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根据高滩水电站大坝上,下游水位的特点,采用斜面升船机轨道从大坝坝体中穿越的布置方式,从而降低船机轨道及水工排架柱高度,大大地节约了工作造价。 相似文献
2.
隆库尔斜面升船机是布鲁塞尔——沙勒罗瓦运河现代化工程的组成部分.该工程还包括了运河沿途1350 t驳船的航运设施.布鲁塞尔——沙勒罗瓦运河把安特卫普港和工业重镇埃诺连接起来了. 隆库尔斜面升船机一次能通过1350 t的驳船,其斜面坡比为1∶20,提升高度67 m,斜面长度1340 m,运行速度1.2 m/s. 相似文献
3.
修建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水利枢纽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破坏叶尼塞河繁忙的航运势态,为了解决叶尼塞河上游的航运问题,最后选定了装有转向设备和承船厢自由入水的斜面升船机方案,目前升船机已安全运行20多年。介绍了斜面升船机的构造,阐述了升船机的理论研究、试验工作和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转盘式斜面升船机的总体布置,通航能力计算,承船车设计与计算,转盘设计与计算及提升机布置进行了全面阐述,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安康水电站100t垂直升船机是通过门式起重机构将上游船只从18号,19号坝段之间垂直提升至坝顶,再水平运至下游降入消力池航道。反向可将下游船只提升至运上游水库,上游侧最大提升高度45m,下游侧为102m,水平运距140m,升船机有用全自动与手动参与两种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丹江口水电站过坝垂直升船机和斜面升船机,以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为前提,结合当前计算机监控技术的发展,对两套升船机受控对象进行了分析,对监控设备进行了选型设计。提出了以100 M工业光纤以太环网为主干通讯网,上位监控和现地监控两层控制结构的监控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达到对丹江口升船机进行运行控制的目的。经厂内及机电联调试验验证,整个监控系统设计合理、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7.
水口水电站航运对坝采用一线三船闸和一线2×500t垂直升船机。三级船闸采用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多区段等惯性输水系统,并采用廊道突扩结构,有效地解决了空蚀问题。升船机采用湿运全平衡丝绳卷扬式,船闸和升船机可共用上,下游引航道。 相似文献
8.
目前三峡大坝船闸及升船机的通航能力已逐渐不能满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适合在大坝左岸修建的双轨大型斜面升船机系统,该升船机的设计载重约3000 t,承船车的过坝时间约30~40分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动力系统及安全装置设计,为采用斜面升船机解决船只过坝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石泉水电站斜面升船机下游入水区及导航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试验,探讨了大坝下游斜面升船机入不区不流流态及流速分布情况。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多次修改及放水试验,并在斜面升船机入水区采取了工程措施。才使升船机入水区流态平稳,流速大大降低,达到了行船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水口水电站2×500t级垂直升船机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的事例说明了监理在建设领域的重要性并提出对提高监理质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朱艳华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8(3):124-126,131
福建水口电站升船机是目前国内投入运行规模最大的升船机,为了评价升船机塔楼的安全性,对升船机正式运行5 a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升船机塔柱水平方向变形主要是受温度变化影响,垂直位移和塔楼接缝开合度呈明显的年周期变化,承船箱升降运行对塔楼的水平变形和对塔楼接缝开合度的影响均较小。升船机塔楼变形主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塔楼变形工作性态正常。 相似文献
14.
15.
水口水电站垂直升船机闸首挡水闸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闸首挡水闸门是升船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承船厢与闸首实现对接密封,确保船排安全顺利过坝的关键设施之一。水口电站升船机在对接密封方式、拉紧和锁锭方式以及充泄水设备布置等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其挡水闸门为下沉式平面定轮钢闸门。它的结构型式,设备布置和运行特点可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沙沱水电站为第二批西电东送项目,其通航过坝设施随主体工程同步建设。文中对沙沱水电站的首选通航设施水力浮动式垂直升船机作了介绍,内容包括升船机总体布置,以及承船厢、平衡重浮筒装置的结构设计方案。经论证,沙沱水电站通航设施采用水力浮动式垂直升船机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彭水水电站在狭窄河道上布置垂直升船机,所采用的新技术可为在狭窄河道布置升船机及后期经济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水口水电站2×500 t级垂直升船机自2005年4月8日开始对外试通航以来,已经安全运行8年。随着水口水电站坝下水位下切,从设计1台机组发电时出库流量可以满足通航发展到现在需要水电站全部7台机组满发时的出库流量才勉强达到通航水位。该文分析由此带来的对升船机运行不利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供国内升船机建设参考,以避免此类问题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