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罗皮乌斯是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奠基人之一,是包豪斯学院首任校长。文章通过回顾包豪斯诞生的历史背景,解读包豪斯校舍的设计思想及其表现手法,阐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发展和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影响。深刻剖析了我国当前建筑设计中存在的文脉根基和灵魂缺失、创新意识和思想贫乏、拼贴和模仿泛滥、批评准则混乱和格调低下的建筑层出不穷等问题,指出重温格罗皮乌斯的责任感和大众情怀,建筑功能、技术和效益不可偏废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仍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钱锋 《时代建筑》2011,(3):134-141
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是中国近代时期最早全面引进现代建筑思想的教学机构。文章研究了该系师生设计的一组早期校舍作品——原山东省中等技术学校校舍(1951年建成),分析建筑所蕴藏的现代特点,指出设计者在注重功能、结构等现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之外,采用"流动空间"的处理、"风格派"的造型、多种材质的精心搭配等多重现代设计方法。文章进一步揭示了这些手法源自于西方现代建筑运动中的多条探索路线,包括密斯的空间处理、"风格派"的建筑形态操作方式、格罗比乌斯和包豪斯的教育中对材质的关注等。同时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对该系师生探索现代建筑的重要影响,阐述了他们在建筑创作中融合传统文化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婉 《中外建筑》2011,(12):41-44
本文通过列举普金、拉斯金、莫里斯的思想理论,以及贝伦斯建筑作品和格罗皮乌斯早期建筑作品的比较,讨论德绍包豪斯校舍的产生以及其成为现代主义建筑成熟代表作品的历史必然性。并从中阐述了格罗皮乌斯寓于包豪斯学校中的关于"做机器的主人的"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包豪斯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源头,发展了现代的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出正确方向,从两大方面分析了包豪斯对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建筑发展出现了多元、多价的特点,建筑创作中的新观点、新倾向层出不穷。新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作趋向,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设计理念和代表作品对中国建筑创作实践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流派特征 新现代主义这一概念1982年由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明确提出,但其设计实践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纽约出现“纽约5人小组”这个以晚期现代主义为特点的建筑集团以来就开始了。新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以包豪斯校舍、萨沃伊别墅等现代主义经典建筑为楷模,发展白色的、无装饰的、高度功能主义形式的风格。新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溯了"包豪斯初步课程"在中国建筑教育的两次引进。第一次是1940年代美国包豪斯教学对于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基础课程的短暂影响。第二次是1980年代之后"三大构成"对于大陆建筑院校全面的冲击。两次相隔近四十年的教学变革组成了包豪斯抽象形式训练向建筑学转化的历史,也揭示了国内建筑基础教学从布扎传统向现代空间教育逐步转型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7.
百年包豪斯今天留下了三支同名的机构——魏玛的包豪斯大学,德绍的包豪斯基金会以及柏林的包豪斯档案馆。包豪斯基金会主导的德绍包豪斯百年活动分为六大部分:其一为包豪斯庆典,包含"教育——基础""建筑——激进"以及"舞台——整体"三方面,庆典与旧时包豪斯教学体系相呼应,致敬意味浓厚;其二为包豪斯历史建筑,以再叙、当代和更新为题呈现代表性历史建筑:其三为包豪斯博物馆,博物馆竞赛过程以及获胜方案建筑形式都反映了包豪斯的新精神;其余三部分为现代主义三年展、研究以及合作。包豪斯百年纪念活动以多样的形态呈现,其过程也反映了当下的包豪斯精神。包豪斯百年纪念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丰碑的纪念,而是对如何延续包豪斯精神的再探索与新思考。包豪斯与同济建筑的源流,也彰显其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魏力敏 《现代装饰》2013,(5):211-212
包豪斯作为现代主义发展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之路上的里程碑,给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其中包豪斯所提倡的"艺术和科学技术——新的统一"这一设计教育改革原则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变革中的意义,对我国目前的设计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启示作用,有助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1926年建成以来,德绍包豪斯校舍就作为现代主义最重要的标志性符号被建筑历史研究者和建筑师所熟知,然而相比其他具有类似重要性的经典现代建筑作品,对这座建筑本身的讨论和解读却甚少。文章以其建筑屋顶一段略显诡异的女儿墙作为突破口,试图从文献和档案中梳理并还原这一经典作品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若干话题,希望把这座建筑从一个符号真正还原到20世纪20年代德国现代主义早期的具体历史和技术语境中的真实建造物。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给了我三个题目:塑造国家形象的文化建筑、建构公共活动的集体空间和作为文化研究的建筑教育,后两个题目我都曾经讲过:"公共空间"我讲的是"公"与"私"的空间,不完全是"公"和"其"的,"公"和"共"可以是另一个主题,现在比较紧迫的问题是"公私关系";"中国建筑教育"我讲的是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除了中国盛行的布扎-包豪斯体系之外,还有一些潜线索,包括瑞士、奥地利的工艺现代主义和中国园林。我今天讲的是没讲过的题目: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同济大学文远楼建于1953年,是典型的3层不对称错层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整座建筑布局合理、体型丰富、外形简洁,是近代中国现代主义风格深入影响下的优秀本土现代建筑,它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建筑,也是第一座包豪斯风格的建筑.2007年,文远楼进行了全面的生态节能改造,运用了十大建筑节能技术,取得显著的效果.2012年,文远楼又开创性打造了建筑生态技术体验屋.  相似文献   

12.
张希  饶晓晓  吴云  洪苗 《建筑师》2018,(2):102-107
以往建筑研究领域习惯将现代主义建筑在美国的发展片面归结于两战期间移民美国的欧洲建筑大师的促进作用。针对这种现象,以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中坚力量——包豪斯为研究对象,以德国和美国对包豪斯的历史研究为基础,从社会文化对建筑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对比分析两战期间德国与美国的社会文化差异,进而分析这种差异是如何作用于包豪斯的美国化。指出包豪斯美国化的过程中,内涵从原本的促进社会革新的先锋艺术运动演变成纯粹建筑产品,甚至建筑风格范式,是美国从自身社会文化语境出发,以及包豪斯建筑大师为迎合美国社会文化需求,对包豪斯内涵进行简化和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包豪斯设计教学改革的理念与实践传播到中国,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展进程。其中,包豪斯基础教学的引入,是最具历史意义的部分。本文聚焦拉兹洛·莫霍利-纳吉这位代表性人物,对他主持期间的包豪斯预备课程展开研究。从课程构建的多重训练方式出发,追溯其思想渊源,解析"完整的人"和"总体作品"这两个核心概念,透视预备课程在包豪斯教学体系整体架构中的基础作用,以剖析预备课程与建筑以及建筑师培养之间丰富而深刻的关联。同时,本文也检视莫霍利-纳吉教学探索中的视觉化倾向,揭示包豪斯内在矛盾性,为进一步反思包豪斯的中国影响提供关键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刘丛 《建筑师》2007,(5):91-95
建于1953年的原同济大学建筑系大楼——文远楼一直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也是惟一的典型的包豪斯风格建筑",然而,重新审视其建造背景及处理手法,不难发现其与格罗皮乌斯的设计及教学理念相去甚远。本文便从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教学、设计者背景、现代主义在设计中的体现四方面对文远楼的"包豪斯风格"进行重新阅读,发现其定论有失偏颇而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是个有故事的人。他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他创立了包豪斯学校。当年做建筑系学生的时候,建筑历史课讲到格罗皮乌斯,"现代主义"和"包豪斯"这两个关键词如雷贯耳,至于格罗皮乌斯其人,我辈所知甚少。印象中,这个人从来不笑,为数不多的几幅照片里,他要么穿着军装,正襟危坐,要么一手托腮,凝神远望,好比罗丹的"思想者"蓦然抬起头来,锥子般的目光猛戳你一下,马上就要告诉你一个尘封已久的秘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的是现代建筑巨匠密斯在包豪斯的建筑教育实践,论述了其具体内容与特点以及对中国建筑学术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书架     
《建筑技艺》2013,(3):13
《包豪斯团队:六位现代主义大师》出版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书号:978-7-111-40919-9出版日期:2013年4月定价:68.00元作者:郑炘本书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及工业设计理念的开创者——包豪斯学派六个代表人物的传记,复原了包豪斯学派理念产生的根源、背景和他们所秉持的真实的观念,全景式地展现了这六个现代主义大师的生活、活动、创作和时代图景,为我们重新认识现代工业设计的精髓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读本,也为从事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8.
萧喻 《山西建筑》2010,36(34):30-31
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的设计观进行了介绍,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他的建筑作品设计特点,结合其在包豪斯学院从事教学时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深入分析了他的建筑设计构想,以期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解读包豪斯中国城市建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宇 《世界建筑》2000,(11):68-70
由西门子文化工程和德骚包豪斯基金会主办的名为“北京·上海·深圳—21世纪的城市”中国城市建筑展在德国德骚包豪斯校舍举行。这引起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专家和许多媒体的关注。展览的背后,含意深刻。中国城市和建筑对全球化的城市发展来说,意义和责任日益重大。  相似文献   

20.
蔡志昶 《新建筑》2010,(6):64-67
回顾了中国近代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渐进式"的传播历程,从教学的角度辨析了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东南大学(原国立中央大学)早期40年建筑教学为例,分析了中国"学院派"建筑教育中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教学特征。指出,"学院派"建筑教育与中国"渐进的现代主义"相结合是以一种改良的姿态成为特殊的现代主义背景下的"学院派",其表现是"学院派"指导下的"渐进式现代主义"的教学模式,其结果导致中国建筑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