共空间及城市开发容量。  相似文献   

3.
鉴于目前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效益的认识尚不够明确,很多研究只是停留在定性层面上,操作性较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效益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间接效益又包括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防灾效益三部分。本文选择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效益作为研究对象,从地震、战争和气象灾害三个方面出发,通过"有无对比法"和"地上地下对比法",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防灾效益的计算模型,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决策及开发价值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正在进入立体化发展阶段,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兴起;由于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时间不长,在立法上还存在空缺,导致地下空间开发权属不明、管理无序的问题较为突出;分析了国内外"基于地皮"的地上空间所有权历史演变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地下空间开发中面临的权属法律困境;根据地下空间发展现状及趋势,建立了"一体化空间分层模型",提出了"基于空间"的权属划定方法;阐述了地下空间的资源属性、价值属性,对地下空间的权属及地下空间的管理提出了作者的观点,为今后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宁波市地质环境条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开展了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首先,利用地质环境调查数据,筛选出影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技术经济问题,建立了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其次,利用ArcGIS和C#程序,开发了基于Fuzzy-AHP的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系统。最后,以宁波市东部新城为例,进行了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基于ArcGIS+C#的评价系统能够较为合理地评估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6.
尽管逐年提升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量可以缓解城市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问 题,但因缺乏系统规划导致目前城市地下空 间之间孤立、无次序、衔接和连通不足成为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矛盾之一。为进 一步明晰城市地下连通空间产生机制、发展 机理、促进机制和组织架构,构建城市地下 空间连通的基础理论,通过辨析与“连通空 间”的概念明晰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内涵;基 于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空间特征演变和限制因 素剖析地下空间连通空间演变机制及其对城 市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发现“地 铁+”是促进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重要途径; 提出“地铁+商业”和“地铁+公服”两类城市 地下空间连通模式及其架构,并展望未来城 市地下空间连通的发展趋势。本研究结果为 探明城市地下空间连通方式发展规律、促进城市地下空间整体性和连续性提升、指导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7.
国际地质学界普遍认为21世纪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随着我国地下空间工程数量的大幅增加,因权属关系不明而造成的地下空间产权纠纷接踵而至。当下地下空间分层开发是解决权属问题最为有效的方式,文章以"分层一确权"制度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地下空间法律制度与开发经验,整合空间、时间和关系三维属性,构建基于竖向分层、水平分区的一体化分层开发体系,试图在开发体系与权属制度间建立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立体化分层开发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判别土地开发权的取得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便于从使用期限、土地范围、用地条件三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地下空间确权制度,从而有助于我国地下空间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由粗放式扩张逐步进入精细化完善的新阶段,开发与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功能的补充,更加集约的城市空间资源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关注的重点。如何切合城市发展需求、解决各类城市问题与矛盾、强化空间利用效益以及完善地上地下功能联系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与开发的重点课题。文章通过扬州市广陵新城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实例,针对城市重点区域地下空间开发提出以"立体开发、网络复合"为主导策略的编制思路,对地下空间利用的网络化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重庆商业中心区是人口高度聚集、城市功能最复杂的综合区域,在再开发过程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如何能够有机重组城市功能,促进中心区紧凑发展是研究的目的所在。通过对商业中心区发展演变过程的研究,总结归纳商业中心区扩张的规律、初步归纳出地下空间演变的过程。其竖向均遵循"交通空间—公共空间—商业空间—娱乐空间—办公空间"的分层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退台式、填充式、覆土式"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形式。城市地下空间的结构发展最终是与地面结构相对应,具有高差的城市应建立立体步行网络及将地形高差转换为多层次的城市基面,多层次、立体化、网络化、系统化地进行地下空间开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上空间的开发也已经到了极限,地下空间开发逐渐取代地上发展速度,越来越多大城市选择对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而地下空间开发不仅成本高,相对于地上来说,也是人们所不熟悉的空间。因此,文章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的要求为基本出发点,从便利、实用、安全、生态、健康等角度分析了地下公共空间的空间形象,指出其内在的特点,,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并将这一原则运用到地下公共空间设计中。  相似文献   

11.
王磊 《规划师》2006,22(11):39-42
《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方案征集活动是将城市设计与地下空间规划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在做城市设计时必须统筹地面和地下规划.《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的总体构想是人为引导地下空间的"有机生长",最终形成树枝状"生长型"的地下空间网络结构,通过与城市设计的结合,强化整体开发、依托轨道交通、分区控制的平面布局,确保地下空间开发的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往下"的,即地下空间的利用,合理规划与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地下空间的规划、开发涉及到众多因素,只有权衡各种利弊,提前做好设计规划,将地下空间开发纳入到城市整体规划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整体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王勃  刘伟喃  马芸 《山西建筑》2012,38(19):33-34
从功能角度入手对城市广场下的地下空间进行研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将广场地下空间开发类型划分为"功能调和型""功能增强型"和"功能补充型"三种,并分别加以论述,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设计"健康"的地下空间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的趋势。能够获得充足、新鲜、温湿度适宜的自然通风和充足日照,提高其空间环境质量,对于"非典"乃至"禽流感"等公共空间卫生危机后的地下空间发展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采用自然通风空调系统和自然采光设计的"健康的"同时也是"绿色的"地下空间必然是未来地下空间开发的一个重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高度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快速发展,但综合管廊与其他类型地下空间的分离导致城市发展遭遇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高效发展,必须将综合管廊纳入城市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和建设。通过案例研究和资料总结,以建筑设计的视角,研究综合管廊与不同功能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模式,包括综合管廊+地下车道、综合管廊+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地下车道4种,探讨其适用情况及优缺点,以及与点状、线状、围合式、商业街式4种类型建筑综合体地下空间的3D接口模型。该论文的研究在原有“建筑-城市一体化、建筑-交通一体化”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城市市政一体化理论,在建筑设计方法上提出了管廊与城市地下空间接口的多种模式,对城市空间立体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翔 《建筑》2014,(13):22-22
<正>地下空间开发已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之一,应运而生的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地下空间")如何在这次城市"转型升级"中抓住机遇,为中国建筑的发展添力,这是中建地下空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城市空间开发实现从"2D"到"3D"的转变,这一比喻性的提法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当前国际国内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的新思维。城市地下空间,究竟蕴藏着怎样丰富的发展能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山地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必要性基础上,以重庆市为例,对山地城市地下空间低碳开发策略进行了研究,认为山地城市应以半地下空间开发为主导,地下空间规划应遵循"多中心组团"结构,以轨道交通为发展轴,有效开展原有地下人防工程的平战结合利用,并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形成地下综合体。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铁沿线站域地下空间是"地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研究主要对地铁车站类型及站域地下空间利用方式(即地下空间利用模式和用地特征)、站域地下空间控制要素及指标体系、环境容量控制、功能系统控制和竖向控制等进行探讨,并以常州市为例,提出地铁沿线站域地下空间开发控制要素的构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地下空间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空间则可以极大地增加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结合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地下空间的项目实践,引入"多元协作、动态引导"模式,探索适合局部地段地下空间实现互联互通的规划与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解决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问题,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显示出其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尽管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地下空间的物理环境已满足人类活动的基本需要,但如何提高地下空间的心理环境,即增加公众在地下空间活动的意愿性和心理舒适度以解决地下空间开发中所面临的"空城"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前提性问题。本文深入讨论了目前地下空间开发中所面临的两方面的心理挑战:公众是否愿意在地下空间进行活动的意愿性问题,和在地下空间活动时公众的体验感问题,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中如何对地下空间心理环境进行优化的方法及策略,最后指出了未来地下空间研究中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