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油罐空间改造案例之一。曾服务于上海龙华机场的一组废弃航油罐,经由OPEN建筑事务所6年的改造而重获新生,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中心。油罐艺术中心室外是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室内则是丰富的展览和活动空间。新建建筑低调地消隐于地景和公园之中,这不仅是对工业遗存的尊重,也是对都市人渴求自然的回应,更是对建立一种新型艺术机构的探索。这是一个无边界的美术馆,人们可以在艺术、自然与城市之间自由穿梭;这也是一个没有完成时的美术馆,空间的灵活性使它可以适应各种需求,不断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莫贤发 《工业建筑》2020,(12):180-185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是全球首个油罐改造空间案例,也是国内工业遗产改造项目的典范,作为国内首家非营利艺术机构,具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由一组废弃航空储油罐及附属设施改造而成,主要从设计理念、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地表重构四方面探究油罐艺术中心的改造方法,并阐述了改造后产生的营运社会效果和经济意义。通过对废弃油罐的改造更新,将绿地公园与艺术展览、大地景观与建筑空间、工业遗存与创新未来巧妙地融合起来并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实现了从废弃工业遗存到城市开放公园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风景园林》2013,(2):72-77
二环2049是OPEN建筑事务所的一个研究项目,旨在借二环为一个切入点,大胆地探讨一种截然相反的城市发展策略。北京的二环所在地曾是代表着防御、封闭的古代城墙与护城河,之后被快速路和地铁取代;目前,它是首都里的"首堵",割裂着城市肌理。OPEN设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3月22日,3场展览同时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开幕(图1),分别为日本艺术团队teamLab的大型数码音像装置展《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Universe of Water Particles in the Tank)、当代中国艺术家组合展《建造中》(Under Construction),以及阿根廷雕塑艺术家阿德里安·比利亚尔·罗哈斯(Adrián Villar Rojas)个展。这座新建成的艺术中心位于黄浦江西岸,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建筑师和普罗大众前往。本次活动也标志着这座由OPEN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油罐艺术中心的  相似文献   

5.
经过改革开放后城市快速扩张时期,上海已逐步进入存量更新的城市建设阶段。在全球城市竞争深化、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如何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切实改善人民日常生活体验等本质问题。聚焦公共性与日常性的公共空间建设也成为上海城市空间转型的路径之一。近几年上海以“全球卓越城市”为愿景,在城市发展思维、空间转型、治理模式等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一批典型项目体现了上海城市在公共性、日常性公共空间建设方面思考与实践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6.
对谈梳理了"上海计划"这一城市研究项目的意图、对象和工作方式。"上海计划"面对的是当代上海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建筑和空间所呈现的诸多问题,并希望通过对日常城市空间的研究获得建筑学的新认识。田林新村和航运新村是"上海计划"的两个研究课题,因此文章也讨论了工人新村的空间特征和转向。最后,"上海计划"对城市和建筑提出了12条宣言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二环2049     
设计概念二环2049是OPEN的一个研究项目,旨在借二环为一个切入点,大胆地探讨一种截然相反的城市发展策略。北京的二环所在地曾是代表着防御、封闭的古代城墙与护城河,之后被快速路和地铁取代;目前,它是首都里的"首堵",割裂着城市肌理。二环的变迁一直与北京乃至中国的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在当今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私有化"和"商品化"现象的出现,西方城市空间逐渐成为私人财产和公共领域的混合体。"公共"和"私有"的关系在西方城市空间中变得越来越复杂,决定城市空间公共性的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更系统、客观地评价城市空间的公共性,西方学者围绕"公共性"的构成维度展开了一系列讨论。通过归纳这些讨论,瓦尔纳和蒂耶斯德尔总结出西方研究中城市空间公共性的六个维度。本文基于对瓦尔纳和蒂耶斯德尔研究的补充和发展,提出城市空间公共性由八个维度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概括、综述西方研究中这些维度"公共"和"私有"的界定特征,试图以此勾勒出当前西方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成果,并为国内学者评价城市空间公共性提供可借鉴的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CaixaForum展馆     
正这个项目带给我们两个挑战:一个是设计"像城市一样"的建筑—因为其独特性和建筑的公共性。二是围绕建筑漫步时能看到远处的景观,同时建筑内部的展览厅则具有内省的特点。换而言之,就是一座让身处其间的我们感受到与城市产生紧密联系的"如城市一般"的建筑。我们采用将展览厅抬高的方法解决了这两个难题。这样,地面层便可以空出来,成为更加开放和透明的空间—大厅和商店。我们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公共空间,让公园穿过建筑下  相似文献   

10.
AW访谈:李虎+黄文菁 AW:查阅有关OPEN建筑事务所的介绍了解到:OPEN不仅是从技术层面,更具有公共性、普及化等广阔的内涵.能否介绍一下OPEN具体的工作方式?有一定的模式吗? 李虎:我们的工作关注的是当下的问题,基于对这些当下的问题和现象的研究思考,产生一种为了未来的设计.正由于中国和很多发展中国家所处于一种极其复杂的城市、建筑的状态,我们的关注点也不可能是单一的,目前主要集中于下面的三个大的方向: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的塑造,平衡建造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持续关心的与原型和批量定制有关的设计、建造方面的实验.  相似文献   

11.
正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将上海建设成为一座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为积极落实第一轮总规要求,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自2016年起,连续3年主办"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挑战赛每年选择若干个具有影响力的公共性、民生类项目,向全球范围征集方案和创意。"2018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聚焦本市两条重要河流(黄浦江和苏州河)滨水区的打造。设想通过对"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活动带的打造,进一步提升滨水公共空间的功能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叶片形状的树屋,三五成组,各自相似而又不同,散落在海边树丛的空隙处,由穿越林间的一个高架的步道系统联系在一起。树屋是OPEN建筑工作室对人与自然如何共生这一古老命题的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项目的实际命题是网龙公司海边高管别墅。2009年OPEN应邀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广受关注的央视"纪录片"栏目《一个人和一座城市》里,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作家对他们所处城市那种爱恨交加的叙述。上海的孙甘露说:"现在的上海人更倾向于一个未来的上海,一个新的上海;而实施这一切的,却是一些几无幻想的人。"在他看来,时下上海的许多建筑,从建成的那一天起就是应该拆掉的。长沙的何立伟言词激烈地表达了对当前城市趋同性的悲哀:"现在中国城市和城市之间其实都是互相抄袭,你从南到北走一趟会发现,城市的个性,它的文化、它的传统、它的一目了然的特定氛围正在消失。"武汉的方方认为,城市间的大同小异显示出一个民族缺乏激…  相似文献   

14.
<正>公共性是公共建筑的必然属性,是促进城市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越来越多的文化地标建筑却将公众"拒之门外",本该具有的公共性、开放性和自由性已陷入一种迷失。世博会博物馆提供了一个契机,将"世博会的参与精神"和"公共性"结合到一起来讨论什么才是能够平衡公众、建筑、城市要求的"合适的公共性"。以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为出发点,围绕社会人文价值、场所特征、行  相似文献   

15.
镜廊之魅     
正由UNStudio与上海新天地合作设计完成的一个街头公共装置,从概念上探索了"橱窗展示"在上海这座城市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呈现出上海居住者和城市景观间产生的文化反馈的共生关系。一道扩展性拱廊形成通往新天地时尚购物广场的通道。项目以单一的建筑语言实现从墙面到天花再到墙面的转化,装置不仅仅追溯行人的移动轨迹,还将他们穿越装置的行进过程映射、旋转和反转在他们周围。同时,行人的移动按序体现在三个不同的背景阶段:商店、地面和城市景观。一片大型的单片镜面安装在装置的末端,如同一个集中点,抓住整个流转过程,将其整合为一幅运动的画面。这一设计在零售中注入文化内涵,将城市与居民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3年~2014年5个时相Landsat 8 OLI和TIRS数据,反演了夏季全程和冬季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绝大部分值在历史数据最高温度(日间)附近,反演结果具有一定的表征力;计算了反演区的热岛强度,分析了夏季湘潭城区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与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城市热效应空间分布格局不同时相表现出类似的模式,发现城市在夏季地表温度呈现"南高北低"和高温区沿湘江分布的情况;原先夏季高温区在冬季出了低温,表现出夏热冬冷的现象,这一定程度说明地表热效应对地表类型反应灵敏。同时分析植被指数、城市建筑物指数与城市地表温度等间关系,结果显示城市绿化对城市地表温度降低的确有一定的作用,地表温度对城市建筑物密集区敏感。这一成果对地方城市规划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建筑界丛书"第二辑于2016年出版,选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新一代建筑师,展现他们有关建筑的实践和思考。结合《应力》(李虎+黄文菁)一书呈现的内容,梳理OPEN建筑事务所回国后的思想脉络及实践发展,分别从"回归本土"和"开放建筑"两个角度,叙述OPEN事务所坚持现代主义精神的建筑态度及建筑向城市开放、向自然开放的建筑理念。认为和"OPEN"一样面对中国当下问题,并以建筑做出积极应对的新一代建筑师,或将共同构建中国本土语境中新的建筑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油罐"文化空间位于特内里费岛圣克鲁斯的卡布亚诺斯街区,原为一座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旧炼油储罐。1997年,在城市发展的推动下,当地将西班牙石油公司炼油厂区改造为居民区并决定原地保存这一工业遗迹。建筑师曼尼斯提出完整地保留其中一个原油储存罐,以作为此地工业历史的标本。如今,这座油罐承载了一种非比寻常又难以复制的文化形态。2017年,这一地区作为文化空间将满20周年,它早已成为人们重温城市工业历史的必游之地。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评价近年已经成为我国建成环境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但目前尚缺少一套完整和系统的评价方法。该文在梳理中西方公共性概念差异的基础上,对中西关于“公共性”与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关联和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评价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解释了“西模中用”的现象。借鉴前人对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的关键要素的研究成果,选择并运用西方的PSI模型对武汉市典型公共空间进行实际调研并考察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评价的初步实践研究框架,为后续建立适合我国社会体制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评价模型提出可供借鉴的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我讲的这个部分着重于留仙洞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合作",一个是"众营",即大家在一起经营。我想用这两个词来概括我对万科留仙洞项目的体会。万科留仙洞其实是一个常规的城市开发项目。在这个500万平方米土地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市集群。这是我们未来城市需要的一个走向,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很明显,我们希望把它转变为多样的、混合的城市功能区。就实际结果而言,我们提出了一个有力的城市设计策略,集合了多方面强大的设计力量和智慧。这种"集"可以使好想法得以实施,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