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氟硼荧类染料(BODIPY)在肿瘤诊断中吸收波长短、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差的问题,设计开发了2种吸收波长达到近红外区的BODIPY分子,并通过与DSPE-PEG2000-MAL-RGD(PC-RGD)自组装形成具有良好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纳米粒子.研究了纳米粒子的荧光成像能力,结果表明:单取代分子3a和双取代分子...  相似文献   

2.
通过共沉淀法和化学键偶联技术制备出肝癌靶向的pH敏感的装载Ag_2S的聚乳酸-羟基乙酸(SP94-PLGA@Ag_2S)纳米粒子,将其用于近红外(NIR)Ⅱ区荧光引导的肝癌手术切除。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pH 6.5),SP94-PLGA@Ag_2S纳米粒子会发生降解,导致Ag_2S纳米粒子间距增大,荧光恢复(荧光强度百分比从20%恢复到100%),能够实现肝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精准区分。此外,注射SP94-PLGA@Ag_2S纳米粒子后,在近红外Ⅱ区荧光手术导航设备的辅助下,可实现肝癌的有效切除,大大延长了荷瘤小鼠的生存周期(术后60 d生存率由传统手术组的40%提高到了90%),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光热光动治疗的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肿瘤的效果,同时结合成像技术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达到诊断作用。本文是通过自聚合的聚多巴胺(PDA)作为光热剂,与具有荧光成像和光动治疗效果的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0在碱性条件下相结合。使其形成一个具有诊断和光热光动协同治疗肿瘤的一体化纳米平台。通过动态光散射扫描仪(DLS)对其粒径进行了表征,利用zeta电位对电位进行表征,并进行紫外测试其在近红外区域光吸收效果。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物被成功制备,生物相容性好,具有荧光成像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光热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分别在碱性和酸性条件下制备了二氧化硅(SiO2)球状粒子;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具有荧光功能的SiO2-FITC复合纳米球;以Sn2+作为敏化剂,在SiO2球表面沉积Ag纳米颗粒,制备了SiO2/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对SiO2球,SiO2-FITC荧光纳米球,SiO2/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光学吸收、荧光发射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碱性环境下制备的SiO2球粒径大小为纳米级,酸性环境下制备的SiO2球粒径大小为微米级,酸性环境下制备的SiO2球比碱性环境下制备的硅球致密。掺入FITC的SiO2球具有荧光发射特性,且发光强度可以控制。Ag纳米颗粒修饰的SiO2/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具有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5.
长余辉材料是具有在激发停止后具仍可产生余辉发光的光致发光材料。近年来,由于其优异的光学性能,长余辉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长余辉材料有效消除了来自生物组织的自发荧光干扰,并且具有近红外发射的优点,许多研究人员在生物成像和肿瘤治疗等领域贡献了大量的工作。本文重点介绍了长余辉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及诊疗一体化应用中的进展,并就长余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中潜在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溶剂热法制备小尺寸铜锌锡硫(CZTS)纳米晶,并将合成的CZTS纳米晶进行表征。经牛血清白蛋白(BSA)修饰后,研究了CZTS在肿瘤小鼠体内的近红外光热增敏性能。研究发现,经近红外激光辐照后,小鼠肿瘤区域温度在5 min内迅速升至60℃,达到体内肿瘤消融温度。同时通过体外细胞毒性评价及细胞荧光染色验证了CZTS的低细胞毒性。结果表明,CZTS纳米晶具有优秀近红外光热增敏性能及低细胞毒性,可作为理想的肿瘤纳米光热增敏剂。  相似文献   

7.
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CPNs)因其高荧光亮度、低毒性、表面易修饰的特性,近年来在生物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备受关注。本论文中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pH值响应共轭聚合物(PFPA),并通过纳米沉淀方法制备了其纳米粒子。动态光散射实验表明PFPA纳米粒子在水中分散性较好,其粒径约为8nm。PFPA纳米粒子的最大吸收峰为379nm,其摩尔吸光系数为2.1×106 L·mol-1·cm-1;另外该纳米粒子的荧光最大发射峰为422nm,其荧光量子产率为35%。PFPA纳米粒子在汞灯(100瓦)照射下表现出较好的光稳定性,另外MTT实验表明其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该纳米粒子具有pH响应的光学特性,并可以用于活细胞成像。PFPA纳米粒子在癌症诊断、药物与基因传递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的《自然-材料学》报道了一种新的纳米粒子成像系统可以扫描到更多类型的肿瘤。癌症有很多种基因型和表现型,因而找到一种能够应用范围广的成像方法颇具挑战性。但是,肿瘤微环境中还是存在一些共同的因素可以被用于检测,比如高酸度以及快速血管生长。Jinming Gao等人在报告中描述了一类pH超灵敏的荧光纳米粒子,这类粒子能够针对很多患有不同癌症的小鼠体内的肿瘤微环境中的酸度和血管发育进行检测。该纳米粒子在血液循环中不可见,但当其接触到肿瘤的酸环境或者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9.
王迁 《广州化工》2014,(16):10-12
SiO2荧光纳米粒子由于具有良好的光学稳定性、化学活性、生物相容性、表面易功能化等特性,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SiO2荧光纳米粒子的主要制备方法 (反相微乳液法、Stber水解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并全面综述了SiO2荧光纳米粒子在生物工程、医药研究、环境检测、文物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SiO2荧光纳米粒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一步细乳液聚合法,将一种疏水性的红色荧光染料甲基丙烯酸尼罗红酯(NRME)引入聚合物纳米粒子中,成功制备了新型水分散性红色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光谱研究表明NRME已经成功结合进入纳米粒子。通过控制NRME在纳米粒子中的含量,可以获得不同荧光强度的聚合物纳米粒子。这类新型荧光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水热法制备了高纯度六方相NaGdF_4:Yb~(3+),Tm~(3+)纳米颗粒,采用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元素分析(mapping),荧光光谱学等手段对所制备的NaGdF_4纳米棒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发现提高反应时间对粒子尺寸和形貌的影响不明显,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发光强度有明显影响,并着重研究粒子长径比和发光强弱关系的特点。结果表明:共掺杂NaGdF_4纳米颗粒在980 nm下可发射出475 nm蓝光,以及695 nm红光800 nm的强近红外光。且发现颗粒长径比越大,荧光强度越强,进一步探索了颗粒长径比调控的荧光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12.
正与传统的分子荧光标记材料(如荧光染料)相比,稀土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不仅化学稳定性高、荧光寿命长、潜在生物毒性低,而且由于采用近红外光源激发具有较大的光穿透深度、无生物组织自荧光以及对生物组织几乎无损伤等显著优点,在荧光生物检测和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上转换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是其量子产率低。提高上转换发光效率、探索新型高效的上转换纳米荧光标记材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与努力的目标,也是该类材料能否获得实际应用的关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和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科技部863计划和重大科学仪器开  相似文献   

13.
荧光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越来越多荧光纳米颗粒被设计用于食品添加剂或食品包装中。然而,大多数荧光纳米颗粒都含有高毒性元素,其在食品工业中使用的一个主要阻碍是其潜在的毒性。文章就目前对荧光纳米粒子毒性的相关研究简综述了荧光纳米颗粒在体内和体外潜在的毒性作用、毒性影响因素、常见的毒性评价方法以及荧光纳米颗粒与食品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为荧光纳米粒子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方向和安全性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一、成果简介常见肿瘤的前期诊断是目前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分子荧光探测技术,这些技术的核心是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合成以及这种分子探针的肿瘤靶向特性,我们已经合成了可以进行部分肿瘤标记的近红外分子探针,并在几种肿瘤的前期诊断中获得了成功。同时我们也已经成功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一步细乳液聚合法,以苯乙烯为可聚合单体,结合基于聚集诱导荧光增强(AIE)荧光染料(2-((4’-(二苯胺)-[1,1’-连二苯基]-4-基)(苯基)亚甲基)丙二腈,TPAPCN),成功制备AIE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光谱研究表明TPAPCN具有优良的AIE性质。纳米粒子光谱学的研究表明,通过调控TPAPCN的用量,成功地获得了不同荧光亮度的AIE聚合物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是重要的水解酶之一,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生物标志物。生物体中ALP的荧光成像对于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在对体内碱性磷酸酶的检测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荧光探针因其光毒性低、生物分子自发荧光干扰小、光散射低、组织穿透能力强、稳定性好,可达到近红外发光并且可以实现活体动物肿瘤组织成像等优点成为检测体内小分子物质的新型手段。本文将对近年来碱性磷酸酶的主要检测方法尤其是荧光探针检测法及近红外荧光探针检测法进行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采用NaIO4为氧化剂,通过氧化纳米粒子表面油酸(OA)的方法实现了油相纳米粒子OA/CaF2:Ln3+(Ln=Tb,Ce/Tb)从有机相到水相的转移,相转移后的纳米粒子在水相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FS)对所合成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和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子表面的油酸在氧化过程中生成了9,10-二羟基十八酸;纳米粒子的晶相为CaF2的立方结构,粒径约为10 nm;纳米粒子发射出Tb3+的特征荧光,并且Ce3+的掺杂极大地提高了Tb3+的发光。  相似文献   

18.
在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共同催化下制备出半胱胺改性叶酸衍生物,在pH=8的稀氨水溶液中,对纳米金和叶酸衍生物进行偶联。结果表明,叶酸的羧基与半胱胺的巯基发生了反应,叶酸衍生物具有荧光性能,并与纳米金粒子有吸附作用,在叶酸靶向肿瘤诊断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还原法制备Ag纳米粒子,利用Stber法成功制备了不同壳层厚度的核壳结构Ag@SiO_2纳米粒子。并利用重力沉积方法在玻璃基片上构筑了纳米粒子二维自组装膜结构,探讨了该自组装体对荧光物质的等离子体共振增强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简单的包覆方法,可控制得到不同壳层厚度的Ag@SiO_2纳米粒子;Ag@SiO_2纳米粒子的二维组装薄膜对荧光物质增强作用具有显著的距离依赖性,当壳层厚度为(5±1)nm时,纳米粒子薄膜对罗丹明B荧光增强作用达到最大,增强倍数约为5倍;当壳层厚度大于22 nm时,纳米粒子薄膜对罗丹明B几乎没有荧光增强效应。以Cy5~羊抗兔蛋白为荧光物质,进一步证实了该核壳结构Ag@SiO_2组装体的有效增强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条件下建立了水溶液中痕量恩诺沙星的荧光分析方法;在课题组已有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绿色"化学方法合成了银纳米粒子;研究了所制得的银纳米粒子对水溶液中恩诺沙星荧光行为的影响,并最终建立了水溶液中痕量恩诺沙星的银纳米粒子增强荧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