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10):2048-2052
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磺胺(SA)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探讨并确定了修饰体积和浓度、支持基质种类、最佳pH值、富集电位和时间等磺胺的最佳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pH=8.0的Na2HPO4-NaH2PO4缓冲体系中,磺胺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检测到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峰,且在1.0×10-52.0×10-4mol/L浓度范围内,磺胺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0.493 6×C(μmol/L)+9.984 1,相关系数为R=0.996 3,检测下限为8.0×10-6mol/L,平行测定的相对误差(RSD)小于1.463%(n=8),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1%2.0×10-4mol/L浓度范围内,磺胺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0.493 6×C(μmol/L)+9.984 1,相关系数为R=0.996 3,检测下限为8.0×10-6mol/L,平行测定的相对误差(RSD)小于1.463%(n=8),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1%100.93%。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17,(10):2048-2052
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磺胺(SA)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探讨并确定了修饰体积和浓度、支持基质种类、最佳pH值、富集电位和时间等磺胺的最佳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pH=8.0的Na2HPO4-NaH2PO4缓冲体系中,磺胺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检测到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峰,且在1.0×10-5~2.0×10-4mol/L浓度范围内,磺胺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0.493 6×C(μmol/L)+9.984 1,相关系数为R=0.996 3,检测下限为8.0×10-6mol/L,平行测定的相对误差(RSD)小于1.463%(n=8),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1%~100.93%。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实验室配水中的磺胺二甲基嘧啶(SMZ)进行处理,对影响SMZ去除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并研究了该方法对实际废水中SMZ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对SMZ去除影响最大;电解质浓度和电极间距对SMZ去除影响不大;溶液初始pH对SMZ去除无明显影响;水中离子(Cl~-、PO_4~(3-)、NO_2~-、Fe~(3+)、Fe~(2+)、NO_3~-)对SMZ去除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Cl~-存在时10 min内可完全去除SMZ。该方法对污水厂二级出水中SMZ的去除效果更好,SMZ去除率为配水的3倍。 相似文献
4.
通过恒电位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制备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电极(rGO/GCE),再结合浸渍法制备出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银复合修饰电极(rGO-AgNPs/GCE)。考察了螺旋霉素(SPY)在rGO-AgNPs/GCE上的电化学响应情况,并对修饰量、电还原时间、浸渍时间、支持电解质种类及酸碱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2.0×10-6~1.0×10-4 mol/L浓度范围内,SPY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0.528 5c+26.085,r=0.997 3,检测下限为4.0×10-7 mol/L。稳定性、可重复性和回收率实验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的GSH电化学检测方法。以铜(Ⅱ)或铬(Ⅵ)为信号离子,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不同浓度的GSH对铜(Ⅱ)或铬(Ⅵ)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铜(Ⅱ)和铬(Ⅵ)分别在0.28 V和0.25 V出现了较强的还原峰;当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SH时,峰电流均下降,且铜(Ⅱ)和铬(Ⅵ)峰电流分别在1.0×10-8~8.0×10-8mol.L-1和1.0×10-11~7.0×10-11mol.L-1GSH浓度范围内与GSH浓度呈线性相关;铜(Ⅱ)和铬(Ⅵ)的GSH检测限分别为1.0×10-9mol.L-1和1.0×10-11mol.L-1。 相似文献
6.
7.
甲醛是一种电活性不活泼的有机物质,其很难在电极表面直接电催化氧化,所以利用复合纳米材料对甲醛的催化作用,将复合纳米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修饰电极,进而利用修饰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活性,从而建立甲醛的电化学检测分析方法。以玻碳电极为基础电极,将氧化石墨烯用滴涂法滴涂于基础电极表面,再在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还原,随后采用电沉积法将纳米铂粒子沉积于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表面,制备出纳米铂/石墨烯复合电极,依据甲醛在电极表面反应时,产生了电流的改变,甲醛的浓度与产生的氧化电流成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了甲醛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并对其条件优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建立鹿蹄草素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并用于鹿蹄草素的含量测定。在0.10 mol/L的Na2HPO4-NaH2PO4(pH=6.86)缓冲溶液中,50 mV/S的扫描速度下,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鹿蹄草素进行含量测定,鹿蹄草素在玻-碳工作电极上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吸收峰,鹿蹄草素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4.0×10-7~2.4×10-6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49.719 7-1.287 2C,r=0.996 7,检出限为4.0×10-7mol/L。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年恩赐;巩舜忠;姜珊;李承乾;陈人杰;陶娆;张毅;刘空;鞠海东 《云南化工》2025,(2):26-31
以共价有机框架(COF)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磺胺甲(口恶)唑(SMX)的检测。以环己六酮八水合物和1,2,4,5-苯四胺四盐酸盐为前体,用溶剂热方式合成了全共轭吡嗪环连接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标记为Hex-Aza-COF)。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光谱、X射线衍射等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将Hex-Aza-COF与玻碳电极制成电化学传感器,采用一系列电化学分析手段检测了5种抗生素。由于Hex-Aza-COF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及吡嗪类稠环体系的氧化还原活性,该Hex-Aza-COF传感器对SMX具有良好的信号响应。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实验表明,该Hex-Aza-COF传感器对SMX具有较低的检测限(0.176μmol/L),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在无隔膜电解槽中,以NaCl为电解质,利用形稳阳极(DSA)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和原位电生成的活性氯氧化降解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模拟废水。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SD及其产物含量变化,水杨酸捕集羟基自由基法测定·OH的浓度,探讨工艺参数对·OH、氯离子、余氯、总氯和总有机碳(TOC)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10 min后SD去除率达100%,反应4 h后溶液TOC明显下降;反应4 h后,pH=3、4、8、8.5、10和12的反应体系中TOC去除率分别为29%、46%、55%、61%、52%和47%,峰值出现在pH=8.5时;提高电流密度、电解质NaCl浓度及降低SD初始质量浓度可增大TOC去除率。该实验最优工艺条件为:pH=8.5,外加NaCl 0.025 mol/L,电流密度20 mA/cm2,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 SD,经4 h的电化学氧化降解,TOC去除率达到66%。 相似文献
11.
双酚A是一种类雌激素,能够对动物体内的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危害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各领域对双酚A含量的检测需求很大,其中电化学检测法做为一种准确性高、检测限低、设备便宜且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就当前电化学法检测双酚A的研究现状做简要综述,为双酚A检测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孔德文;徐强;王跃欣;宫玉才;黄宇飞 《化工中间体》2025,(5):188-190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抗生素类污染物已成为威胁水生态系统与饮用水安全的难降解污染物。传统水处理技术难以实现其高效去除。此工作利用EAOPs和Fe(Ⅲ)协同活化S(Ⅳ),构建三元体系,高效生成·OH、SO4·-、O2·-和1O2等活性物种,实现SMX的深度降解。在优化条件下,60min内去除率达84.88%。自由基淬灭实验确认多种活性物种的协同作用机制,HPLC-MS分析进一步推测了SMX的降解路径,为抗生素废水处理技术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三聚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法在玻璃碳(GC)电极和金(Au)电极上检测三聚氰胺,在pH为1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GC电极和Au电极上的检测范围都在1.0×10-10~1.0×10-5mol.L-1,最低检测限在信噪比达到3的情况下为1.0×10-10mol.L-1。利用该方法检测奶粉中添加的三聚氰胺样品,回收率在93%~107%,偏差小于6.1%。这一电化学发光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简单、方便,分析仪器相对便宜,操作速度快,可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用于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芯片毛细管电泳技术是现代分析化学领域的发展前沿与研究热点,代表着分析仪器与技术的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与便携化的发展方向,在生物医学、高通量药物合成与筛选、环境监测和卫生检疫等众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