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在佛山市的发展前景和实施条件,探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两种运行模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大型冷热电联供系统、基于内燃机的小型冷热电联供系统),对大型和小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进行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性能评价包括热力性能评价、经济性能评价及环保性能评价。热力性能评价主要考虑一次能源利用率、火用效率。经济性能评价主要考虑与输出相同能量的传统分供系统(通常采用市电供电,燃气锅炉供热,电制冷装置供冷)相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环保性能评价主要考虑单位产能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与输出相同能量的传统分供系统相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运行参数测试,涉及天然气进气系统、发电机组、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等。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可实时采集运行参数,计算出热力性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新疆某油田油气处理站主要处理原油、天然气,具有常年稳定的电负荷、热负荷。提出采用传统供能系统(热电分供,电负荷由电网承担,热负荷由燃气蒸汽锅炉承担)或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热电联供,以电定热,电负荷由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承担,热负荷由余热蒸汽锅炉、燃气蒸汽锅炉承担)为油气处理站供能。对传统供能系统、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的主要设备进行选型,比较两种供能系统的造价、年运行成本。将分布式供能系统年运行成本节省率作为敏感性分析指标,将气电价格比作为敏感性因素,在电价一定的前提下计算分布式供能系统能够承担的天然气价格。受建设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影响,传统供能系统的造价比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增加了77. 57%。得益于廉价充足的气源以及能源的梯级利用,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年运行成本比传统供能系统下降了32. 55%。当电价为0. 40元/(kW·h)时,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可承受的最高天然气价格为2. 075元/m~3,目前天然气价格为0. 99元/m~3,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借鉴美国、日本、丹麦、荷兰等发达国家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和管理经验,提出推动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可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在工程实例中,系统由燃气内燃机组和余热补燃型溴化锂机组组成,余热包括内燃机烟气余热和缸套冷却水余热.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是我国北方供暖的主要能源形式,但当前我国的储气能力严重不足.空气源热泵使用电能,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系统配置,优化供暖运行费用,缓解天然气需求压力.针对廊坊市某实际供热项目,根据当地的燃气价格和用电价格计算不同室外条件下的盈亏平衡点,为能源配置及系统搭建提供依据.通过eQUEST软件完成负荷计算,进行能源系统配置并...  相似文献   

7.
规范化调试(含试运行)是保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明确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调试目的与调试范围,介绍调试依据文件、调试程序,对调试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天然气热电联供(CHP)系统、天然气冷热电联供(CCHP)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在工业企业应用天然气CHP、CCHP系统,改变采用一次能源直接供应热风、热水的现状,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近期,中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建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BCCHP)推广,要求在制定分布式能源气价时,应体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削峰填谷的特点,给予价格折让.目前,中央和地方尚未出台针对建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天然气的统一价格.以系统年总费用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建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经济优化模型,通过LINGO软件对模型求解,获得最合理的系统配置.以上海某超高层商业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开发的优化模型,分别获得不同天然气价格条件下三联供系统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参数,探讨天然气价格变化对建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设备容量配置、年综合能源利用率及经济性影响,提出合理的适合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天然气价格.  相似文献   

10.
张任国 《城市燃气》2011,(10):27-32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能源需求越来越旺盛,国际石油价格不断创新高,国内电荒不断,节能减排的任务繁重.天然气行业迅猛发展,为中国的优化能源战略提供了机会.在天然气行业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既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能源相关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德州某工程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应用情况,该系统是基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氨水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并对其应用效果、热泵机组的性能、热泵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依据测试结果对节能性、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供其他太阳能采暖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郑峰 《建筑节能》2007,35(6):10-12
水源热泵是一种高效节能、经济环保、安全稳定、冷暖两用、运行灵活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它利用地表水(江、河、湖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又可用取之不尽的海水等,借助热泵系统,既能制冷、又能制热,是一种高效建筑节能技术.通过水源热泵系统与燃气锅炉系统方案进行经济比较,结果表明,水源热泵系统的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均较低且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3.
间歇运行状态影响竖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换热性能,进而影响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LCC)。利用DeST软件对某办公建筑进行了逐时负荷模拟分析,建立了地下换热器三维管群换热模型以及热泵系统各部分的能耗模型,通过对热泵系统在连续运行15年和间歇运行15年工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间歇运行的LCC值相对于连续运行的LCC值降低了13.45%,间歇运行模式在热泵系统全寿命周期内的平均节能率为17.20%。间歇运行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能效和降低LCC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能源的紧缺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太阳能、浅层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无论是太阳能系统,还是水源热泵系统,单独运行时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两者联合运行的应用很少。通过实际工程分析,太阳能系统与水源热泵系统可以联合工作,并可达到预期的室内空调温度;对太阳能系统与水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的运行费用做了技术分析,证实这种联合模式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兰州地区冬冷夏凉的气候特点,研究了地源热泵系统与太阳能热水系统联合运行的新型空调系统在该地区的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可以解决地埋管换热系统冬季吸热与夏季排热不平衡的问题,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以兰州新区地源热泵工程为例介绍了太阳能如何与地源热泵匹配的方案,并且对比了联合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的运行费用,表明该系统具有技术可行性,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多所高校浴室供热用能方式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半数公共浴室仍然采用燃煤锅炉制备热水。天然气资源有限和运行成本高的问题限制了"煤改气"政策的实施。因此对某高校学生浴室提出采用空气源热泵制取热水,从而降低运行费用的方案。对该热泵系统运行时间、运行效率、能源消费、运行费用和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的计算表明,在15年的运行周期中,空气源热泵热水供应系统在全年大部分时间内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燃气锅炉供热。其运行费用比燃气锅炉系统节约47%,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吕超  郑茂余  梁炜衡 《建筑科学》2012,28(2):70-74,79
本文建立了基于实际示范工程的季节性蓄热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动态模拟了系统的运行。计算结果表明:系统的年度化成本为10 062元,单位能量成本为65.89元/GJ,单位成本为678.72元/GJ;全年供热供冷总的能效率为55.71%、效率为16.71%、能效比为5.68、效比为0.55,可知该系统经济且节能。另外,能效比和效比相对能效率和效率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分析法能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结果,热经济学分析可作为系统优化和多方案经济性比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蓄热型空气式太阳能集热-空气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该系统具有太阳能供热、太阳能辅助热泵供热和热泵供热3种运行模式,可根据环境工况及供暖负荷的变化自动切换运行模式,保证室内供暖的稳定性.在通辽市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供暖季内,该系统可持续提供42.6 ℃的热水,维持室内温度在21.3?24.1 ℃之间;平均C...  相似文献   

19.
以小区中央热水系统改造为背景,对太阳能集热器+电加热器热水系统、空气源热泵+电加热器热水系统、空气源热泵+板式换热器+电加热器热水系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热水系统等几种热源供热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空气源热泵+板式换热器+电加热器热水系统最节能,与小区原电加热系统相比可以使热水工作费用降低76.8%.  相似文献   

20.
在某锅炉房设计搭建了一套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直接接触式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回收1台29 MW锅炉的烟气余热系统。工程实测分析表明:测试期间,最终排烟温度基本稳定在20~30℃区间,平均回收烟气余热量为2.67 MW,吸收式热泵平均综合COP为1.62,供热效率平均提高11.54%。采用直接接触式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