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恋地情结     
《现代装饰》2014,(5):20-20
<正>Topophilia源于希腊语词汇地域和钟爱,意为强烈的地域感,通常与一种感知相融合,即在某一人群之间的文化认同感。今天的许多艺术家已过上了游牧般的生活,穿梭在各个展览、驻地和制作基地之间。  相似文献   

2.
恋地情结     
《Planning》2014,(5)
<正>Topophilia源于希腊语词汇地域和钟爱,意为强烈的地域感,通常与一种感知相融合,即在某一人群之间的文化认同感。今天的许多艺术家已过上了游牧般的生活,穿梭在各个展览、驻地和制作基地之间。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传统傣族村寨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人、场所、环境之间的感情连接主要体现在空间依赖、场所精神、归属感和安全感等方面.从人文地理和场所精神的角度分析传统村寨的空间格局、建造手法及环境关系,可以观察到民族文化和地方特点对村寨聚落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中物质层面与精神感受的联系纽带.人对环境所产生的家园依恋是建造行为...  相似文献   

4.
国外风景游览胜地,为了提高旅馆的竞争力,周期性地更生内部装修和陈设,或利用具有典型地方风格的一些古旧建筑物改成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旅游建筑。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增设空调设备、通讯体系、音响效果、闭路电视以及消防、安全装置等。建筑的再设计,今天在国外已成为一项引人注目的工作。 我国一些风景名胜区,现存不少与风景环境格格不入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
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也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本文从竹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出发,指出中国人的恋竹情结是建立在千百年来对竹的认识和开发利用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6.
孙大鹏  韩晔 《山西建筑》2021,(13):16-17,20
微更新是一种有机、低成本、可持续的乡村发展策略,在乡村建设中应用该策略有利于传统村落肌理和文化的保护,通过结合在地化设计方式和多方参与协作的模式可以更大的激发乡村的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恋居火地     
森特勒尼亚这个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小镇,有人形容它为鬼城,因为它位于一个34年来燃烧不止的煤矿场之上。这个不断喷出烟火的城市其实十分危险。但目前仍散居在这里的17户人家,则认为这里是一片和平的乐土,不愿意迁出。这个地下煤矿场于1962年发生火警,自此便不断燃烧,火势难以扑灭。专家说这场火可能要烧上几百年。至于火警的原因,各有说法,其中一说是一名不小心的工人,将一些烧过的煤炭放在矿坑的小分支管道上,自此火势便在地底的缝隙中慢慢分散开来,造成不能扑灭的地下火。这个城市本来有人口4000人,政府基于危险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吴家骅 《华中建筑》1998,16(4):48-48
永恒与消亡(可分解性)是两个静止的、极端的概念。也可以说是终有一死的人在大地上存在的主观方式和客观下场。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筑造不只是获得栖居的手段和途径,筑造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栖居。因此,认为死亡不属于自己的埃及法老以金字塔的筑造注释了自己的存在;希...  相似文献   

9.
建筑的情结     
<正>(关键字:结,意为情结)张宝贵:祁总设计的208所,外墙板本来是混凝土肋结构,后来考虑肋结构的板子比较厚比较重,南口是北京的风口,冬天风很大,吊在顶子上又是室外恐怕不安全,就改成钢架结构了。甲方领导知道以后跟公司业务说,你们太为我们着想了,合同已签了,技术交底也有了,再改怕影响你  相似文献   

10.
正建筑是一种被人赋予了灵魂的有机体,它有呼吸,有性情,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态和不同的光影里它会展现出丰富的魅力和独特的气场。尤其是宗教建筑,原本就为了安放人的灵魂,存储人的愿景。所以,无论是教堂还是寺庙,都在形式感上追求神性的崇高和庄严。  相似文献   

11.
黄增军 《新建筑》2007,(4):8-11
通过参加谢英俊2005暑期工作营和对谢英俊的直接采访和接触,参考国家"小城镇绿色住宅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组的调研成果,研究了轻钢结构低层住宅结合开放建筑、简化构法的理论体系在中国新乡村建设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邓秀琼 《建筑》2006,(16):74-75
小时侯,我的梦想是做一名记者,大学时我选择了师范,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会成为一名建筑人。让我最终放弃理想、放弃舒适的生活,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四川,来到遥远陌生的湖北,成为一名四处飘泊的建筑人的,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恋情。我和先生是在大学校园因为  相似文献   

13.
《新建筑》2015,(1)
伴随快速融合的城乡经济、统一的商品与文化市场、人员跨区域的频繁流动,强势的城市文明对稳定的乡村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建筑领域表现为传统乡村风貌的迅速消失和建设环境的杂乱无章。从乡村建设现状及其面临的困境出发,以建筑学专业视角,剖析乡村发展建设中的认识缺陷以及理论与方法的局限性,并根据乡村建筑的本质、特性和实际需求,结合实验性工程探讨环境·建筑·人之间的逻辑关系,尝试建构适宜的认识观和方法论,为充实和完善现代建筑设计理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贫困地区乡村的建筑项目受到资金、资源紧缺与施工技术欠缺的影响,需要在源头进行营建策略控制,进而有效地组织施工建设以改善居民的人居生活环境。近年来,TYIN事务所作为新崛起的致力于乡村建筑设计团队,在受到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条件限制下,成功完成了很多实践作品,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对其工程案例的实证研究与分析,归纳总结了TYIN事务所针对欠发达地区乡村建筑设计的方法与策略组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成本控制、公众社会参与、低技术应用3个源头策略和9项实施方法,为今后探索有限经济条件下的贫困地区乡村建筑设计原理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曾昭奋 《世界建筑》2005,(6):105-105
1978年12月23日,在离开中国大陆43年之后重访大陆的国际知名建筑师贝聿铭,在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一个教室里演讲,介绍他设计的一些作品,包括当年刚刚落成的华盛顿国立美术馆东馆。  相似文献   

17.
具有"阳光之城"美誉的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城市,也是迪拜酋长国的首府。20世纪50年代,迪拜还是阿拉伯湾一个朴素的海滨小镇,到了90年代以后,迪拜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在霍尔河畔奇迹般地崛起,来到这里的人以为自己仿佛到了纽约。迪拜不仅是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重要港口和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其建筑也堪称世界上最前沿、最另类的。  相似文献   

18.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建筑发展历史,本文从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个时期分别阐述了中国人建筑情结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正>乡村是诗意的,因为乡村最懂情真;乡村也是理性的,因为乡村最懂礼俗。乡村是熟悉的,因为乡村承载着记忆和希望;乡村也是陌生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何处能安放我们的梦想。建在乡村,我们不是在选择事件,而是选择价值和建造方式。我们到乡村去,不是躲避俗世,更不是桃花源的空想,而是唤醒乡村的记忆,找到乡村的地域性特征,实现乡村美丽的愿景。乡建是坎坷的,也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20.
以既有代表性的地域特色建筑为起点对建筑的在地性表达的方式进行分析,以设计手法、建造材料、构成要素等方面入手,把握地域文化建筑得以延续和影响的支撑点,寻求地域文化和当代建筑建构方式有机结合点,通过对既有建筑案例的初步分析和设计要点的梳理总结,提出建筑营造的在建筑技术的传承上和建筑材料的运用上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