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采用喷气织机开发高强耐磨双层方格花纹织物的生产技术。经纱选用JC 14.5 tex×2股线,表纬选用C 27.8 tex纱,里纬选用转杯纺C 83 tex纱;总结了整经、浆纱、穿经穿筘、织造工序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工艺,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结果表明:坯布下机后检测经密679.5根/10 cm,纬密281.5根/10 cm,经向强力1 465.2 N,纬向强力820.7 N,幅宽160.5 cm,实际下机无浆干重402 g/m~2。认为:生产的织物强力高,外观立体感强,可以用于车载座椅以及家装物品座垫、靠垫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喷气纱的上浆性能、织造性能,在有梭织机与无梭织机上进行了喷气纱织造,并对织造出的织物进行了性能分析。得出结论,喷气纱比环锭纺纱更适合于织造,特别是在喷气织机上,织造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粘胶棉混纺涡流纱的生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拓展涡流纺纱的品种范围,提高成纱质量,对不同混纺比的粘胶棉涡流纱进行了试纺,纺制纱号有18.2 tex 14.6 tex.介绍了涡流纺纱的特点,纺纱各工序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并进行了涡流纺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条混工艺,开清、梳棉工序根据粘胶纤维和棉纤维的不同特性合理配置工艺,涡流纺工序优选喷嘴压力等工艺参数,纺纱生产顺利,粘胶棉混纺涡流纱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4.
探讨纺锭油剂对喷气涡流纺粘胶短纤纱生产效率的影响。介绍了喷气涡流纺纱的成纱机理。阐明了保证纺锭表面光滑洁净对纺纱高效生产的重要性。以粘胶短纤纱为研究对象,通过更改纺纱速度和是否添加纺锭油剂,制备了3种试样并测试对比了各纱样的质量指标。认为:在喷气涡流纺粘胶短纤纱生产过程中,保证纱线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在纺锭表面添加油剂有助于提高纺纱速度,提升生产效率,具有较高的生产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探讨改善R 14.8 tex喷气涡流纱成纱条干水平的工艺优化措施。分析了粘胶原料细度、熟条定量、喷气涡流纺牵伸分配对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通过纺纱工艺的调整优化,成功纺制出了条干水平较好的R 14.8 tex喷气涡流纱。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原料细度越小、熟条定量越小、主牵伸倍数越小,所纺制的成纱条干水平越好。认为:本试验设定原料细度为1.11 dtex、熟条定量为20 g/5 m、主牵伸为35倍时,所纺制的喷气涡流纱条干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6.
运用喷气涡流纺技术纺制苎麻/精梳棉混纺纱,通过选定合理的苎麻预处理方案,正确配置前纺各工序及喷气涡流纺工序的工艺参数,并根据苎麻纤维的特点,在各工序运用合理的技术措施,成功纺制出19.6 tex 52/48苎麻/精梳棉喷气涡流纱,并对纱线性能进行了测试,与环锭纺纱线性能进行比较,得出其单纱断裂强力和纱线条干方面与环锭纺纱线性能相当,但毛羽性能明显好于环锭纱,可满足织造要求。  相似文献   

7.
毛/粘胶/涤纶喷气涡流纱的开发及成纱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18.5 tex毛/粘胶/涤纶20/60/20三组分喷气涡流纱,深入研究了各组分的性能特点及在纺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定了前纺的工艺过程及主要参数,并对喷气涡流纺机的主要纺纱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对所纺纱线的成纱强度、毛羽、耐磨性、抗起球性等指标作了测试,与毛/粘胶/涤纶三组分环锭纱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三组分喷气涡流纱的断裂强度较低、毛羽少、耐磨性较好、粗节较多、棉结较少,条干较差.  相似文献   

8.
探讨四罗拉三区超大牵伸中区牵伸分配对纺纱质量的影响。在加装集聚纺装置的TH558型超大牵伸细纱机上分别纺制11.8tex、9.8tex、7.4tex粘胶赛络集聚纱和14.8tex、11.8tex、9.8tex莱赛尔赛络集聚纱,分析了中区牵伸分配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纺制赛络集聚纱中区牵伸倍数应控制在1.2倍~1.6倍间,其中纺莱赛尔纱采用1.3倍、纺粘胶纱采用1.5倍时成纱综合性能较优。认为:中区牵伸分配对超大牵伸装置的纺纱质量有着显著影响,应根据纺纱原料通过试验,优选中区牵伸倍数,以获得较优的纺纱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喷气涡流色纺成纱工艺参数对色纺竹浆纤维针织物性能的影响,基于Box-Behnken设计方法,借助Minitab16软件,分析探讨了喷气涡流纺成纱工艺(喷嘴气压、纱线线密度、纺纱速度)对色纺竹浆纤维针织物断裂强力、透气性、悬垂性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纱线线密度减小,织物断裂强力下降,透气性和悬垂性先显著增加,而后略有下降;纺纱速度提高,织物断裂强力缓慢减小,透气性降低,悬垂性增加;喷嘴气压对针织物断裂强力、透气性、耐磨性均无显著影响,但当喷嘴气压增加时,织物悬垂性能先增加后降低;织物耐磨性主要受纺纱速度和纱线线密度的影响,且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0.
介绍喷气涡流纺、转杯纺、环锭纺生产粘胶19.7tex纱的工艺流程与原料选用,对三种纺纱方法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以及用工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三种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介绍日本村田MVS861喷气涡流纺纱机纺CJ11.7tex纱的生产实践,提出纺纱工艺措施,涡流纺纱线质量指标分析,设备使用上注意的问题,通过涡流纺产品的开发增加了效益.  相似文献   

12.
市场对粘胶和莫代尔短纤纱织物的需求,以及这类产品本身的价格因素、促使人们研究这些纱在高速织造中的性能特点。当产品因成本价格的关系而采用生产率较高的工艺设备时,尤其是当经密成为决定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时,就应该采用喷气织造工艺。喷气织机的引纬速度可以超过1500米/分。人们感兴趣的是,用如此的高效设备  相似文献   

13.
<正>在ZA209i型喷气织机上生产平纹织物(经纱为C 19.6 tex纱,纬纱为165 dtex/288F涤纶长丝,经密为307根/10 cm,纬密为314根/10 cm)时,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涤纶长丝表面较光滑,与压缩空气的摩擦力较小,难以顺利被主辅喷嘴的压缩空气引入织口,严重时不能正常开车织造;退绕的涤纶长丝与筒子表面摩擦力较小,易被储  相似文献   

14.
研究涡流纺成纱性能.采用相同熟条纺制了CJ 20 tex涡流纺纱线、传统环锭纺纱线、紧密纺纱线和喷气纺纱线,通过分析对比了这4种纱的成纱结构、毛羽、耐磨性及强伸性能,认为涡流纱成纱强力虽低于紧密纺纱线和传统环锭纱,但强力不匀较好,毛羽大幅度降低,耐磨性能很好,抗起毛起球性能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涡流纺粘胶纱成纱质量,介绍涡流纺粘胶纱特点及其梳理用针布选配原则;简述涡流纺粘胶纱梳理工艺流程及VORTEX 870型涡流纺纱机主要工艺参数;对比分析了VORTEX 870型涡流纺机纺R 19.5 tex~R 9.8 tex品种时,梳棉机使用不同型号针布的出条速度、切疵和效率,并对针布进行优选。指出:选用适度齿密的直齿锡林针布,配套MCH45型、MCH52(78°)型横向加密弹性盖板针布、直齿横纹道夫针布,薄齿大齿距刺辊针布和矮浅、加密固定齿条盖板针布,能够提高涡流纺粘胶纱梳理效率,改善涡流纺粘胶纱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更高强力的喷气涡流纺纱线,通过引入涤纶长丝制备喷气涡流纺粘胶/涤纶包芯纱。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芯丝线密度、纺纱速度对喷气涡流纺粘胶/涤纶包芯纱强伸性、条干不匀和毛羽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纺纱条件下包芯纱的结构外观。研究结果表明:芯丝线密度、纺纱速度对喷气涡流纺粘胶/涤纶包芯纱各性能响应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纺纱速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包芯纱成纱的强伸性提高和条干均匀性改善,纺纱速度的增加会使毛羽H值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芯丝线密度有利于包芯纱强伸性的提高,随芯丝线密度的增加,包芯纱毛羽H值减小;此外,选用较大的芯丝线密度和较高的纺纱速度时,纺制的包芯纱芯丝外露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特细粘胶纱织物因其经纬纱线密度和断裂强力低,湿伸长大,在大张力的喷气织机上织造时断头多,生产效率低,织造困难.从各个工序特别是浆纱和织造工序人手,提出了该类品种织造时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由此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及企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总结棉粘胶双层织物的生产工艺。介绍了JC 19.4tex纱和R 19.7tex纱的质量指标;棉纱与粘胶纱按1∶1排列做表里经和表里纬;分析了产品的生产难点;优选整经工艺参数和两种经纱各自的浆料配方、浆纱工艺;选用ZAX9100型喷气织机,织机速度650r/min,上机后,织机效率达90%以上,下机一等品率达92%以上。认为:合理优选工艺参数及工艺措施,可以保证双层织物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9.
林建萍 《上海纺织科技》2012,40(2):30-31,37
在喷气织机的织造生产中,经纬纱故障停车是影响喷气织机织造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实际生产中喷气织机织造用纱线的质量测试分析,并没计多种不同纱线质量的经纬纱组合方法,进行织造对比试验,探讨纱线质量对细特高密织物喷气效率的影响,为提高喷气织机的织造效率,实现喷气织机的高效织造、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JC 5.83tex赛络纺纱工艺与成纱性能。阐述了赛络纺原理、纱线结构特点和纺纱工艺配置。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粗纱间距3.5mm、细纱捻系数396为较优工艺配置。成功生产的JC 5.83tex赛络纱质量、纺纱断头及织机效率均优于传统环锭纱。所生产的织物在外观、风格和内在质量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认为:采用赛络纺技术是提升特细号精梳纱质量及其织物服用性能的一条有效途径,优化配置纺纱工艺是取得良好纺纱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