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对影响水溶性有机硅织物柔软剂MEPS的合成和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提出了适宜的合成原料和工艺条件。应用结果表明MEPS使用方便,能赋予织物弹性、滑爽、柔软、丰满、吸湿、凉爽等特性。  相似文献   

3.
以氨基硅烷和苯基硅烷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以不同的配比合成了有机硅树脂.同时以有机硅树脂与中间体DOPO衍生物(10-丙酸-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为原料,合成了兼含P、N、Si三种元素的有机硅阻燃剂.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了有机硅阻燃剂的成功合成.将阻燃剂应用于PP(聚丙烯)材料中,当加入量为25%时,阻燃体系的LOI(极限氧指数)值达25.7%,UL-94(垂直燃烧)阻燃级别可以提高到V-0级.  相似文献   

4.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OP-10为乳化剂,过硫酸钠为引发剂,采用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八甲基四硅氧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乳液聚合制得硅丙乳液.利用红外光谱和激光粒度仪等方法对乳液及其涂膜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确定了反应温度为80℃,乳化剂OP-10与十二烷基磺酸钠比例为2:1,用量为单体量的2.0%时,有机硅氧烷单体的加入量在9.1%以内,乳胶粒径分布窄,转化率在95%以上,凝胶率在1%以下,乳液稳定性符合国标要求,该乳液成膜性能良好,所成漆膜耐水性及硬度都较同类纯丙漆膜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5.
新型有机硅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N-(4-羟式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并以此为起始物合成了含有硅氧键及双酚A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这种新型双马来酰亚胺具有明显的熔点,可以作为热熔型树脂,并采用元素分析,^1H-NMR及热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采用氨基聚醚ED-2003、端环氧封端剂和异丙醇制得聚醚改性的环氧封端剂,再加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以及一系列的复配硅烷偶联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最后制得复配偶联剂的有机硅多元共聚物柔软剂。为探究不同硅烷偶联剂的复配对柔软剂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优的复配组合,设计了正交试验,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和评分法得出了要制得83g复配偶联剂的有机硅多元共聚柔软剂。最佳的偶联剂复配配比为DL-602 0.5g、乙烯基偶联剂0.75g、哌嗪基偶联剂1g、三胺基偶联剂0.5g。再将复配偶联剂的多元共聚物有机硅柔软剂与单一DL-602偶联剂的多元共聚物有机硅柔软剂在使用时进行比较,证明了硅烷偶联剂复配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有机硅柔软剂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分析了乳化剂、功能性单体、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转化率及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羟基有机硅微乳液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作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通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开环聚合,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微乳液.分析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预乳化时间、乳化剂和催化剂的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乳液透光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65℃下反应5h,OP-10和DBSA用量分别为微乳液质量的4%~5%和3%~4%,预乳液滴加时间为1.5~2h.产品为半透明乳液,略泛蓝光,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9.
有机硅季铵盐是一类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除具有有机硅的质地柔软、生理惰性、表面张力低、耐高温及防水透气等特点外,还具有季铵盐的杀菌、抑菌功能。综述了有机硅季铵盐的应用及合成方法,同时对各种合成方法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有机硅季铵盐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自制的改性有机硅聚氨酯羊毛易护理整理剂的合成,得到其最佳合成工艺为:烷羟基硅油封端剂最佳合成温度为65℃,最佳时间120min,烷羟基硅油聚合最佳温度为110℃,最佳时间120min;聚氨酯预聚体预聚时间60min,预聚温度70℃,R=1.6;硅油分子量M=3000 g/mol,烷羟基硅油聚氨酯预聚体共聚温度60℃,共聚时间120min。  相似文献   

11.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Vi-D4),烯丙基聚醚类磺酸盐反应性乳化剂(M~(-1),M-2),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合成有机硅种子乳液;其次,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羟丙酯(HPA)、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氧化·还原(K_2S_2O_8-NaHSO_3)和水溶性偶氮(VA-044)复合引发体系,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并研究乳化剂种类、引发剂种类、有机硅单体用量和pH值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型乳化剂制备的乳液稳定性佳,适宜的乳化剂用量为0.44%~0.66%;偶氮类引发剂引发的乳液稳定性优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适宜的VA-044用量为1 000mg·kg~(-1);随有机硅用量的增大,凝胶率不断增加,在有机硅用量不超过15%的情况下,各项稳定性都比较好;乳液在pH为6~8时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有机硅是一种在工业、科技、国防军工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新兴材料,然而,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工业硅品质对主要单体产品二甲基二氯硅烷(以下简称M2)生产效率的影响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我国有机硅行业向高品质和高端化的发展.探索硅粉品质波动对有机硅单体合成反应中反应活性、产品选择性的影响机制,对有机硅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较为全面地综述了生产与研究工作者对这种作用机制的理解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硅粉理化特性变化对单体合成化学反应活性、选择性影响进行了归纳整理.结果表明,硅粉杂质含量、偏析相特征、形貌、粒径等因素的变化会对单体合成反应产生促进或毒害作用,强化冶炼和强化精炼是改善硅粉品质的有效手段.此外,如何通过对硅熔体凝固过程中析出物相的调控获得物理性能和化学反应活性俱佳的工业硅粉,需要对硅粉品质波动与单体合成反应过程中硅粉反应活性和M2产率的影响机制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有机硅改性醇酸树脂的合成工艺与涂料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共缩聚方法合成了聚硅氧烷改性的醇酸树脂,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和原料配比对缩合反应的影响,测试了改性树脂的部分性能,由该树脂制成的涂料,经机械物理性能测试和加速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硅链段的吸入,大大改善了醇酸树脂的性能。该涂料可望应用于户外建筑与设备的装饰与防护。  相似文献   

14.
耐高温有机硅树脂的合成和改性研究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军工、航天科技的发展,对胶粘剂的耐高温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有机硅胶粘剂能够耐受400℃左右的高温,而改性后的有机硅树脂耐温性能显著提高.本文主要简述了耐高温有机硅树脂的合成,硅树脂耐温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环氧树脂和无机硼元素对有机硅树脂的改性.  相似文献   

15.
白炭黑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四氯化硅是生产白炭黑的主要原料。本论文创新性地采用流化床技术将废触体和氯气反应合成了四氯化硅,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工程放大,所有的实验结果均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6.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预乳化后民多组分的丙烯酸酯共聚,得到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当D4用量为9.8%时,获得的乳液性能最好,将改性乳液的性能与未改性乳液进行比较,改性乳液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提高;用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对羊毛等织物进行处理,织物的抗起毛和抗起球性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双流体模型对有机硅单体合成流化床进行模拟,研究在一定开孔率下不同气速与不同粒级硅粉对流化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硅粉的粒径与分布板开孔率之间的关系,为工艺参数与分布板开孔率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入口气速为1.1 Umf、硅粉粒径为4.67×10-5 m时颗粒流态更加稳定,有助于气固混合;分布板开孔率与硅粉粒径负相关,用低开孔率的分布板流化较大粒径的硅粉,高开孔率的分布板流化较小粒径的硅粉,有助气固混合均匀,提高流化质量.  相似文献   

18.
氨基聚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氨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是一类亲水性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以明显降低表面张力,在农药、印染、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钠、烯丙醇聚氧烷基醚,环氧氯丙烷,低含氢硅油和二乙胺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和胺化反应,合成目标产物氨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通过优化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表面张力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系列低分子α,ω-二羟基二甲基硅氧烷齐聚物及1,3-二(3-羟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鉴定了预聚体的结构,选择了最佳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有机硅-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通常作为偶联剂使用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苯丙乳液的改性剂,以核/壳聚合技术和半连续种子聚合工艺将少量有机硅结合到聚合物分子壳结构中,制得性能良好的三元共聚乳液。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有机硅接枝剂加入量等因素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确定了三元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